吳 超
(甘肅中牧山丹馬場二場,甘肅 山丹 734107)
山丹馬場處于河西走廊中部,祁連山北麓,海拔在2 600 m以上,年降水量358.8 mm,年平均溫度0.4℃,無霜期100 d,屬高寒干旱地區。受高寒、干旱氣候條件限制,山丹馬場多年來以種植白菜型春油菜為主,種植面積占總面積的80%以上。經過多年重茬,油菜田雜草發生密度大,危害嚴重,防除難度大,導致油菜大幅度減產,是影響當前油菜生產的重要因素。山丹馬場場區春油菜田常發性雜草主要有薄蒴草、密花香薷、頁蒿、野燕麥、藜、離蕊芥、四棱薺菜、豬殃殃、狼紫草、播娘蒿等,目前防除最為困難的主要是薄蒴草、密花香薷、頁蒿、藜等闊葉類雜草。而油菜田防除草害是一項系統工程,只有采用綜合治理措施才能達到安全、經濟、有效控制草害的目的,為此,筆者通過近幾年的生產實踐,總結出了山丹高寒地區旱作春油菜田雜草防除措施,現介紹如下。
實行大麥(青稞)、油菜倒茬輪作。實行油菜—大麥(青稞)—油菜或大麥(青稞)—大麥(青稞)—油菜的耕作次序,即大麥(青稞)、油菜2~3 a倒茬1次。調查表明,實行大麥(青稞)、油菜倒茬和交替使用除草劑,可改變雜草生態環境,減少雜草蔓延的幾率,尤其是密花香薷、薄蒴草、當年生頁蒿、藜、四棱薺菜、狼紫草等雜草的蔓延危害,同時還可以有效提高土壤養分的利用率,培肥地力、改良土壤、促進增產。
前茬作物收獲后秋深耕28 cm以上,把地表雜草種子翻埋至深層,使其不能發芽。
春季播種前(5月20—25日),對于出土雜草較多和墑情好的地塊,可采用耙萌生的方法防除,即在雜草80%~90%萌芽出土時選擇晴好天氣耙地,耙深6~8cm,將已發芽的雜草通過圓盤耙翻到地表,晾曬2~3d,達到除草目地。注意在干旱多風條件下不宜采用,否則會造成跑墑嚴重,影響出苗。
播前可采用48%氟樂靈乳油3 750~4 500 g/hm2對水375 kg地面噴霧,務求做到隨噴隨耙隨壓地,可有效防除薄蒴革、狼紫草、藜等剛萌發的雜草。隨著土壤有機質的增加,用藥量應取上限。對于播前已經出土見綠的雜草,可以采用41%草甘膦水劑2250~2700g/hm2對水375kg地表噴霧,然后淺翻或輕耙耙翻混土,耙深達10~12cm,耙后晾曬3~5 d即可播種,也可在播前結合耙萌生進行藥劑處理,效果更好,可有效防除頁蒿、薄蒴草、狼紫草、藜、野燕麥、苣荬菜等惡性雜草,防除率超過95%。
春油菜2~3葉期結合間苗可人工鏟除二年生頁蒿、多年生苣荬菜等雜草,控制其開花和結籽,達到防除雜草目的。
在進行化學除草時,要以防控兼顧為原則,“防”大于“控”。施藥時要嚴格掌握用藥量,量大易產生藥害,量小達不到除草目的,造成浪費。通過近幾年的生產試驗,山丹馬場篩選出的適于山丹高寒干旱地區春油菜田的化學除草劑有25%胺苯黃隆可濕性粉劑、20%油無草可溶性粉劑、55%油草枯乳油、30%二氯吡啶酸(力虎)水劑。
防除密花香薷,薄蒴草、當年生頁蒿、藜、卷莖蓼、狼紫草、豬殃殃等雜草及野燕麥時,在油菜苗4~6葉、雜草4~5葉期,用25%胺苯磺隆可濕性粉劑150~180 g/hm2對水300~375 kg田間噴施。胺苯磺隆活性高,用藥量低,但安全幅度窄,施藥時一定要精確用藥量,對水時應該用配藥筒攪拌,再投入噴藥容器內噴施。用藥時應避開高溫干旱天氣,防止傷苗。20%油無草可溶性粉劑有效成分為胺苯磺隆,由于采用增效技術,使20%油無草可溶性粉劑較其它同類產品用藥量降低,在同等效果前提下成本更低,且無殘留,不影響后茬作物。一般可采用20%油無草可溶性粉劑90~120 g/hm2對水300 kg田間噴霧。使用時藥量必須計算準確,噴施均勻,切勿交替重噴和隨意增加藥量。55%油草枯乳油為青海省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制的新型油菜田專用復配除草劑,具有內吸、安全、廣譜、高效的特點,對油菜田禾本科雜草和闊葉雜草有一次施藥雙草并除的功效,適用于油菜田防除雜草。用55%油草枯乳油1 275 mL/hm2對水450 kg于油菜3~5葉期田間噴霧,可有效防除密花香薷、播娘蒿、頁蒿、野燕麥、薄蒴草、苣荬菜等雜草,其對野燕麥和闊葉雜草防除效果達85%~90%以上。用藥時要求土壤有足夠濕度,氣候干燥應延遲用藥或增加用藥量和對水量。30%二氯吡啶酸(力虎)水劑可用于防除油菜田多種惡性多年生闊葉雜草,如刺兒菜、苣荬菜、稻槎菜、鬼針草、大巢菜等。一般用30%二氯吡啶酸(力虎)水劑600~750 g/hm2對水375~450 kg田間噴霧,應特別注意的是雜草中毒后不要鏟除地上部分,以利于徹底死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