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志剛
(武漢紐科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武漢430041)
禽類致病性支原體已發現的有十多種,常見的有雞毒支原體和滑液囊支原體。雞毒支原體病稱之為慢性呼吸道病,是常發頻發的一種禽病。大部分養殖戶對該支原體的發病情況缺乏清醒的認識,只看到了氣囊炎、禽流感、新城疫等病的威脅,而忽略了支原體的危害。目前支原體病在養禽場中普遍存在,本病的直接致死率不是很高,但很難徹底治愈,往往由于治療不力而繼發大腸桿菌,在患病禽機體自身黏膜屏障保護力降低,造成免疫失敗的情況下,同樣會誘發禽流感和新城疫的發生和流行,給養雞業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影響養禽效益。
雞毒支原體又稱為敗血性霉形體,是介于細菌和病毒之間的一類致病性微生物,革蘭氏染色呈陰性,無細胞壁,僅有細胞膜包裹。雞毒支原體普遍存在于雞舍中,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不分季節、日齡,但雛雞發病率要高一些,在氣候多變的寒冷季節發生較多,特別是寒冬、早春,人們往往只注意保暖而忽視了通風,空氣質量差,易感性增強,但是在夏季,帶菌雞也會常因密度大,舍內空氣質量不好、氨氣濃度高激發本病的發生和流行。本病常通過污染的飼料、飲水,空氣中的灰塵傳播,也易通過精液垂直傳播,因此,帶菌種蛋也是其重要的傳播途徑之一。
本病常在飼養管理較差的雞舍發生,多為慢性經過,病程較長,如不及時治療,可長達數月,若無其他疾病繼發,死亡率低。另外,常發生于疫苗接種之后或天氣變化之時。幼齡雞病初臨床表現為甩鼻、打噴嚏、咳嗽、呼嚕、流漿液性、黏液性鼻液,嚴重的伴有呼吸困難和喘鳴音;病雞眼睛流淚,有時眼內有泡沫性液體,采食減少,生長發育遲緩、增重慢,病程長的病雞眼內有干酪樣物,嚴重時壓迫眼球,致使眼瞼腫脹,手感發硬,呈“金魚眼”樣。成年雞多為隱性感染,表現為呼嚕、胸腹式呼吸,產蛋輕微下降,軟殼蛋、沙皮蛋、薄殼蛋比例增加,種蛋孵化率降低,弱雛增加。產蛋雞發生該病時,常與卵黃性腹膜炎混合感染,引起一定的傷亡,如果沒有大腸桿菌、流感、新城疫發生,基本不會出現大批死亡。
鼻道、氣管、支氣管表現卡他性炎癥,黏膜腫脹,黏膜表面有灰白色黏液。由于該病主要侵害氣囊,病初氣囊渾濁變厚,氣囊上有珠狀小點,腹腔內腸管間有多量氣泡,隨著病程的延長,氣囊表面形成泡沫性黏液,嚴重病例氣囊壁上形成黃色干酪樣物、氣囊內形成黃白色豆腐渣樣物。若繼發大腸桿菌,則可見纖維素性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當病雞眼瞼腫脹時,眼內積有多少不等的干酪物,嚴重者可造成失明,有的眼下竇內積有干酪樣物。有時會出現支氣管出血、肺臟瘀血的情況。
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可初步做出診斷,確診須進行實驗室檢查。
5.1 加強飼養管理,改善雞舍通風條件,在氣候變化的時候,要注意溫差的控制,一般不要超過2℃,尤其是14~28日齡第一次換羽期間,溫差越小呼吸道的發病率會越低。
5.2 在接種、轉群、斷喙時,要適當補充應激藥物和消炎藥物。如在轉群時補充電解多維,在斷喙時添加維生素C,在接種傳染性法氏囊、IV-H52時,提前在水中添加黃芪多糖、多維以及蒽諾沙星、強力霉素、阿奇霉素、替米考星等提高免疫力和預防呼吸道疾病發生的藥物,以預防接種應激引發的支原體病。
5.3 藥物預防:種雞在飼料中定期加入強力霉素,連用一周,可減少種蛋中的支原體,在育雛期間,開口藥物要使用蒽諾沙星或者硫氰酸紅霉素,來凈化孵化期間帶來的支原體。
5.4 藥物治療:根據病情選擇泰樂菌素、泰妙菌素、強力霉素、硫氰酸紅霉素、羅紅霉素、阿奇霉素、替米考星等藥物,療程一般不低于4~5天。如肉雞或肉雜雞10日齡前發生呼吸道病,控制原則是抗流感+抗支原體;11~20日齡發生呼吸道病后,控制原則:抗流感+抗支原體+抗菌;如果混感有NDV,建議抗流感藥物+抗新城疫藥物+抗支原體藥物+抗菌藥物。日齡大于20日齡雞群發生呼吸道病,建議控制原則:兩個抗流感藥物+抗支原體藥物+抗菌藥物(或氣囊炎藥物)。
6.1 加強飼養管理,改善雞舍通風條件。冬春季節由于室內通風不良,空氣質量差,氨氣、二氧化硫等刺激性氣體會激發該病,所以冬春季節要正確處理保溫與通風的矛盾,做到密度要合理,溫度要適宜,勤出雞糞,做到雞舍無刺激性氣味,維持舍內空氣新鮮。但如果不改善環境,及時調整密度,溫度,合理的通風,消除刺激性氣味,一味使用藥物來控制,往往會使得該病反復發作,難以根除。
6.2 在給雞免疫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喉氣管炎、傳染性法氏囊等一些弱毒疫苗時,由于支原體的存在,會激發呼吸道疾病,出現雞群不免疫不發病一免疫就發病的情況,尤其是肉雞表現更為明顯。所以在免疫前3~4天在飲水中加入凈化支原體藥物,可以減輕或避免應激現象的發生。
6.3 治療此病要注意遵循“用藥早,療程足,聯合用藥”防止繼發感染的治療原則。發生咳嗽、甩鼻等一系列癥狀后,此時機體黏膜已經得到破壞,大腸桿菌和其他病毒會乘虛而入,所以要采用“用藥早,療程足,防止繼發感染”的治療原則。這樣方可有效控制該病的發生,避免繼發感染情況的發生,對于病情較重的情況,要結合聯合用藥,比如泰樂菌素+強力霉素,蒽諾沙星+頭孢類藥物等,避免繼發感染的情況出現,對用藥3天沒有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應當考慮抗病毒藥物的使用(主要是流感病毒、其次是新城疫病毒)。該病直接死亡率雖然不是很高,但如果判斷不準確,治療不及時,治療方法不得當,使得病情加重,引發繼發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很大,讓疾病變得復雜化。
6.4 注意口服用藥和噴霧給藥相結合的用藥方式。支原體引起的呼吸道疾病會引發氣囊炎,而在飲水給藥時,藥物經過吸收進入血液循環,能夠到達氣囊的卻很少,一般在2%~4%,而噴霧給藥可達到20%,是口服用藥的5~10倍。所以在投藥時采取口服給藥、噴霧給藥相結合的方式,療效會更確切。
通過以上分析,如果能夠掌握支原體病在家禽飼養過程中的發病形式和發病特點,制定合理的預防程序,將會對其危害得到有效的控制。尤其是商品肉雞、雛雞常發的呼吸道病和氣囊炎病,乃至禽流感、新城疫等都與其有直接關系,如果預防及時,治療時機得當,相信對控制該病將是一個有力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