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巴基斯坦、加拿大、德國特派特約記者 楊迅 陶短房 青木 ●盧昊 陳一●本報記者 盧長銀 在一場總統親自見證的簽約儀式上,巴基斯坦18日高調向世界宣布中國公司正式接過瓜達爾港的經營權。這一舉動在利益交織的各方眼中的解讀完全不同。巴方憧憬著中國 公司的管理能改變這個優良深水港“半死不活”的現狀,讓港口所在的俾路支省人民的生活掀開新篇章;在印度、歐美一些媒體眼中,瓜達爾港重要的戰略位置與中國崛起的實力相結合,讓中國的戰略觸角伸到了印度洋;而在正與中國就釣魚島問題鬧得不可開交的日本媒體看來,這被當成了“中國海洋霸權觀點增長的證據”。5年前,在美國和印度的一片猜忌聲中,中國公司沒去競標瓜達爾港,但這并沒有平息外界關于中國在印度洋要構建“珍珠鏈”的喧囂 。現在,中國坦然接受了與巴基斯坦共贏的商務合作。中國國防大學學者孟祥青說,在全球化條件下,中國國家利益擴展 是必然的,我們的活動范圍不可能永遠限定在內陸,不可能永遠限定在周邊,我們會越來越多地走出去,會突破越來越多 的“禁忌”。“巴中友好獲得新動力” 據巴基斯坦《新聞報》報道,巴基斯坦當局18日在首都伊斯蘭堡與“中國海外港口控股有限公司”以及新加坡國際港務局簽署協議,將瓜達爾港的經營權全面交予中國企業。巴基斯坦總統扎爾達里出席簽字儀式。巴基斯坦《論壇報》稱,扎爾達里在致辭時表示,這標志著俾路支省(瓜達爾港所在地區)人民的生活掀開了新的篇章和巴中友好關系獲得新動力。他還強調,瓜達爾港口項目是巴前總理阿里·布托生前的夢想,后來在前總理貝·布托的努力下,最終通過了這一深海港口項目。 盡管巴基斯坦一再強調港口經營權的轉移是商業行為,但最近一段時期惹來的懷疑目光并不少。印度是巴基斯坦的宿敵,兩國曾爆發過三次大的戰爭。對于瓜達爾港的最新動向,一些印度媒體的反應是,攻打巴基斯坦將變得更困難。印度《第一郵報》分析稱:中巴之間的這項舉動將賦予巴基斯坦史無前例的戰略縱深,這也是巴基斯坦長期以來一直渴望但從沒有實現的:建設一個遠離印度軍隊的港口,使巴基斯坦的軍隊在萬一發生軍事沖突時能有寶貴的額外反應時間。 印度《亞洲世紀報》題為《龍盤踞在瓜達爾》的評論說,中巴至少需要20年才能將瓜達爾港變成一個完整的海軍基地,包括修復軍艦和潛艇的設施,向軍艦提供軍火的彈藥庫,并建造一個機場起降飛機和無人機。印度海軍和空軍可以用巡航導彈和戰斗機摧毀瓜達爾港口及其設施,但這樣的軍事行動必須要考慮到面對的是中國和巴基斯坦——兩個核大國,它會帶來嚴重影響。該評論稱,巴基斯坦顯然也看到了這一點,巴前總統穆沙拉夫曾在報告中公開表示,一旦與印度發生戰爭,巴基斯坦將毫不猶豫地邀請中國海軍進駐瓜達爾港。 當然,印度和西方媒體說得最多的還是中國的戰略觸角伸到印度洋。法國《解放報》將瓜達爾港稱為“中國印度洋戰略的一顆明珠”,理由是能源進口對中國經濟安全重要性日益凸顯,而經營瓜達爾港可令中國從中東、非洲進口的石油向中國本土運輸距離更短、更安全。 德國《柏林日報》說,雖然中國正與日本為幾個島嶼發生爭吵,但中國的海上觸角已延伸出來,現在印度洋上已經留下中國的蹤影。自2009年年初以來,中國海軍一直在該地區存在,瓜達爾港將使中國的貿易路線更加深入。毫無疑問,北京在該地區追求深遠的地緣政治意圖,至少要證明自己是一個世界大國。 “這可以被看做中國海洋霸權觀點增長的證據”,《東京新聞》的評論秉承了日本媒體對中國海洋戰略的一貫懷疑態度。該評論稱,中國取得對瓜達爾港的控制權,可以借此進一步增強在印度洋乃至中東地區海域的存在。在未來,印度洋將成為亞太權力爭奪向外延伸的關鍵區域,也是中國試圖進一步擴大影響力的重點區域。 對于外界有關中國把瓜達爾港用于軍事目的的擔憂,巴《國民報》18日援引巴國防大學教授的分析說,如果說起使用軍港,伊斯蘭堡更可能讓中國海軍進入其現有的海軍基地卡拉奇和卡西姆,“中國可以隨時使用這些海軍基地,他們現階段根本沒有必要再建一個海軍基地。” 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孟祥青教授18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瓜達爾港不是軍港,中國在海外也沒有建任何軍事基地。目前瓜達爾港連補給基地都算不上,中國赴亞丁灣護航的軍艦都是流動補給。未來它是否能成為中國軍艦的一個固定補給基地還不得而知,但即使成為補給基地也與能夠發動攻擊的軍事基地的性質完全不同。從小漁村到大港口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所長趙干城1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瓜達爾港本來就是在中國援助下建設的,建成后中國也很想獲得經營權,但后來在國際招標中新加坡公司勝出,中國也沒有過多干涉,這本身就顯示中國并沒有把它當成什么軍事基地。 現在大名鼎鼎的瓜達爾在20年前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漁村。2002年3月《環球時報》駐巴基斯坦記者丁子曾參加中巴兩國瓜達爾港口一期工程的開工典禮,到過瓜達爾。那時當地只有一個能夠起降軍用飛機的機場,乘車到港口大約有一小時路程。一路上禿山荒漠,不見草色。瓜達爾村子不大,且交通不便。當地媒體也稱這是一塊“荒涼多石”的不毛之地。 現在,瓜達爾港發生巨大變化。據瓜達爾港口管理局官方網站介紹,該港是巴基斯坦繼卡拉奇港和卡西姆港之后的第三個深水海港。作為巴基斯坦獨立以來最大的基礎設施項目之一,瓜達爾港一期建設完工后已花費數十億美元。瓜達爾港口管理局還表示,中國是瓜達爾港的一個主要投資方,港口一期建設共投入2.48億美元。 德國《明鏡》18日說,瓜達爾長期以來一直是一個漁村,貧瘠和荒涼是它的顏色。現在,這一顏色正在發生變化,巨大的集裝箱和起重機讓橙色、天藍色成為這里的主色調,與藍天相呼應。它正在變成阿拉伯海巨大的港口,而這一切的推動者就是中國。 據介紹,瓜達爾具有建設深水港口的優越自然條件,巴方早就有建設瓜達爾港的設想,但因資金缺乏一直沒有動工。直到2001年,中巴建交50周年時,時任中國總理朱镕基訪問巴基斯坦,巴方提出希望中國援建瓜達爾港的請求,并稱要讓這一項目成為繼喀喇昆侖公路之后又一象征中巴友誼的標志性工程。出于中巴友好關系等因素的考慮,中方作出援建決定。2002年3月22日,港口舉行了一期工程開工典禮。 2007年3月港口建成后,由新加坡國際港務局通過招標中標后負責運營,租賃期為40年。當時中國公司沒有參與競標,有外電稱“中國爭奪瓜達爾港失敗,泛亞能源走廊構思遇阻力”。 巴基斯坦中國研究所所長、參議員穆沙希德·侯賽因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穆沙拉夫總統當政時,將管理權交給了新加坡公司,但沒能使港口運轉起來,此次移交,體現了巴基斯坦政府對于中國的強烈信任,相信中國有能力將港口運營好,相信中國的運營能惠及當地更多民眾。 巴基斯坦電視臺資深記者蘇爾丹·哈里1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幾年前,美國和印度對于中國接手瓜達爾港持關切和懷疑態度,巴基斯坦將瓜達爾港交給新加坡公司,中國在瓜達爾港的建設中做出了不少貢獻和犧牲,相信中國公司接手后,一定會使港口呈現積極面貌,得到有效運用,也盼望瓜達爾港在中國公司的經營下,變得更加健全,發揮更大作用。中國“捅了馬蜂窩”? 18日與瓜達爾港相連的另一則新聞是:伊朗要在靠近瓜達爾港的地方建設軍事基地。據伊朗通訊社報道,伊朗海軍司令薩亞里說,伊朗海軍正在伊朗東南部海岸帕薩班德爾市、伊朗與巴基斯坦交界處的瓜塔爾灣建造一座海軍基地。薩亞里說,伊朗海軍進駐該地區,以便以后能夠控制該地區的交通。 從地圖上看,伊朗新建的軍事基地與瓜達爾港相距不到100公里,目前還沒有報道認為兩者存在什么關聯。不過,印度媒體近來報道瓜達爾港時一再提到的觀點是:中國開發瓜達爾港將在印度洋引起復雜的反應。 “此舉可能會使中國制造出大量敵人”,印度《第一郵報》的觀點很嚇人。該報評論說,中國接管瓜達爾港的影響不僅是地區性的,而且是國際性的。除印度外,受到影響的國家還包括伊朗、阿聯酋和美國。該評論認為,對于伊朗來說,開發瓜達爾港將是它面臨的一個嚴重挫折,因為瓜達爾港將成為伊朗查巴哈爾港和阿巴斯港的競爭者,伊朗是中亞國家和世界市場的一個重要連接紐帶,瓜達爾港將對伊朗的這種幾乎壟斷的地位構成嚴重挑戰。 這種觀點在西方媒體上也很盛行,不過,伊朗官員前不久剛把這種觀點斥責為“敵人的宣傳伎倆”。據巴基斯坦《論壇報》報道,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高級助手阿克巴爾·瓦萊提表示,瓜達爾港交給誰運營是巴基斯坦人民的事情,敵人有關巴伊矛盾的說法是一種負面宣傳,試圖破壞兩國關系。 其實,做出復雜反應的是印度。印度國防部長認為“這是一件令人擔憂的事”,但是印度外交部長則認為不必反應過度。印度“歐亞觀點網”稱,印度也對在外國領土上建設基礎設施表現出興趣。最具雄心的工程就是開發伊朗的查巴哈爾港,該港口離瓜達爾港也不遠,目前該工程已經取得了明顯進展。2012年,伊朗、印度和阿富汗簽署了開發查巴哈爾港口的三方協議。印度的投資總額將達到1億美元。查巴哈爾港能成為中亞國家運輸的一個中轉站,后者正好符合印度去年提出的“連接中亞”政策。 鑒于不少大國對海外軍事基地的渴望,德國和平政治研究所以“崛起的世界大國,中國的海外海軍基地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嗎?”為題推出報告稱,中國正在復制美國的崛起之路,為了保護自己的貿易路線,現在北京政府試圖加強在高風險地區建立一個永久的軍事存在。 對此,孟祥青教授認為,與當年資本主義血與火的對外擴張不同,中國現在是借助全球化的平臺和趨勢擴大對外交往,實現互利共贏。▲
環球時報2013-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