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亞赟 最近媒體上熱炒中國M2世界最大,制造通脹。外交部發言人稱美聯儲有責任,馬上就引來外界的批評之聲。到底中國人民銀行有沒有濫發貨幣呢?美聯儲到底對中國龐大的M2有沒有責任呢?讓我們從貨幣發行這個根本上探究一下。 我們最近經常聽新聞上說,美聯儲又買美國國債了。這其實就是美國央行美聯儲在增發貨幣。美國的貨幣發行很有特點,美聯儲發行貨幣時要以商業票據或其他債券作發行抵押。伯南克上臺后的主要活動就是不斷讓美聯儲買財政部發的國債和機構抵押證券以及機構債。美聯儲自然不會用既有的資金去買國債,當然是憑空在賬上加上的資金。這樣就等于直接憑空增發了十幾萬億美元并借給財政部去搞財政刺激政策,再以這些國債為抵押再貸款給各大商業銀行。 不過在中國,這么干就犯法了。因為《中國人民銀行法》規定,中國人民銀行不得對政府財政透支,不得直接認購、包銷國債和其他政府債券;中國人民銀行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級政府部門提供貸款,不得向非銀行金融機構以及其他單位和個人提供貸款。這堪稱是世界上限制最嚴的央行法。人民銀行要想發貨幣,只能通過再貼現、有限的商業銀行貸款、收購金銀和外匯等業務活動。由于再貼現和金銀規模都有限,而且有限的商業銀行貸款又受存準率和利率影響,所以人民幣的發行主要抵押物只能是外匯。所以,美聯儲等西方主要央行一增發貨幣,就會有很多資金涌入中國,迫使人行增發人民幣來買下這些進來的外匯。由此可見,美聯儲等外國央行還真對龐大的中國貨幣供應量負有責任。 央行根據以外匯為主的資產發行人民幣,不會自己攢著,要貸給各大商業銀行,商業銀行再借給各個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及個人。數據表明,中國供應的貨幣雖多,但真正流入市場的量卻不大,甚至有點不足,企業缺乏資金導致影子銀行爆發式增長。而美國貨幣供應的雖少,但流入市場的量卻放大很多倍。根據常識,資金必須流入市場才能推高物價,拉抬通貨膨脹率。這樣看來,美國一波波地搞量化寬松,一波波大放貸款,美國人倒是更應該擔心通脹的問題,積極回籠貨幣。美國銀行系統放出來這么龐大的資金,會有相當一部分同其他西方國家的資金一起涌向中國,增加中國的貨幣供應量。與此同時,由于經濟危機,資金大量進入投機市場,拉高大宗商品價格特別是糧食和原材料價格,輸出通貨膨脹。而中國由于放貸少,企業缺乏資金且庫存巨大,本來有通縮危險,如果糧食和原材料漲價,就容易形成更可怕的滯脹。中國政府的首要任務不是壓縮M2,而是盡快采取措施,促進消費以發展經濟,避免出現物價飛漲而居民收入不增的尷尬局面。▲(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金融投資項目主管)
環球時報2013-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