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朝、韓、日、德、法特約記者 李威 王剛 李珍 青木 楊明 ●甄翔 在18日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中國是否支持對朝鮮強硬制裁”的問題被反復提出。同一天,歐盟正式批準對朝最新制裁方案。急于用“最嚴厲”方式約束朝鮮的韓國轉向中國施壓。韓聯社批評中國“不愿動真格的”,推遲了安理會制裁決議出爐。有韓國政府人士甚至以“認真考慮”加入美國導彈防御系統相威脅。但在不少國際媒體看來,追加制裁已成為一個老套且低效的腳本。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18日說,中方愿就安理會審議朝核試問題與有關各方繼續保持溝通,但強調要維護東北亞和平穩定。德國《日報》評論稱,中國會作出符合自己外交的準確判斷。19日起,針對朝鮮可能發起的“挑釁”,韓美在東海進行聯合反潛訓練。朝鮮《勞動新聞》則將韓國接連的軍事訓練稱做“無法容忍的挑釁”。《柏林評論報》評論說,隨著又一輪惡化局勢的行為開始,和平的喘息正在這一地區變得愈發微弱。中國否認接到朝鮮要再次核試通知 “中國外交部否認朝鮮已經向中國通報即將進行核試驗”,在中方18日發布這一消息后沒多久,韓國和日本媒體就對此進行了報道。韓國紐西斯通訊社稱,發言人洪磊表示,“不知道英國路透社的報道從何而來”。此前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話說,朝鮮已經向中方通報年內將再進行一至兩次核試驗。日本“記錄中國”網稱,中國再次敦促有關國家保持冷靜和克制,稱目前朝鮮半島局勢錯綜復雜且極度敏感。 按照韓國媒體的預告,韓國政府會在18日公布有關朝鮮核試驗的報告,說明朝鮮有沒有使用濃縮鈾。但直到18日晚,韓聯社報道稱,韓美仍在動用一切情報手段收集朝鮮第三次核試驗的大氣樣本。據《韓國經濟》報道,用于觀測朝鮮半島的韓國“阿里郎3號”衛星未能準確拍攝到朝鮮進行核試驗的正確地點,韓國對朝監視能力受到質疑。 為什么證實朝鮮在核試驗中是否使用濃縮鈾如此重要?美國《外交政策》雜志說,使用濃縮鈾是一條實現核彈小型化“更快且更確定”的途徑。相對于豐富的鈾礦資源,朝鮮的钚存量有限,生產又需要較長周期。而且,制造钚的冷卻塔會釋放出可見蒸汽,會被衛星捕捉到。與啟動核電站提煉钚的钚核彈不同,擁有大量鈾礦的朝鮮如果成功進行了鈾核彈試驗,那么從采掘原料到制造核武器的整個核周期將宣告完成。隨著制造核彈頭事實上越來越不受限制,這意味著朝鮮可以成為無限大的核擁有國。 “朝鮮第三次核試發出的最危險信號是,核武器可供出售。”印度《德干紀事報》稱,1945年美國在廣島投下的原子彈設計生產簡單,工藝可靠,甚至在投放前未曾進行過測試,但一樣造成10萬人喪生。朝鮮測試鈾彈等于向全世界,當然也包括向潛在的買家宣布,朝鮮現在擁有了可用于制造武器的核材料生產線。美國前防長蓋茨曾說,歷史說明朝鮮“會向拿得出錢的所有人出售自己掌握的任何東西”。那么誰會對花大把美元購買武器動心呢?對于這一問題,美國《紐約時報》的答案是:每年投資數十億美元發展核計劃的伊朗,十多年來一直尋求核武器的“基地”組織,以及仇視以色列的阿拉伯富商,他們可能會為真主黨或哈馬斯掏腰包。 對于此次朝鮮核試驗的真正威力,日本雜志《周刊朝日》18日稱,雖然還無法詳細了解朝鮮核試驗的規模,但可以肯定,日本已經被全部納入朝鮮中程導彈的射程之中。朝鮮官員曾說,如果攻擊一個核電站,就能引起320倍廣島原子彈的爆炸威力,可以把日本從地球上抹去。而極其危險的是,從朝鮮發射導彈襲擊日本只需要七八分鐘。但法國電視五臺認為,朝鮮在鈾濃縮方面技術恐不過關,彈道導彈也十分粗糙,而且很難維持發展武器的巨額預算。 與外界的緊張氣氛不同,18日的平壤像往常一樣很平靜。當天是朝鮮民眾“光明星節”假期后的第一個工作日,《環球時報》記者在街上看到有不少小朋友在滑冰或玩雪橇,去年開業的綜合休閑服務設施柳京院門前的空地上還在舉行群眾體育比賽。不過在朝鮮勞動黨中央機關報《勞動新聞》上,題為“輕舉妄動的代價是悲慘滅亡”的文章強烈批評韓國國防部長金寬鎮的發言是“前所未有的最惡劣挑釁性妄言”。金寬鎮說對朝鮮要做好用導彈“在開戰之初就打斷命脈致死的準備”。該報同時批評,韓國接連軍事訓練是“無法容忍的軍事挑釁”。 就在朝鮮發出這一警告的同一天,韓聯社報道稱,為增強韓美聯合作戰能力,以有效應對朝鮮可能發起的潛艇挑釁,韓美從19日至24日在東海聯合進行反潛訓練。韓國將派出 “世宗大王”艦和“栗谷李珥”艦等宙斯盾艦、護衛艦、巡邏艦等十余艘艦艇和P-3C海上巡邏機。美軍也將派出海上巡邏機。德國《柏林評論報》評論說,朝鮮的核現狀還是未知數,韓美又展開了新一輪惡化地區現狀的行為。韓以加入美反導系統威脅中國 18日,歐盟外長會議正式批準對朝制裁新措施。德新社稱,與同時討論的敘利亞問題相比,在朝鮮問題上取得一致,對各國外長來說容易得多,幾乎沒有什么爭論。據德國新聞電視臺報道,德國外交部長韋斯特韋勒說,一次次核試驗表明朝鮮已經關閉了談判大門,歐盟將禁止各國購買朝鮮債券、貴金屬或提供貸款;制裁貨物清單將進一步加長,包括一些可用于核導彈開發和制造的物品;同時頒布針對一些人的旅行禁令。 而對于韓美日一直大力推進的聯合國安理會制裁朝鮮決議案,韓聯社稱,出臺時間可能要比預想遲一些。該報道說,這是因為中國至今對強化制裁沒有表示明確立場。韓國《每日經濟》評論說,與希望對朝鮮“動真格”的韓美不同,中國更愿意采取“不溫不火”的制裁,中國領導層可能認為,如果對朝鮮“下重手”會將其推到懸崖邊上。韓聯社稱,中國正為今后如何處理對朝關系苦惱,也需顧慮與韓新政府的未來。這是一個以此次特殊情況為基礎的戰略性選擇。 韓國《朝鮮日報》18日報道說,鑒于中國對制裁朝鮮表現出來的“消極態度”, 韓國政府相關人士稱,如果中國繼續“縱容”朝鮮,韓國只能認真考慮參加美國主導的導彈防御系統。這是中國不愿看到的,因為如果韓國加入該系統,那么中國向美國發射的洲際導彈可能被提前攔截,中國對此異常敏感。 “在不斷升級的危機和雙重壓力下,北京外交官仍扮演著關鍵角色”,瑞士《新蘇黎世報》評論說,中國一直在向朝鮮核試驗施壓。《星島日報》社論稱,盡管中國表態強硬,但面對一匹“沒有韁繩的馬”,北京又能做多少事去控制住它呢。 香港《南華早報》稱,中美就朝鮮核試的嘴仗正在升級。中國官方媒體認為,對朝鮮第三次核試承擔更大責任的應是華盛頓而不是北京。俄羅斯《蘇維埃俄羅斯報》評論說,利比亞曾有研制核武器計劃,但在西方欺騙下取消了,卡扎菲的下場眾所周知。“美國怎么還守在非軍事區邊上?”美國《邁阿密先驅報》18日質問說,韓國人口是朝鮮的2倍,經濟為朝鮮的40倍,而且能獲得美國武庫中最現代化的武器。美國前總統艾森豪威爾60年前結束了朝韓戰爭,但現在美軍仍像他們的父輩一樣守在那里。 “是該想想要對話還是要戰爭的時候了”,德國歐洲金融網18日提醒說,各國都在張牙舞爪地展示肌肉,東北亞戰爭似乎一觸即發。誤判的成本在增加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大多數分析人士認為朝鮮問題正反復寫著一個熟悉的腳本,朝鮮挑釁,然后國際社會譴責,接下來朝鮮孤立加劇一段時間。朝鮮政權似乎確信自己能挺過一次次的風暴。曾多次赴朝鮮訪問的CNN記者齊諾認為,“我去過朝鮮很多次,知道他們只要有一丁點的不安,就會把門徹底關上”。《悉尼先驅晨報》評論說,擁有核武器的朝鮮與之前不同,現在誤判的成本高得多。 美國《赫芬頓郵報》稱,或許即將上任的韓國總統樸槿惠會對北方鄰國采用不同的策略,或許美國新國務卿克里會想辦法跟北京聯合行動。當前東北亞地區正趕上一批新領導人上任,這既是機遇,也存在危險。機遇在于一些新的想法可以進行嘗試,危險在于政治經驗的缺乏可能導致行動可行性認識出差錯。 日本研究亞太地區國家關系的學者仲村澄世1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制裁是老一套手法,新方向應當是制裁同時,主動派特使等進入朝鮮,和金正恩政權談判,甚至不用拘泥于六方會談,可以多國主動和朝鮮進行溝通。脆弱、敏感和孤注一擲的朝鮮需要國際社會的尊重和承認。▲
環球時報2013-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