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


新年伊始,海東落雪,連綿起伏的祁連山脈在天際與地界間勾勒出一道銀白色的線,素雅、大氣。與寥廓山巒相呼應的,則是海東地區正在蓬勃建設的海東工業園,清潔、簡便的現代化廠房,古老與現代、厚重與蓬勃和諧相應,獨具魅力。
“要把海東建設成西部最美好城市。”舊歲新年更迭之際,青海省海東地委委員、行署副專員初軍威——一個戴著黑框眼鏡的東北漢子,如是講著自己的愿景,聲調不高,語氣平緩堅定,不容置疑。
來青海六年,初軍威的工作和發展從海東起步,歷經共青團青海省委副書記崗位的全面鍛煉,而今再踏上這片土地,充滿厚積薄發的能量。
中關村進海東
“海東地區正處于跨越式發展的關鍵階段,你對工業、經濟都比較熟悉,又曾經作為博士團成員在此掛職,對海東的情況十分了解,海東需要你這樣的人才。”2011年4月,組織上找到時任共青團青海省委副書記初軍威進行談話,決定將他調往海東地區,任行署副專員。
高原春晚,4月的西寧乍暖還寒,初軍威迎著早春綻放的第一叢春花來到海東。組織上將極大的信任賦予這名年輕干部。打開青海省海東地委政府網站,初軍威的職務分工欄里赫然明晰:“行署常務工作;分管行署辦公室、地區發改委、經商委、統計局、環保局、援建辦;協助專員”等等,工作范圍涉及多個重要領域,關乎當地社會經濟改革與發展的方方面面。
海東位于青海省東南部河湟谷地,因地處我國最大的內陸咸水湖青海湖東部而得名。由于坐落在省會西寧與甘肅省省會蘭州之間,加之海拔低,地勢平緩開闊,水草豐美,一直是青海的主要農業經濟區,也是青海最適合人居住的地區之一。但是如何發展社會經濟,初軍威面前擺著海東發展的新課題。
接過重擔,初軍威走出辦公室,來到工礦企業進行調研。“我發現海東地區原有企業中,重工業傳統型企業比較多,耗能高,引入現有工業進行改造整合升級,使其更有技術含量,就能夠增強競爭力;第二條路就是吸引新型企業,引進適合當地氣候條件的高新技術企業落戶海東,注重環保、高效、可持續,對海東工業重新布局、定位,這樣的企業形成集群,能夠使這里工業經濟發展實現新的跨越。”
深入調研和周密思考后,初軍威提出聯手中關村科技園區,建設“青海中關村高新技術產業基地”。想法剛一提出,立即引起熱議——“那里都是有名的企業,怎么可能來我們這里?”大家都不相信萬里之外的中關村會與偏安一隅的海東發生聯系。
“其實北京和海東不遠,飛機只要兩個半小時。”回憶起當時大家的疑慮,初軍威甚至帶點輕松地開了個玩笑。其實那時的說服過程并非談笑之間就能完成,論證會上,他用了一個多小時時間闡述思路,解析可能性。第一輪論證之后,初軍威看出了大家的渴望,只是不夠自信,于是他在眾人半信半疑的目光中,致函中關村管委會,商議合作事宜。不日,中關村方面正式復函表示大力支持。薄薄一紙回復,猶如初軍威沖破阻力的利器,青海中關村高新技術產業基地規劃建設正式提上日程。
2012年2月初,初軍威、周樹鑫飛赴北京,連續召開7場海東科技園項目招商洽談會,與會20余家企業家、20余家首都高校大學科技園主要負責人參加座談會。海東地區屬高原大陸性氣候,氣候相對干燥,非常適合數據處理器運行,這對電子產業相當具有吸引力;另外,風力資源,沙棘等經濟作物資源,都使得海東具有發展高科技產業的極大優勢。略微沉吟,初軍威補充道,“我們海東還是有很多優勢的,我相信一定能夠吸引人才。”
經過篩選,最終他們與15家企業深入洽談入駐事宜,為海東科技園招商工作啟動創造條件。2012年3月,海東科技園正式成立,作為是海東工業園區的園中園,一期規劃面積2180畝,交通、地理條件優勢明顯。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將積極推薦高科技企業到海東科技園落戶和發展,推動中關村園區內26家大學科技園在海東建立分園,并在技術轉移、人才培養、企業孵化等方面對海東科技園進行支持。“目前,我們這里已經有四家企業正在建廠,海東也有了中關村。”青海中關村高新技術產業基地是中關村園區在北京市外建立的第一個輻射基地,初軍威的語中不無自豪。
創新的思維
在很多人眼中,每遇問題,初軍威總是善于提出創新性強而又符合實際的思路,而一旦付諸實施,他又能夠闊步向前,不畏困難。
初軍威對這樣的評價往往報以淡淡一笑,“困難天天存在,主要是第一自己要腳踏實地。困難主要在于自己,要與當地實際情況相結合。第二,要有知識儲備和智慧,能說服大家,放長遠來看。戰勝自我,很重要。”在他看來,能夠有今天的氣魄與思維,也與長期以來不同青年工作崗位的歷練密切相關。
1995年,大學畢業后的初軍威,被分配到冶金部自動化研究院,搞儀表測量研究。因為專業原因,那幾年他跑過全國很多大鋼廠,進行高爐儀器儀表監控方面的檢查和研究。大學畢業、順利進京、進科研院所,在他人眼中,當時的初軍威前途一片光明。然而,他卻在幾年之后轉身離開。“因為在體制內工作雖然舒服,但是獨立創新的思想不容易實現,有力量使不出來”,初軍威決定“下海”試水,他到冶金部下屬一家公司,幾乎從白手起家,在那個年代,離開大機關的庇護,步步艱辛,初軍威帶領同事們北上南下,四處找客戶,找市場。經過幾年努力,公司終于蒸蒸日上,初軍威體驗到創業喜悅之余,也深感政府相關部門對企業服務政策、制度上的缺失。
2000年,初軍威又考入中關村管委會,任人才資源處副處長、處長、留學人員創業服務總部主任。當時正值中關村發展高峰,他設身處地為留學歸國創業人員著想,制定相關政策法規,也與一批企業家成了朋友。冥冥之中,或許他已在以自己的激情與公正為日后的工作做鋪墊。
2008年,初軍威又報名參加中組部西部博士團,以團長身份出任青海省海東州地委副專員,兩年后任期滿,他毅然留下,進入共青團青海省委,任副書記。
共青團人的熱情與公心,感染著初軍威,此前多年積累的激情與經驗在這里充分發揮了作用。“當時青海連能做網站的工程師都沒有”,初軍威想到了中關村,于是他組織了20多位青年創業人員,來到北京中關村參觀、學習。“他們都從未想過有朝一日能真正來到中關村,當他們看到那些大企業也都是從小起步,發展而來,他們心中也有了自信。”
回到青海,初軍威建立青海青年創業團,并請來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做團長。“青海青年創業導師團”是共青團青海省委務實青年創業服務工作,切入青年創業服務工作實際需求,構建青海青年創業綜合服務體系的重要內容。通過導師與創業者“一對一”的幫扶指導,引導有創業意愿的青年樹立自信、開放、創新的青海意識,幫助他們解決創業中遇到的政策、法律、財務、營銷、管理等實際問題和困難,以一種陪伴式的關懷和服務帶領他們成功創業。青海青年創業導師團首批成員30人,來自科技、教育、金融、文化、商貿、制造業等領域。
就在前不久,已經赴任海東地委副專員一年多的初軍威,還在海東州的辦公室里接待了一位創業青年,他和其余20多位青年創業者自發組織起來,想要再到北京中關村學習取經,請初軍威幫忙聯系。縱然工作繁忙,初軍威還是欣然同意,作為經濟欠發達地區,青海省在許多傳統產業上并無競爭優勢,這一點也直接影響到青年創業的導向。“現在,‘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已經成為創業者的共識,立足省情,發展特色,已成為省內青年創業的主要導向,當時我在團省委時創辦青年創業園的初衷也就實現了。”
“從核心中的核心,到落后中的落后”,這是很多人對初軍威人生軌跡的“總結”。初軍威自己并不這么看,在他眼中,這里是一塊充滿勃勃生機的土地。
履新一年,他信心百倍。新年之初,展望未來,初軍威說,黨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了建設美麗中國,為中國未來描繪出了一幅最美麗且可期待的新藍圖。
初軍威表示,今后一段時期,海東提出要“建設西部最好最美城市”,實現這個目標我們是有底氣的。海東在全省乃至整個西部地區具備許多發展優勢,比如四通八達的道路交通、舒適宜居的氣候環境、與日俱增的人氣商機等等。
建設西部最好最美城市,必須要規劃先行;工業化和城市化要同步發展、互相促進,努力形成“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產城一體”的發展格局;有一大批好項目、大項目的帶動;大力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市化的深度融合,推動信息網絡技術廣泛應用和全面覆蓋,全力推進“數字海東”、“無線海東”、“智慧海東”建設,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人才來支撐推動;扎實推進節能降耗和生態環境建設。初軍威坦言:“建設西部最好最美城市,需要做的工作很多。”
責任編輯 李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