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珍

“年紀很輕,就擔此重任,有壓力嗎?”
“壓力嘛,有一點,不過,有壓力,才有動力。我比較喜歡接受挑戰?!?/p>
如上對話發生在與楊勇采訪中。很平常的問題,很常規的回答。不過,隨著對話慢慢展開,楊勇的激情,篤定,堅持就會一點點顯露出來。于是,也釋懷了最初的疑問,1975年出生的楊勇,今年也不過38歲,卻已經是慈溪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盡管年輕,確有力量與自信扛得起這重擔。
新領域,新挑戰,新突破
自2011年共青團寧波市委書記的任上調至慈溪市副書記,政法委書記以來,楊勇正式結束了15年的團干生涯,開始在地方任職的鍛煉。
“我在團委工作了15個年頭,從一個普通的科員到團市委書記,其中的每一個成長的過程都經歷過,可以說,共青團的烙印已經深深地留在了身上,乃至血液中。至今想起在團委的工作經歷,他都有一種十分不舍的情結?!碧峒皥F委工作經歷,楊勇依舊有些激動,這份激動里,有對自己青春的致敬,有對共青團事業投入的深情。畢竟,人生最華彩的青春年華,他在團委工作中度過。
“有時自己也會比較在團委工作與在地方工作的異同。”楊勇的言談條率清晰,層次分明,層層推進,如同解方程式,一個環節套著一個環節,最終將一個問題解釋得通透明了?!昂芏嗳苏f,團委的工作是務虛的,地方工作是務實的,也的確是。不過,兩者的工作規律,我覺得有很多共同之處,比如,同樣接到一個任務,是不是要先列方案?然后在若干方案中選擇最優者,接下來如何實施,如何保障,最終達成了一個什么樣的效果。因此在領導科學和工作路徑等方面都有很多相通的地方?!?/p>
當然,也有不同,比如,前面言及的務虛與務實的區別,此外,還有工作對象的不同,工作方式方法的差異等。
“相比較而言,團委工作承受的壓力會小一些,但是在地方上工作,會更有成就感?!敝耙舱f過,楊勇是一個不憚挑戰的人。
也因此,他在調任地方任職慈溪市委副書記的位置上后,能夠很快適應工作節奏。在一年多的任期內,他寫業務性與學術性很強的論文來拓展思考社會管理創新這一話題,并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干的風生水起,有聲有色。
慈溪民營經濟高度發達,是民營中小企業的先發地,也是流動人口大市。100萬流動人口的涌入也帶來一系列社會管理問題,因而,社會管理創新也成了楊勇所關注的重點領域,為此,他花費較長一段時間調研,思考,寫成了一篇集學術水平與實踐經驗為一體的文章:基層社會融合與治理創新的探索實踐。在文章中,通過總結近年來探索實踐“基層組織和社會組織協同治理模式”的作法,探討如何加強基層社會融合,如何實現管理與服務轉型的路徑。
值得一提的是,慈溪市的“基層組織和社會組織協同治理模式”獲得第六屆(2011年至2012)年度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包括中央機構到各地黨政機構申報項目共有213個,慈溪市最終脫穎而出,成為最終入選10個項目中的一個。與會專家表示,慈溪“基層組織和社會組織協同治理模式”創新了多元主體參與的基層社會管理服務體制,激發了全社會參與社會管理的活力,最大程度地把廣大群眾追求平安和諧的強烈愿望轉化為身體力行的具體實踐。
慈溪市基層社會管理創新的經驗做法,還在2011年首屆浙江省公共管理創新案例評選中被評為“浙江省公共管理創新案例優秀獎”。成就還遠不止這些——在這樣的創新管理模式下,新老市民互相融合,協同管理,共建共享的局面已經形成,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連續五年全國第三位,刑事案件持續六年下降,連續兩次榮獲“平安鼎”……
談及如上成就,楊勇微笑著說,這些離不開慈溪市以前的好基礎。
一系列榮譽與肯定也證明了,從年輕的團干到地方官員,楊勇的轉型步伐邁得穩健而有力。新崗位有新挑戰,也有新突破。
地方任職的成就感
“在地方任職,壓力大,挑戰多,但是成就感也更強。”楊勇說,“在地方,所要面臨的問題都是百姓生活中需要實實在在解決的,思考能力,處理問題的果斷,以及組織協調能力都能得到更全面的鍛煉;而且,能更加接地氣,能聽到老百姓真實的聲音,為今后工作的開展積累了很多經驗,也鍛煉了工作作風,實干是最重要的,關鍵是做事!”這是楊勇的深切體會。
作為慈溪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所面對的問題又常常是矛盾聚集地,棘手的問題,所謂硬骨頭是也?!坝龅絾栴},不能怕,不能躲,唯有迎難而上。”楊勇說。
棘手的,復雜的,需要他做決斷的事情常有。敏銳的思考,迅速的判斷必不可少?!柏熑我哺亍!睏钣抡f,“當然,解決好一件棘手的事情,那種成就感也就更強烈?!?/p>
至今,他還記得第一次接訪的經歷。需要政法委書記直接出面的接訪,相對而言,也不會是什么簡單的事情——這是一起涉及數百人的債務糾紛問題,近兩年,整體經濟形勢不好,尤其是對民營的中小企業而言,所面臨的經營困難很多,發展的壓力很大,一些中小民企在嚴峻的經濟形勢下資金鏈斷裂,瀕臨倒閉破產,進而涉及社會穩定。這個案子涉及到的上百個人,氣勢洶洶的到市政府門口討要說法。
“其實,很多事情是相通的,在接訪之前,我要先作摸底,了解一下基本情況,并及時與分管部門溝通,將事件過程做深度了解之后,我讓這些上訪的群眾選派出幾個代表,我先與代表談?!睏钣掠浀煤芮宄?,選派來的十余個代表,來到信訪接待室,看到楊勇,連正眼都不瞧的,有的還翻著白眼,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模樣?!拔乙退麄兾帐?,他們都沒人伸手,他們心中有氣,我能理解。”楊勇說,“信訪接待上要換位思考,情緒上要愛護他們,讓他們充分表達意見,耐心聽取訴求,細心解疑釋惑?!?/p>
接下來,就是從政策到現實情況的分析,他們的要求在政策允許范圍之內給與解決,若是不合理的要求,也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加以說服。
長達幾個小時的接訪,楊勇連午飯都沒有時間吃。一直與代表們做著溝通,從十幾個代表翻著白眼拒絕握手,到結束后,一個個滿臉笑容,挨個走到楊勇面前重重地伸手握手,楊勇說,那一刻,內心真的充滿了成就感與喜悅。
諸如此類的問題,在楊勇此后的工作中也常有發生。作為地方官員,工作不再是做一些組織活動這么簡單,更多的是要深入基層,扎扎實實地去與群眾溝通,“很多問題是缺乏溝通,這就要求我們在工作中要接人氣,更接地氣,這樣工作起來才有底氣。”
經歷了一年多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工作崗位的歷練,楊勇更加成熟了,自信了。對社會管理創新等一系列議題也有了更為深入的看法,也為他以后的工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平衡
曾經在團委工作15年,而屢屢有創新思維涌現的楊勇常常會遭遇到如此之問,很多人在團干工作三四年,就有疲憊,困惑的時候,為什么你能一直保持著激情與生機?
楊勇回答:“沒有什么竅門,就是一個笨辦法,堅持,并在堅持中挑戰,在挑戰中創新?!?/p>
在楊勇身上,是充滿激情的堅持。
一個小小的事情,10年前,各地團委涌現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主題活動,21世紀之初,各地活動遍地開花,2002年,身在團市委的楊勇和他的同事們在寧波策劃了一個“中國青年服裝時尚周”的主題活動,十年過去了,很多全國叫得響,影響力大的活動猶如曇花一現,銷聲匿跡了。唯有寧波,從2002年的“中國青年時尚服裝周”一直持續至今天的“中國青年時尚文化節”。無他,唯堅持爾。
“這就好像萬米長跑,跑到中途或者快要跑完時,你累了,腿酸了,口渴了,跑不動了,人的惰性很容易停下來,退出,看著遙遙無期的終點線,或者一圈又一圈的重復,真想撤了,可是,在最困難的時候,只要堅持一下,再努力一把,就能跑完全程。關鍵之處,就在于堅持?!睏钣抡f。
之所以能有長久的堅持,在于他充滿激情的干勁。他是一個充滿行動力的人,最討厭無聊的重復,他覺得那是在磨滅創造力。因此,只要在可行范圍之內,他就會不斷探索新的領域,新的嘗試。到慈溪后也一樣,去年主動向省里申請將慈溪作為寧波唯一一個省級農村綜合改革試點縣(市),并提出了“一體系四合作”的改革框架體系。有時會遇到不解的人,會覺得他是自討苦吃,沒事找事??墒鞘獠恢ぷ鞯臒崆?,以及處理問題的方法,以及視野的開闊就在這一個又一個創新中得以延續,發展,積累。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毛澤東的這句詩詞深得楊勇的心,他常有一種時不待我的感覺,所以,他總是在有限的時間內想多做一些事。他亦常有危機意識,山外有山,樓外有樓,虛心好學,是他自己總結的關鍵詞?!翱傆心敲炊嘈碌闹R,新的領域涌現出來,多學一些,多積累一些知識,總是沒錯的。”楊勇說。
集實干,激情,堅韌,學習,以及哲思于一身的楊勇,他的未來之路會更遠,空間也會更大。
責任編輯 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