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璽 何冬華



眾所周知,一般人談“艾”色變;而他,卻默默無聞,無怨無悔,在中緬邊境一個遠近聞名的“艾滋村”駐守了1200個日日夜夜;他,也因禁毒防艾,成績斐然,被調至另一個邊防派出所任副所長;三年后,魂牽夢繞,他割舍不下這里的“親人”,主動請辭“所長”職務,悄然回到離別了三年的法帕村。
他叫孟黎明,35歲,是云南邊防總隊芒市邊防大隊的一名駐村民警。一米七的個子,平頭,黝黑的臉上不乏樂觀、鎮定。此前,他是潞西邊防大隊一名中尉警官,2005年3月進駐法帕村開展禁毒防艾工作,因禁毒防艾成績突出,2007年4月被確定為新農村建設指導員,2007年5月被選舉為法帕村名譽村長并兼黨支部副書記。
“問題越嚴重,越需要堡壘”
“十八大報告提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老百姓的日子過得更有盼頭了,相信在習總書記的正確領導下我們的家園會建設得更美好。”近日,法帕村民聽了民警村官孟黎明對十八大精神解讀后拍手稱贊。
“聽說是十八大的惠農政策,每到一個寨子,村民都很歡迎。”十八大以來,孟黎明連宣講十幾場十八大“家庭式講座”,村民非常踴躍。
“俺兒來了,快快,來坐!”85歲的雷奶奶在屋檐下,緊緊抱住小孟久久不愿松開。
此情此景讓在場的人非常感慨,7年前,毗鄰“金三角”中緬邊境的法帕村還不是這個景象。那時,這個小小的村子僅在冊吸毒人員就有114名,艾滋病毒感染者最多時達45人,販毒、偷盜、搶劫等案件頻發。“抓的人多,幫的人少。”正在村民們悲觀之際,孟黎明等人走進了這個村子,一切也隨之發生改變。
“過去我們傣族在語序中沒有“鎖”這個詞,偷盜現象很少,村民家夜不閉戶,直至后來吸毒人員多了以后,見什么偷什么,家家戶戶才開始安鎖防盜。”法帕村建國以來第一個婦女黨員線咩巖相保說。
自從2005年芒市邊防大隊孟黎明等駐村工作隊來之后,白天他們積極參與到禁毒防艾和新農村建設中,晚上還走村入戶宣傳發動群眾戒毒。“原來寨子的路不好走,都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工作隊就和村干部一起籌措資金,把寨子的路都修好了,我們村民都非常感激他們。”線咩巖相保由衷地稱贊。
“一個黨員一面旗。”芒市邊防大隊政委王強介紹,自駐村以來,孟黎明就帶頭與村寨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一起抓禁毒防艾、搞生產。
“抓人的多,幫人的少。”由于長期受毒患的影響,法帕村村民產生抵觸情緒,以前,村民見到村干部就躲,躲不過就找個借口溜走。
起初,雷奶奶等人對孟黎明等人也不理解、不信任。無奈之下,孟黎明就反復去家訪,一次走訪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四次。白天,他與雷奶奶一起到田間地頭干活。晚上到雷奶奶家拉家常,聽雷奶奶訴說毒害。為拉近與少數民族群眾的距離,孟黎明還虛心向雷奶奶學習民族語言。最后,他索性打起背包,從村委會搬到雷奶奶家中住,直到最終把雷奶奶的“心結”徹底打開。
“毒品可把我們一家害慘了!我老伴兒8年前就去世了,兩個兒子都沾上毒品,一個還染上艾滋病,兩個兒子死后,兒媳婦也走了,大女兒至今也下落不明。”談起過去,雷奶奶老淚長流,她心中有太多的苦無人傾訴。
“雷奶奶的孫女小項因貧困上不起學;雷奶奶的鄰居、孤兒小盧及孤寡老人麻月無人照顧;雷奶奶遠親小肖因吸毒家破人亡”……在孟黎明的十多本筆記本上,記錄了類似這樣許多令人揪心的細節。
“毒品和艾滋病問題越嚴重,越需要堅強的戰斗堡壘。”這句話不僅寫在本上,也深深刻在了孟黎明的心里。
從入駐該村第10天起,小孟就主動承擔起對雷奶奶和一名失學艾滋遺孤的救助工作。他每月湊齊100元幫助重返孩子校園,并擠出工作之余的時間為孩子補習功課。
“就在我想一死了之的時候,是小孟像親人一樣幫我把快垮塌的廚房重新搭建起來,還在大路邊幫忙搭了個木房讓我準備開小商店,幫我殘疾的兒子在街邊擺起了早點攤和燒烤攤,每天能有幾十元的收入,這才讓我找回活的希望!”雷奶奶動情地說。
經過孟黎明等人一年的多努力,法帕村全村26名孤寡老人都被納為低保對象,6名艾滋孤兒相繼走進校園。逐漸地,村民對孟黎明的態度有所改變,從以前的“閉門羹”到“開門迎”。
“請組織把好警官留下來吧!法帕村需要他!我們需要他!”隨后,因任務需要,領導決定把孟黎明調回他處工作。雷奶奶等村民得知后,幾百名男女老少紛紛堵在路口,不讓小孟離開。領導考慮再三,決定讓孟黎明繼續留在村社工作。
2009年12月,因工作成績突出,孟黎明還是走了,他被調往另一個派出所任副所長。三個月后,法帕村召開現場會,駐地干部群眾又把他請回來介紹經驗。見到小孟村民們高興極了,拉著他的手久久不愿放開,那種“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情景孟黎明至今想來仍歷歷在目。
“感謝子弟兵,永遠跟黨走!”
“感謝子弟兵,永遠跟黨走!”如今,芒市邊防大隊政委王強每次到特困戶雷咩過哏家走訪時,老人都會緊緊拉住他的手、含著熱淚不停地說。
年近50歲的村民肖小明也是經由孟黎明勸說后戒毒的受益者之一。上個世紀80年代,肖小明風光之極,他擁有近10萬元的家產,是村里村外出名的萬元戶、“小能人”。可是,在染上毒癮后,他不僅花光積蓄,賣了田地,還多次被送去強制戒毒,卻收效甚微。
孟黎明多次到他家,和他交心,痛訴毒品危害,幫忙聯系工廠以他擅長的手藝貼補家用,把對他的幫教當作一場“攻堅”戰,激發起他重新做人的勇氣。
“明后年,我一定建一幢全村最好的新房,要不怎么對得起孟支書呢?”多年了被毒品折磨得痛苦不堪的肖小明終于痛下決心,一定要戒斷毒癮,把從前的好日子找回來!
如今,肖小明已成功戒毒5年,曾經一無所有的家中再次添置了電視、電風扇等新家電與新家具。談及今后的打算,肖小明說,只要有孟警官在,我們都相信,鄉親們的日子會逐漸好起來。
有5年吸毒史、2次強制戒毒經歷的女孩兒小過,曾是當地小有名氣的廚師,吃過她做的飯菜的人都贊不絕口。可是,自從染上毒癮后,村里的相親見了她就躲避,哪家有紅白喜事也不再請她幫忙,從此,她變得十分孤僻,整天躲在家中。
在孟黎明多次的耐心幫教下,小過成功地戒斷毒癮。隨后,孟黎明還推薦她到一家工廠當炊事員。現在,臉上已恢復往日紅潤的小過不但沒有復吸,還找到了一位體貼的男友,這個漂亮的女孩從此得到了“新生”。
在孟黎明的努力下,法帕村的重大案件、販毒案、吸毒案發案率明顯減少,戒斷鞏固率持續上升,全村新增吸毒人員和艾滋病患者大幅下降,全村6個村民小組為“無毒村”,1所中學、5所小學全部為“無毒校園”,23名戒毒成功的村民實現再就業,創造了邊疆德宏禁毒防艾的一個奇跡!
“人心思穩,人心思富”
“看看這新房子,這一切還要感謝邊防大隊領導和工作隊的小孟、小唐,是他們幫我丈夫成功戒斷毒癮后才有的新家。”但凡有客人來,波罕的妻子總是不厭其煩地告訴來者。
“毒魔”消除后,下一步目標就是引導村民盡快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人心思穩,人心思富”這已成為孟黎明和村民們的共識。
“是小孟帶頭請市規劃部門幫助153戶群眾改造畜、禽圈舍,創辦養豬場,進行集中養殖;帶頭與電信公司協調,為94戶群眾安裝座機電話;與州、市農科部門聯系,在法帕村舉辦實用農業技術培訓,讓360余名村民參加培訓。”村支書項二對孟黎明有說不完的感激之情。
此前,法帕村村民人畜共飲一井水、一河水,水質差,大人小孩常鬧肚子。最后,在孟黎明的奔走呼吁下,邊防大隊多方籌措1.5萬元讓村民喝上了干凈的自來水。
“農藝師老王剛給村民上完稻蟲害防治培訓課,便被鄰村村民請到田間現場答疑,剛為這塊玉米地看完病,又被請到西瓜地號脈。”項二至今仍記憶猶新,通過孟黎明的聯系,農藝師走進了法帕村,在各處農間田埂上,上演了一幕幕農民“搶”專家的鏡頭。
而后,孟黎明和村委會又鼓勵村民種植香料煙,一年下來,每畝增收1347元。他還通過與潞西市奶水牛公司聯系,在法帕村成立奶水牛協會。現在,全村72戶養牛,飼養每頭奶牛農戶的年收入可達8000余元。
7年來,在孟黎明的模范帶領下,芒市邊防大隊駐法帕工作隊共幫扶300余名困難群眾,與村委會工作人員幫助群眾辦理農村新型合作醫療2084戶,共計8015余人,養老保險3580人,低保276人,為117戶群眾爭取地震危房改造,讓更多的人享受到十六大以來的實惠。
現在,法帕村已成為全省首屈一指的“無毒新農村”。如今,德宏州在中緬邊境一線推廣了395個“法帕模式”,類似的村莊,全省已建成3915個。
“我就是割舍不下這里的人,像雷奶奶、小肖,割舍不下這里的鄉土、鄉情,到外地工作后,他們還常常與我聯系,跟我說知心話,時間一長,我始終掛念著這里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孟黎明說,“今年3月,我就請辭回來了,和他們在一起,共同建設家園,我感覺內心舒適而坦然。”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群眾的需要才是我的追求和榮譽。”這是孟黎明日記中的一段感言。孟黎明無疑是快樂的,他的快樂來自于默默的付出,來自法帕群眾對他的認可和不舍。他多年如一日,默默奔走在法帕的田間小路,就像磁石一樣緊貼大地,又挺立如山,為黨分憂,為民解愁,溫暖大山上的一草一木,在祖國的南大門架起了干群與警民之間的連心橋!
(和平軍人——公安邊防部隊紀實之六十二)
責任編輯 全照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