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斯喬
(佛山市南海區環境保護監測站,廣東 佛山 528200)
調節pH值對N-(1-萘基)乙二胺偶氮分光光度法測定苯胺類化合物含量起到關鍵作用,重氮化反應需要在強酸條件下進行,而重氮鹽與N-(1-萘基)乙二胺的偶合反應需要在弱酸性或中性溶液中進行,因此,合理調節pH值的范圍可以得到最大靈敏度。同時,本實驗采用0.5mol/L硫酸溶液定量調節pH值,操作簡便快速,適用于大批量樣品的分析。
2實驗原理
N-(1-萘基)乙二胺偶氮分光光度法測定苯胺類化合物反應分兩步進行。首先是重氮化反應:苯胺類化合物在酸性條件下與亞硝酸鹽重氮化;然后是偶合反應:重氮鹽與N-(1-萘基)乙二胺鹽酸鹽偶合。對偶合反應后生成紫紅色染料,進行分光光度法測定。

3實驗儀器
723N光柵分光光度計;便攜式pH計;25ml具塞刻度試管;
4實驗步驟

?
吸取樣品于25ml具塞刻度試管中,加純水稀釋至10ml,用0.5mol/L硫酸溶液調節pH,搖勻。加1滴5%亞硝酸鈉溶液,搖勻,放置3min,加入氨基磺酸銨溶液0.5ml,充分振蕩后,放置 3min,待氣泡除盡后加入N-(1-萘基)乙二胺鹽酸鹽溶液1.0ml,用純水稀釋至25ml,搖勻,放置30min,于545nm波長處,用10mm比色皿,以純水為參比測量吸光度。
5實驗結果
不同pH下顯色反應的吸光度變化見表1所示。
由表1可知,pH值對測定結果的影響如下:
pH值>2.1時,空白溶液的吸光度較高;pH值為1.9~1.0時,空白溶液的吸光度維持在一個比較穩定且低的水平。
樣品的吸光度先是隨著pH的降低而增高,當pH值為1.9~1.3時,樣品的吸光度維持在一個比較高且穩定的水平,當pH值≤1.2時,樣品的吸光度隨著pH的降低而降低。
6實驗討論
當pH>3時,由于溶液酸性不夠強,重氮鹽與未起反應的苯胺類在氮原子上偶聯,導致部分待測物無法與亞硝酸鹽發生重氮化反應而被定量。第二步反應是過量的亞硝酸鹽被氨基磺酸銨分解,當pH≤1.2時,過量的亞硝酸不能被氨基磺酸銨分解,并且,N-(1-萘基)乙二胺在強酸條件下與過量的亞硝酸作用生成副產物,同時偶合反應中有H+產生,酸性過強會使耦合速度變慢。
由實驗結果表明,pH值控制在1.9~1.3的范圍內,即0.5mol/L硫酸溶液加入量為0.30~1.20ml時,靈敏度較高,空白溶液的吸光度低,樣品的吸光度重現性好。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水質苯胺類化合物的測定N(1萘基)乙二胺偶氮分光光度法(GB-11889-89).
[2]國家環保總局編委會.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第四版.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