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未過門,婆婆就明言將來要靠兒子養老。婚后,她更是挖空心思地“啃小”。面對這樣的婆婆,聰明媳婦該怎樣出招呢?
婆婆用我們的錢資助大姑子
我和老公梁偉是在上大學時相識相戀的,我們之間絲毫沒有門戶觀念,我父親是副廳級干部,母親是一家醫院的神經內科主任,家境還算優裕。梁偉則是工人子弟,未來的公公是個已經倒閉的照相機廠的工人,準婆婆是一家食品廠的退休工人,梁偉還有一個工作不太好的姐姐,而我只顧沉浸在愛河里,絲毫沒顧及雙方家庭的差距,
畢業后,昔日大學同學有幾對情侶已勞燕分飛,我和梁偉仍情深意篤,梁偉聰明勤奮,在公司前景看好,我也考上了公務員。工作穩定后,我和梁偉按揭了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為結婚做著準備。
2010年五一期間,梁偉帶著我回家拜見了他父母,梁偉家房子不大,陳設簡陋,但收拾得很整潔。梁偉的父母很熱情,對我噓寒問暖,可沒聊幾句,梁偉的爸爸就直接打聽我的工作情況,問我一個月收入多少錢。梁偉的爸爸沒文化,不懂得含蓄,這我能理解,可這么赤裸裸地問我的收入,讓我感到十分不快。梁偉的媽媽不加掩飾地說:“我們家條件不好,就梁偉還中用些,將來我們老兩口的養老就全指望你們了。”梁偉媽媽的話讓我目瞪口呆,談戀愛時,我總覺得我們的愛情神圣得不食人間煙火,沒想到還沒結婚,我就要背負替梁偉養老的義務了。都說嫁給一個人就是嫁給他的家庭,戀愛時哪里能想到這些?
從梁偉家出來,我悶悶不樂,梁偉看出了我的心思,安慰我說:“我爸媽沒文化,說話比較直接,我家庭條件不好,將來贍養父母我們肯定要出些力。你放心,我會為咱們將來的幸福努力的!”看著一臉歉意的梁偉,我有些不忍,反過來寬慰他:“兒子贍養父母是應該的,再說兩位老人也有退休金,咱們每月給他們一些孝敬錢就夠了,這些錢我們還出得起!”梁偉點了頭點。
經過幾個月的準備,我和梁偉于2010年國慶節舉行了婚禮。婚禮那天,親朋好友紛紛送上賀禮,我父母關系比較廣,禮金收了近6萬元。婚禮完畢,我爸媽就把禮金給了我們。婆婆卻直言不諱地說:“你們這次結婚,親友送了2萬元禮金,將來人家的孩子結婚,我和你爸還得還回去,這些錢我還是幫你們保存著吧!”婆婆此言一出,氣得我說不出話來。這次舉行婚禮,酒店是通過我爸爸的關系預定的,婚宴用的煙酒也是我娘家提供的,我父母收的禮金都給了我,婆婆竟扣下了她收的禮金。要不是當天是大喜的日子,我真想當面質問她。梁偉也覺得母親有些過分,卻不好說什么,為了不讓他為難,我只好咽下這口氣,
一次,我和大姑子聊天時,她無意中透露,她辭掉收入微薄的工作,想做個小生意,婆婆就給了她2萬元錢做本金,這個消息讓我無法淡定了,婆婆這不是“劫富濟貧”嗎?
愛“啃小”的婆婆花樣多
2011年元旦前,公公突然胸悶氣短,大汗淋漓。婆婆慌了,急忙打了120。到醫院后,醫生說公公得的是心肌梗塞。經過急救,公公脫離了危險,但需要盡快手術。隨后,我陪著梁偉找熟人為公公安排了手術日期。手術那天,大姑子也來了,手術半小時后,助理醫師走出來,說病人有兩個主要血管堵塞99%,需要放支架,進口的一個要5萬元,國產的要2萬多元,婆婆在旁邊想都沒想就說用進口的,我當時都傻了,這時,大姑子和梁偉的同學(也是醫生)說用國產的就行,婆婆才不作聲了。
做完手術,我們給公公請了特護。公公住院期間,婆婆和大姑子從沒問手術費怎么辦。其實,公公和婆婆都有退休金,按照他們老兩口生活的節儉程度,還是有些積蓄的。公公的住院費,再加上手術費,一共需要4萬多元,是我交的。我覺得大姑子盡管經濟條件不好,也得有所表示吧,畢竟做手術的是她的父親。然而,我剛問大姑子這筆手術費該怎么出,婆婆在一邊發話了:“你姐剛辭職做生意,沒賺到錢,我把養老的錢拿出1萬,剩下的錢你倆掏吧!”就這樣,婆婆極不情愿地拿來1萬元錢,大姑子則若無其事地忙她的生意去了,
私下里,我對梁偉表達了對婆婆的不滿。梁偉勸慰我:“誰讓我是兒子呢,媽媽那一輩人養兒防老的觀念根深蒂固,再說我姐確實有些困難,媽媽向著她情有可原。”梁偉這番話把我激怒了,我生氣地說:“你倒挺會為家人著想,難道我和你結婚就得和你一起受氣?我父母啥時花過你一分錢了?”見我生氣了,梁偉連忙笑著哄我:“好老婆,犯不著為這些事情生氣,以后我找機會給媽說說,不能讓她總‘啃我們。”我知道梁偉是在哄我,但我也不是那種愛較真的人,過后,這件事也就淡忘了。
2011年8月的一天,婆婆在梁偉耳邊嘮叨:“我這輩子天天做飯忙家務,還得照顧你們姐弟倆,落下了一身病,眼看生日快到了,我看商場里有種按摩椅挺好,哪天你陪我去看看吧!”婆婆的話連傻子都聽得出來,是在向兒子索要生日禮物呢!那段時間梁偉比較忙,不能分身陪母親前往,就對母親說:“我這段時間太忙抽不開身,你要是看中了就買回來,這3000元錢你先拿著,不夠了再向我要。”婆婆接過錢,頓時眉開眼笑。然而,婆婆生日宴過去了一周,也沒見她把按摩椅買回家。梁偉問母親怎么回事兒,婆婆說:“咱家地方小,那東西太占地兒,再說附近體育場里健身器材很多,那些錢就存著給你爸買藥吧!”聽了婆婆的話,我這才明白她的意思。
巧亮“家底”,婆婆終于醒悟了
此后,婆婆仍想方設法向我們要錢,我們每月給她的贍養費,半個月不到她就說用完了。一次,大姑子的兒子報輔導班,婆婆一下子就拿出1000元。更讓我生氣的是,婆婆和鄰居聊天時,還得意洋洋地說:“兒媳婦娘家很闊氣,他們小兩口工資又高,不‘吃他們‘吃誰!當年我把他拉扯大不容易,怎么著也得把本錢撈回來。”
婆婆這些話傳到我耳朵里時,我已經沒心情生氣了,對梁偉說:“贍養老人天經地義,可老人無休止地啃下去,何時是個頭啊!我們供著房子,生孩子也要提上日程,孩子的撫養和教育也需要一大筆費用。我們得想個辦法,讓老人能考慮到我們的難處,不再提過分的要求。”梁偉認可我的想法,但具體怎樣實施,卻想不出好的辦法。
2012年5月初,婆婆又打來電話,說她聽了一個保健講座,其中有一樣產品對治療老年冠心病很有效果,想給公公買一個療程的藥,需要2000多元錢。梁偉想了想,說:“這些講座騙局很多,你不要相信那些人的花言巧語。”婆婆看兒子不想出這筆錢,就氣惱地說:“給你爸治病讓你出點錢就這么難,白養活你了!”說著就掛了電話。
母親的驕橫讓梁偉既憤懣又無奈。突然,我腦子里閃出一個念頭,對梁偉說:“不如趁這個機會和老人開誠布公地談一次,把咱們的收入和支出情況,以及未來的計劃講給她聽,讓她明白咱們的苦衷。有話不說出來,矛盾只會越積越深,你說呢?”梁偉覺得這個辦法可行。
第二天晚上,我和梁偉特意請公婆到飯店吃飯,飯桌上,婆婆沉著臉,公公也有些不高興。在我的示意下,梁偉開了腔:“今天把你們請來,就是想和你們交個底,以后盡量減少矛盾和誤會。”接下來,梁偉把我們每月的收入和支出情況說給父母聽:“我們每月的總收入是1.25萬元,支出項目有:房貸每月3500元,需要連續償還30年,通訊、交通、物業、水電氣等每月支出近1500元,生活費、人情往來、添置衣服等需要近3000元,還有給你們的贍養費1000元,每月總支出都在9000元左右。”
聽到這里,公公和婆婆相互交換了一下眼色,他們沒想到兒子會亮出家底。梁偉繼續說:“我和曉靜準備要孩子,現在養個孩子支出更多,按照眼下的行情,一個孩子從出生到上大學,保守花費也需要60萬元,我們至少要為孩子的出生存下10萬元錢。不瞞爸媽,我和曉靜工作了5年,現在存款僅有5萬多元,連生孩子都得考慮再三……”公婆被我們的這筆賬震驚了,沒想到在他們眼中似乎從不缺錢的我們,竟面臨如此大的壓力。
讓我和梁偉欣喜的是,自從亮過家底之后,婆婆很少再向我們提額外要求,有時,她來我們家,還順便買些蔬菜、水果之類的東西,這在以前是從未有過的。
我聽婆婆一個院里的老人說,婆婆和她們聊天時還感慨地說,現在的年輕人壓力很大,做老人的應該理解孩子!
婆婆的轉變讓我和梁偉很欣慰。看來,再執拗的父母也希望孩子過得幸福。對于那些愛“啃小”的老人,拒絕和妥協都不是好辦法,你不妨也亮亮家底吧。
(摘自《婦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