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蔚
在職場生活中,出差是一個特殊的情景:你有機會和領導近距離相處,有機會和日常工作之外的同事密切接觸,甚至有機會發現他們和每天端坐在辦公桌前完全不一樣的另一面。千萬別小瞧這些路上的點點滴滴,有時候一個微妙的細節或許就能成為你職場成敗的轉折點。
不可逾越上下級關系
陳平在一家小有名氣的電子儀器公司工作,因為是搞技術的,所以入廠5年來出差的次數并不多。就這有限的幾次出差,對陳平來說卻是絕好的職場教科書,經驗教訓皆由此而來。
陳平當年剛進公司時是頗為自信的。名校名專業背景,業內一流的經驗,又年輕,按說他應該在“種子選手”行列,三五年內完成普通職員到中層進而中上層的晉級。可是陳平兢兢業業地干到第三年,晉升的事還絲毫看不出苗頭。說起來,竟然壞在一次陪上司出差的路上。
那次是和公司人事部主任去廈門搞校園招聘。這是個相對輕松的活兒,工作結束后大家都比較放松,喝酒打牌,稱兄道弟。陳平發現平日里總是端著架子的主任其實也挺親民的,上下級之間的距離一下子近了許多。就在準備打道回府的時候,他們突然接到老板指示,行程里多出廣州一站。
主任吩咐陳平改機票訂旅館。對身為驢友的陳平來說,這根本是小事一樁,在常去的旅游網站上三下五除二便搞定了。然而大晚上趕到廣州,辦理入住手續時陳平才發現自己忙中出錯,竟然訂了間大床房。前臺又表示這兩天廣州有展會,客房全滿沒法換。
大半夜的,就不折騰換賓館了吧,反正倆男的也無所謂,陳平想。何況以前出差也不是沒發生過這種情況,技術男們不講究,各自抱床被子便鼾聲如雷了。
“主任,咱們只能擠擠睡了。”陳平笑嘻嘻地說。主任也不言語,只嗯了一聲。陳平后來回想,這一聲“嗯”其實意味深長啊。可當時他完全沒意識到,沒心沒肺地倒頭便睡。第二天醒來見主任黑著個臉,陳平也沒在意,心想也許是自己打呼吵到主任睡覺了。
回來沒多久便是新一輪人事調整。大家都以為陳平會穩當當晉升科長時,他卻意外落選了。相熟的前輩私下告訴陳平,人事主任覺得陳平做事不穩妥。“說你太毛躁,連訂個房間都出錯。”
陳平想起當時主任種種明示暗示的表情,這才恍然大悟,“恨不得找塊豆腐撞死”。
“看似粗心犯的小差錯,其實還是跟自己職場閱歷淺,經驗不夠有關。”陳平總結。他當時還是有很多彌補錯誤的機會的,比如先征求主任意見是否需要換賓館,可以以睡沙發打地鋪來表示對領導的尊重等。另一個心得是,“領導可以在酒桌上跟你稱兄道弟,但領導畢竟是領導,不是跟你一起加班擠班車的兄弟,千萬別給點陽光就燦爛,擅自逾越上下級關系。”
吃一塹,長一智。職場的經驗都是在一件件小事中日積月累的。陳平后來升任技術主管,卻也跟一次出差有關。
當時公司要從比利時引進一條新生產線,陳平等技術骨干被送到歐洲培訓兩個月。其間大家接到通知,說大老板要來待一周時間,與比利時廠商洽談,并看望大家。陳平和同事們都明白,合同早已簽好,看望下屬也不過是名目,說白了就是大老板自己想出來轉轉了。
老板點名周末去羅馬,陪同的任務落在陳平身上。雖然大老板平日里甚是親和,但這回陳平可不敢大意。
機票、旅館、出發時間、相應的交通工具、景點周邊的走馬觀花,各個點的銜接都要妥帖。陳平足足花了近一周時間,才搞定這些瑣碎事項。因為攻略準備得詳細,時間安排合理,老板一路輕松愉快。
中間也發生過小插曲。他們在羅馬近郊遭遇無良司機,10分鐘的車程被繞路,走了將近半個小時。陳平心知不妥,一邊裝糊涂讓司機往熱鬧處開,一邊用手機搜索地圖。到了人多的地方,陳平立刻拿出手機指責司機繞路,并撥打報警電話,結果司機連車費都沒敢要就跑了。老板大贊陳平機警。
三天兩晚的羅馬之行圓滿結束。陳平終于松了口氣:“行程看起來輕松,其實也是個向老板證明自己能力的機會。”果然,老板回去就贊陳平不是個頭腦簡單的技術男:“外語好,擅交際,統籌安排能力強,是個可塑之才。”
3個月后,新生產線上馬,陳平被提升為技術主管。老板欽點的。
“客場”最考驗團隊協作
錢鐘書的《圍城》里有一段名言:“旅行是最勞頓、最麻煩、叫人本相畢現的時候。經過長期苦行而彼此不討厭的人,才可以結交朋友……”對馬曉麗來說,經過出差而彼此不討厭的人,才可以共事。
馬曉麗在市場部任職,出差是家常便飯。印象最深刻的是入職后的第一次出差,跟同部門的趙姐一起去跑客戶。在義烏碰上個好酒的客戶,非要每個人都挑瓶酒喝干,“買賣成不成,酒瓶說話”。馬曉麗初入職場,哪見過這陣勢。一緊張,一杯啤酒下肚就開始犯暈,一瓶是無論如何都干不完了。客戶好面子,見強行勸酒無效就露出不悅的神態來。趙姐到底是“老江湖”,見狀立馬站出來周旋,氣氛這才活躍起來,馬曉麗也被放過去了。
散席后一回到賓館,趙姐就沖到衛生間狂吐,馬曉麗心里又感激又愧疚。想到次日上午要跟部門經理電話會議,下午還要跟客戶商討合同細節,她不忍心辛苦趙姐早起,就獨自一人開夜車,把各種材料該修改的修改,該翻譯的翻譯,然后分門別類準備好。第二天趙姐起來一看,案頭工作堪稱完美,連說感謝。
一個主打外聯,一個負責內務,馬曉麗的第一次出差順利完成。她和趙姐也因為合作愉快而成為部門里的好搭檔。后來很長一段時間,手上一有項目,她倆都愿意找對方合作。“我們常說團隊協作,其實出差是最考驗團隊協作能力的,因為身處‘客場,同事之間的相互幫襯尤為重要。”
一年前趙姐跳槽去了別的公司,馬曉麗依舊奔波在出差的路上。她和大部分同事合作愉快,但也有幾次苦不堪言的經歷。總結起來,馬曉麗最怕的一類搭檔,就是任性嬌氣型的。
劉珍珍就是這樣的典型。她是部門新招的大學畢業生,平日里總是細聲細語很溫和的模樣。但馬曉麗只和她出了一回差,就發誓再也不要跟她共事了。
那次是去濟南。劉珍珍從到賓館開始就一直皺著眉頭,一副受苦受難的模樣。先是抱怨賓館衛生間有怪味,叫了服務員折騰著要換房間。換了房間仍不滿意,嫌這里太破舊,那里不干凈:“這哪夠得上三星啊,真不該訂這里。”馬曉麗起初也沒在意,以為她是第一次出差不懂事,解釋說這家賓館離客戶近,又是公司的協議賓館,可以拿到最優惠的價格。
沒想到下樓吃飯,劉珍珍又不停地抱怨。嫌棄碗碟不干凈,要了熱水不停地涮,惹得服務員直翻白眼;嫌棄飯菜不合口,扒拉兩下就靠在椅子上作痛苦狀:“哎喲曉麗姐,你怎么能吃得下?”
馬曉麗沒好氣地想,公司派你出差是來干活的,又不是來旅游享福的,有什么好抱怨的啊。
之后也是麻煩不斷。走路,沒走多遠就喊累,走一刻鐘歇一刻鐘,到后來馬曉麗恨不能把她扛在身上。睡覺,晚上九點半就喊困,忍不了房間里開著的電腦,說是光線太亮,影響睡眠。氣得馬曉麗只好跑到衛生間里上網跟朋友訴苦。
單是嬌氣也就罷了,更讓馬曉麗頭疼的是劉珍珍的任性自我。客戶招待吃飯,山東人好客,上桌就先敬酒。劉珍珍把酒杯一推:我不喝。客戶笑瞇瞇地勸,那就喝一小口吧。劉珍珍堅定得很:我不喝。客戶舉著酒杯愣在那里,端著也不是放下也不是。馬曉麗趕緊打圓場,又是代喝又是敬酒,費了好大勁兒才讓尷尬的氣氛緩和起來。
馬曉麗體諒劉珍珍是職場新人,當初她不也是靠趙姐幫忙擋酒才過關的嗎。回到賓館,她以過來人的身份委婉地告訴劉珍珍,出差在外要多想想公司的利益。
“曉麗姐,我不是不會喝,我酒量好著呢,就是不愛跟他們喝,特討厭死乞白賴勸酒的那種。”劉珍珍一臉不高興地說。
馬曉麗驚訝得合不攏嘴,而更讓她吐血的話還在后面。“曉麗姐,我這個人是不喜歡應酬的,不如這樣吧,以后我們分工合作,事情談完了我就先回賓館,你跟他們去吃飯好了。”
馬曉麗只覺得天雷滾滾,這是哪門子分工合作啊。工作又不是買菜,喜歡的就撿,不喜歡的就扔給別人。她不得不嚴肅地告訴劉珍珍,跟客戶吃飯是大家共同的工作,如果缺席不僅是對客戶的不尊重,而且會直接影響公司的訂單。劉珍珍這才不情愿地點點頭。
各種哭笑不得,但總算把出差的任務完成了。馬曉麗正在收拾行李,劉珍珍突然提著行李箱過來說,還有半天空閑,她要去青島看同學。馬曉麗覺得這太匆忙了,明天中午的飛機,可別誤了。但劉珍珍執意要去:“肯定誤不了,明天我們直接機場見。”
結果第二天在機場,馬曉麗左等右等都不見劉珍珍的身影,打了無數次手機也沒人接,只好自己先回上海了。
飛機落地后馬曉麗收到劉珍珍的短信:曉麗姐,我趕不回去了,所以買了晚上的機票,直接從青島飛回去。
馬曉麗看著短信,恨不得大叫:你倒是早說啊!
這趟出差之后,馬曉麗在工作中就盡量不與劉珍珍有交集,因為“實在吃不消”。
劉珍珍后來很快從公司辭職了,理由是不適合。不久之后,馬曉麗忽然收到劉珍珍發來的郵件,說曉麗姐你人脈廣,要有合適的公司幫我推薦。馬曉麗敷衍地回復了郵件,心里暗想:就這脾氣性格,誰敢要啊?
(摘自《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