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文尹 劉芬)
北漂小伙返鄉6 次辦護照,鄭州孕婦4 個月跑20 趟辦不下準生證。此類“踢皮球”事件引發無數人共鳴,吐槽“辦證難”的聲音鋪天蓋地。《新京報》調查顯示,高達80.9%的受調查者曾有過“辦證難”的經歷。人民視點制作101 期專題《拿什么破解“中國式辦證難”?》,認為要對這種官僚主義習氣“零容忍”才能治本。《中國青年報》發表相關評論文章,認為“全民辦證難”絕不僅僅是不正之風,更是腐敗文化的一種延伸。500 個意見領袖中,共有@任志強、@老沉、@霧滿攔江、@ 隆裕太后、@ 魯國平先生、@ 宋英杰、@ 范煒、@ 王巍W等30 位意見領袖關注了“北漂小伙返鄉6 次辦護照”及其相關事件,認為此事損害了政府公信力。
繼10月11日中國政府網開通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之后,10月15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政府信息公開回應社會關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見》,當天下午,中國證監會在新浪網開通官方微博。“信息公開”的話題再次引發熱議。《意見》發布受到各大媒體、官方微博及意見領袖的廣泛關注。人民日報刊登《信息公開升級才能追上群眾期待》,強調信息公開不進則退,不能停止創新,從理念到方式、從機制到渠道都要及時地被賦予新的內容。南方都市報發表社論《終結“圍墻政治”傳統,強化政府信息公開》,倡導從法律層面上促進政府信息公開。微博輿論場關于此話題的討論也不絕于耳,有網友認為,信息的真實性才是關鍵,任何信息的失實同樣是政府公信的失真。在新媒體興起的當下,政府部門應扮演“永遠在線”的大V 角色,與民眾雙向交流,而不僅僅是單向發布信息。
10月23日,王岐山親自部署第二輪巡視工作,強調發現問題,強化震懾作用,不讓有問題的人心存僥幸,不讓腐敗分子有立足之地。王岐山還指出,二輪巡視工作要不斷探索創新,加強對“一把手”的監督,追查“一把手”的經歷,為帶病提拔找病根;抽查個人事項報告,發現問題后回查干部;嚴禁跑風漏氣現象,防止個別干部“反部署”。9月底,第一輪巡視工作收尾,7 個巡視點曬出6 張問題“賬單”,一系列問題曝光,巡視工作較以前取得的效果更明顯。提高洞悉問題的能力,運用機動靈活的方法,尋找創新突破的途徑,將會是第二輪巡視的重點。網友表示,“打老虎、拍蒼蠅”要齊頭并進,光“殺雞儆猴”還不行,還得從根本上“抓早抓小”,將落馬官員作為“線索源”,“順藤摸瓜”才能標本兼治。也有網友認為,巡視組最好“微服私訪”,避免相關部門提前做好應對措施。只有將巡視工作常態化、制度化和規章化,巡視效果才會立竿見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