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時 李朝福
(牡丹江師范學院 黑龍江牡丹江 157011)
選取黑龍江省青少年籃球隊的18名男運動員、牡丹江市青少年籃球隊的15名男運動員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牡丹江師范學院圖書館與中國知網、讀秀網等手段,收集了與青少年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有關的文獻與資料,作為本研究的基礎。
1.2.2 專家訪談法
在理論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對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的科研人員、黑龍江省內部分運動訓練學學者及相關教練員的訪談,對本研究的思路以及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的體能訓練特點和現(xiàn)狀進行了調查訪談。
1.2.3 現(xiàn)場測試法
根據《中國籃球協(xié)會籃球運動員技術和體能測試與評定手冊》體能測試項目(力量、跳躍、速度)和測試方法,由本研究人員嚴格按照測試標準和要求分別在黑龍江省體育運動學校和牡丹江市青少年業(yè)余體校分別進行測試,測試結果較為客觀、準確地反映了運動員的真實水平。
1.2.4 數理統(tǒng)計法
將所測數據錄入計算機,運用統(tǒng)計學SPSS 11.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處理。
從表1可以看出,參加此次訓練的黑龍江省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的平均年齡為16.5歲,略高于牡丹江市青少年運動員的15.9歲;在身高方面,省青隊的平均身高為187cm,與市隊的181cm存在較大的差異(P<0.05)。

表1 研究對象身體形態(tài)
從表1中可以看出,雖然兩隊的青少年運動員年齡相近,但在身體形態(tài)上存在較大差異,省隊在身高方面占有優(yōu)勢,提示我們選材的重要性。由于兩隊身高差距較大,不宜單獨分析體重指標,選用相對指標BMI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大多數運動員BMI值在正常范圍內(18.5 ~24),整體上看數值偏低,說明大多數運動員肌肉欠發(fā)達。籃球運動作為身體直接對抗的項目,體重日顯重要,運動員不僅要有塊頭,還要有力量,要善于對抗和利用技巧[4],適當的力量訓練是十分必要的。
在本研究中,根據籃管中心制定的體能測試方法和要求,將體能測試項目確定為力量、跳躍、速度三類。
2.2.1 力量類

表2 力量素質測試成績表
從表2中可以看出,在力量類的1min仰臥起坐的測試中,省、市兩隊平均成績并無較大差異;在絕對力量的測試中,省青年隊優(yōu)于市青年隊,同時通過測試標準的分值換算后發(fā)現(xiàn):省、市兩隊運動員的下肢力量分值強于上肢力量分值,這說明我國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的力量素質發(fā)展不平衡,重下肢、輕上肢。這一測試結果與前國家隊體能教練埃爾·比安康尼(AL·BIANCANI)的觀點一致,他認為,我國傳統(tǒng)籃球教練的力量練習過度重視下肢力量的發(fā)展,忽視了上肢力量的重要性,造成很多運動員上下肢肌力不平衡,而良好的腰腹力量可以很好地預防腰部損傷,提高身體的對抗能力。
2.2.2 跳躍類

表3 跳躍類素質測試成績表
從表3可以看出,省青少隊和市青少隊在彈跳能力上無顯著性差異(P 0.05)。從縱跳摸高與美國高中的成績對比來看,省、市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的彈跳能力還是有較大的差距(P<0.05)。籃球專項跳躍能力基本是連續(xù)的彈跳能力,在籃球比賽中,對于彈跳能力的要求很高,彈跳力取決于起跳力量、起跳速度和連續(xù)跳躍的能力。經過分析得知,市青少隊在平常的體能訓練當中,主要采用蹲杠鈴等一般體能訓練的方法發(fā)展下肢彈跳力量,這與籃球專項要求的快速、連續(xù)起跳的能力相悖,與爭搶籃板球所需要的能力相悖。
2.2.3 速度類

表4 速度素質測試成績表
從表4可以看出,在一般耐力跑平均成績方面,省青年隊優(yōu)于市青少隊,并呈現(xiàn)顯著性差異(P<0.05)。在3/4場沖刺跑成績上市青少隊落后與省青少隊,且差距較明顯(P<0.01)。在與同齡的美國高中運動員比較時,我國青少年運動員沖刺跑能力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這說明我國男子青少年運動員在比賽中經常用到的連續(xù)啟動、制動和加速、減速能力較弱,制約了整體競技能力的發(fā)揮。
2.3.1 心率與血乳酸
心率是肌肉活動時心臟承受負荷大小的常用指標,在一定范圍內,心率隨著運動強度的增加而升高,心率是監(jiān)控訓練強度的有效指標。所以,通過對3200m跑這一測試項目進行心率與血乳酸的監(jiān)控可以反應出運動員身體機能的變化。

表5 運動后心率與血乳酸
高水平運動員在同一跑負荷下血乳酸突然增加意味著機能水平的下降,而血乳酸穩(wěn)步下降則意味著其有氧能力的改善。從表5可知,經過訓練,省、市青少隊的3200m鍛煉使得心臟的功能增強,且運動后即刻心率和血乳酸也有不同幅度的變化,提示運動員的有氧耐力水平有所增強。籃球高強度的比賽需要運動員擁有良好的速度耐力,要發(fā)展速度耐力必須以有氧耐力為基礎,訓練手段安排上應注重有氧耐力與速度耐力的轉換。

表6 血清肌酸激酶測試值
2.3.2 血清肌酸激酶(ck)測試
此次研究中,在教練員安排兩次內容相同的大強度體能訓練后,對運動員進行ck的測試。
由表6可知,在大強度的體能訓練后,青少年運動員的ck達到了較高的水平,說明教練員安排的內容訓練達到了一定的強度,對運動員的機體形成了刺激作用,而第二天的ck值下降較明顯(P<0.05),恢復效果較好,證明運動員沒有出現(xiàn)疲勞,教練員安排的訓練計劃合理。究其原因,省、市兩支運動的體能訓練中以非杠鈴訓練為主,加入了軀體側臥和“浮橋”等非負重的力量訓練方式。一方面這樣訓練更接近籃球運動的實際,也使得訓練涉及腰腹、下肢;另一方面由于青少年肌肉中的肌纖維成份少于成年人,因此肌肉力量有限,以非負重的方式訓練可以減少運動損傷的發(fā)生保證青少年肌力的健康發(fā)展。而這一點從運動結束后即刻和次日晨的ck值的結果中也得到了驗證。
青少年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必須符合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及運動素質敏感期的特點,體能訓練的手段、方法要與青少年各個時期的身心發(fā)育規(guī)律相適應,并對體能訓練過程中實施控制,對各種反饋信息進行分析和評價,發(fā)現(xiàn)訓練中存在的不足。把全面身體訓練、專項身體訓練以及專項技戰(zhàn)術、心理訓練應有機地結合起來,根據個體對象不同選擇不同的方法和手段科學合理安排體能訓練。對處于敏感期的青少年身體機能和素質,應有所側重,優(yōu)先發(fā)展,全面性與優(yōu)先發(fā)展要相結合。
進行專項力量訓練時,把力量素質的發(fā)展與籃球技術動作的完善和機能提高結合起來,從而使訓練收到最佳的效果。在籃球專項耐力時,采用間歇負荷法和重復負荷法訓練效果會更佳,要保持有氧代謝和無氧代謝的平衡,防止無氧代謝訓練過多,損害心血管、呼吸系統(tǒng)的機能。籃球專項靈敏素質訓練持續(xù)時間不宜過長,重復的次數不宜過多,要常進行籃球專項的腳步動作練習,提高身體重心的轉換能力。另外,要加強彈跳訓練,提高人體在空中的控制能力,但彈跳力的訓練要遵循全面發(fā)展小肌群、提高肌肉的伸展性和彈性的訓練原則。
在體能訓練過程中,教練員除了要完整的記錄每一個運動員每天的具體訓練情況(如運動員訓練的時間、公斤級、完成數目、速度、位移),還要控制運動員的運動負荷,要根據籃球運動的供能特點和負荷特征,及時了解不同的負荷下的生理生化指標的變化范圍,探明心率負荷變化的主要影響因素和變化規(guī)律,以便尋求不同水平個體的最佳訓練方法和手段。要建立科學的監(jiān)控體系,采用科學的先進技術設備對體能訓練進行監(jiān)控,實現(xiàn)對體能負荷強度的有效控制,最終把籃球體能訓練與科學化訓練理論相結合,用科學的理論來指導青少年籃球運動實踐。
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貫穿于整個訓練過程中,所以其訓練過程控制也貫穿于整個訓練過程控。教練員應該主動建立一種“訓練—反饋—控制”的體能訓練控制方案,教練員通過建立的控制方案,對得到反饋信息進行正確的分析和評價,體能訓練才能達到所預期的目標和效果。同時,教練員對得到反饋信息必須進行客觀、細致、科學的分析研究,對與前期的體能訓練活動和制定的目標進行比較分析,然后再對體能訓練過程當中的一些具體環(huán)節(jié)進行及時修改和調整,使青少年籃球運動員體能全面發(fā)展和提高。
體能是籃球競技能力發(fā)展和發(fā)揮的先決條件,教練員、運動員要正確把握籃球運動項目的主要特征,針對籃球運動項目和青少年身體的特點,在科學地、系統(tǒng)地對青少年籃球運動員進行體能訓練的同時,應有所側重,優(yōu)先發(fā)展,全面性與優(yōu)先發(fā)展要相結合,并要注重訓練數據的采集和負荷的監(jiān)控,對青少年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過程實施控制,采用多種形式提高青少年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的科學化水平。
[1]徐剛.運動員全程性多年訓練過程中的區(qū)間鏈接機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博士論文,2005.
[2]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3]張洪潭.運動訓練理論的基本構成及價值所系[J].體育與科學,2010,31(3):1-8.
[4]周海瀾.青少年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過程的生化監(jiān)控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31(12):1662-1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