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俊武
(甘肅省會寧縣農牧局,甘肅 會寧 730799)
蓖麻(Ricinus communis L.)屬大戟科,雙子葉植物,為世界四大可食用油料作物之一[1]。20世紀70年代,蓖麻在會寧縣曾經推廣種植,但是由于當時的經濟體制和蓖麻產品加工滯后等原因,不久即銷聲匿跡。近年來,蓖麻作為新型能源作物在我國東南部山東、河南等省推廣種植,蓖麻育種工作長足發展,培育出了一系列高產、高抗新品種,發展勢頭良好[2~5]。2009年,會寧縣勇成土特產工貿有限責任公司引入蓖麻品種淄蓖5號進行試種,表現出了較好的生態適應性,增收潛力初步顯現。為探索種植蓖麻適宜的施肥量,建立蓖麻推薦施肥技術體系,2010年會寧縣農業技術部門開展了旱地全膜雙壟溝播舊膜再利用種植蓖麻“3414”肥效試驗,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供試氮肥為尿素(含N 46%),蘭州化學工業總公司生產;磷肥為普通過磷酸鈣(含P2O5≥12%),甘肅白銀虎豹磷肥有限責任公司生產;鉀肥為硫酸鉀(含K2O 51%),白銀豐寶農化科技有限公司生產。指示蓖麻品種為淄蓖5號。

表2 試驗處理方案及實際施肥量
試驗于2010年在甘肅省會寧縣中川鄉高陵村朱河社進行,該區屬溫帶季風性氣候,年平均氣溫7.0℃,≥10℃的積溫2 500℃,無霜期140 d左右;年降水量380~400mm,海拔為1 804m。供試土壤為發育在河谷川臺沖洪積黃土母質上的川地黃麻土,土層深厚,肥力中等,質地中壤。前茬為玉米。
試驗采取“3414”最優設計方案,即3因素(氮、磷、鉀)4水平(0、1、2、3)共14個處理,試驗因子水平、編碼及試驗方案見表1、表2。試驗隨機區組排列,不設重復。2010年4月16日點播,小區面積37.8m2(5.4m×7.0m),行距100 cm,株距60 cm,保苗16 650株/hm2,小區間走道100 cm。各小區均不施基肥,所施尿素、普通過磷酸鈣和硫酸鉀按試驗方案(表2)分小區稱量,作為追肥于6月28日一次性穴施在距蓖麻20 cm處。收獲期按小區計產。

表1 蓖麻“3414”試驗施肥水平及編碼
從表3可知,蓖麻產量施肥處理均高于不施肥處理,增產率在112.3%~304.2%。各施肥處理以N2P1K2最高,折合產量5 304.2 kg/hm2,比不施肥處理N0P0K0增產304.2%;其次為N2P2K2和N2P3K2處理,產量分別為4 693.1 kg/hm2、4 592.6 kg/hm2。磷鉀肥與不同量的氮肥配施各處理均比不施氮處理增產,增產率為15.5%~90.4%,無鉀處理(N2P2K0)增幅最小。氮鉀肥與不同量的磷肥配施各處理與不施磷處理相比,除N0P2K2、N2P2K0、N2P2K1、N3P2K2處理區減產外,其它處理都表現增產,增產率為0.1%~38.0%,無氮處理(N0P2K2)、無鉀處理(N2P2K0)減產較多,分別為27.5%和16.3%。氮磷肥與不同量的鉀肥配施各處理與不施鉀處理相比,除無氮處理(N0P2K2)減產13.4%外,其它施肥處理均表現增產,增產率為8.5%~119.6%,高鉀區(N2P2K3)增產最多,增產率為119.6%。表明蓖麻對氮、鉀兩種養分敏感,對磷反應不敏感,肥料的交互效應從大到小依次為NK、NP、PK,養分重要程度從大到小依次為N、K2O、P2O5。
以氮磷鉀施用量為自變量,蓖麻籽粒產量(Y)為目標函數,對產量結果進行回歸模擬,得到蓖麻籽粒產量與氮磷鉀施肥量之間的三元二次函數關系:

表3 不同施肥處理蓖麻籽粒產量

回歸模型的相關系數R達0.932 9,籽粒產量與氮磷鉀施用量之間呈正相關。經方差檢驗,回歸方程F值小于F0.05(5.999),回歸方程達不到95%顯著水準,顯著性可信度為84.8%。
進一步進行降維處理,分別求得氮磷鉀三種養分在其它兩種養分施用2水平下籽粒產量與施肥量的一元二次函數關系

求得蓖麻最高產量施肥量為:N 271.5 kg/hm2,P2O561.5 kg/hm2,K2O 54.0 kg/hm2。
對回歸方程求一階偏導數并令其等于蓖麻籽粒價格和肥料價格之比的倒數(按蓖麻籽粒市場價5.00元/kg, N 4.08元/kg,P2O54.50元/kg,K2O 7.06元/kg計算),解方程可得,蓖麻經濟最佳施肥量為: N 267 kg/hm2、P2O557 kg/hm2、K2O 45 kg/hm2,可達到4 545 kg/hm2左右的目標產量,此時邊際產值等于邊際成本,單位面積施肥利潤最大。
1)試驗表明,在會寧縣旱地全膜雙壟溝播舊膜再利用條件下種植蓖麻,以施N 310 kg/hm2、P2O536 kg/hm2、K2O 52 kg/hm2折合產量最高,為5 304.2 kg/hm2,比不施肥處理增產304.2%;其次為施N 310 kg/hm2、 P2O572 kg/hm2、 K2O 52 kg/hm2處 理 ,折合產量為4 693.1 kg/hm2,比不施肥處理增產257.6%;施N 310 kg/hm2、P2O572 kg/hm2、K2O 52 kg/hm2處理居第3位,折合產量為4 592.6 kg/hm2,比不施肥處理增產249.9%。
2)蓖麻對氮、鉀兩種養分敏感,對磷肥反應不敏感,肥料的交互作用效應從大到小依次為NK、NP、PK,養分重要程度從大到小依次為N、K2O、P2O5,因此生產中,應注重氮肥和鉀肥的施用。
3) 建立蓖麻產量(Y)與N、P、K肥之間的回歸方程,得出會寧縣蓖麻最佳施肥量為N 267 kg/hm2、P2O557 kg/hm2、K2O 45 kg/hm2,理論上可達4 545 kg/hm2左右的目標產量。
[1]曾祥艷,王東雪,馬錦林.我國蓖麻良種選育研究現狀及發展策略[J].廣西熱帶農業,2010(6):27-29.
[2]鄭 鷺,祁建民,陳紹軍,等.蓖麻遺傳育種進展及其在生物能源與醫藥綜合利用潛勢[J].中國農學通報,2006,22(9):109-113.
[3]李曉莉.華池縣蓖麻豐產栽培技術[J].甘肅農業科技,2005(1):14-15.
[4]尹秀玲,徐興友,孟憲東,等.蓖麻的開發利用[J].生物學雜志,1998(2):35.
[5]李曉平,邵 頤,周定國.蓖麻稈人造板制造[J].林產工業,2010,3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