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點》記者 蔣李 實習生 石千凡
專訪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建立多層次多元化金融體系
《支點》記者 蔣李 實習生 石千凡
加速推進利率市場化、鼓勵金融創新及金融機構多元化、發展債券市場等是2013年金融改革重點。
編者按:中國金融改革步入深水區。當前全球主要國家競相采取量化寬松政策,這對各國經濟復蘇會有怎樣的影響?今年“穩健”的貨幣政策是否會進行微調?人民幣升值空間如何?2013年金融改革的重點在哪里?近日,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回答了本刊記者的疑問。
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本刊資料
各國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會造成全球匯率的劇烈動蕩。這確實是整個國際金融體系面臨的大麻煩,而且短期內沒有什么好的解決辦法。它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各國政府要復蘇本國經濟,解決本國就業問題。
理想的狀況是,有一個全球金融體系的協議,或者說是新的布雷頓森林協議,來穩定國際貨幣體系。事實上,2009年之后,中國的貨幣政策是極其寬松的。由于人民幣還沒有完全國際化,所以國際影響沒有像美元、日元和歐元這么厲害。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國沒有搞量化寬松。
對中國的貨幣政策有兩個判斷:一是我們過去的貨幣政策是十分寬松的,這事實上已經使我們國家出現了比較嚴重的通脹。CPI只是反應了這種通脹的一小部分,更主要的是其他價格的上漲,比如房價、醫療、教育。此外,幾乎所有行業都出現了比較惡性的投機,這種價格的上漲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通脹。
二是人民幣形成了升值預期,外界的資金就會流入。我主張人民幣匯率應該穩定,而不應該讓它形成單邊的升值。如今,人民幣每年升值3%或者更多,客觀上,就形成了一個無風險的套利空間。
我們通脹壓力其實已經很大。一個科學的通脹指標反映的是老百姓的收入能不能趕上他的支出,老百姓扣除通脹的收入是否有增長。因此,通脹的指標我們是需要修正的。至于貨幣政策的方針我們是需要反思和調整的。
金融改革,中國需要勇氣。整個金融對內的放開和對外的開放需要進一步推進。尤其是金融對內的放開,要建立多層次多元化的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體系。這里面涉及很多重要的問題需要解決,比如:國有銀行、證券及保險公司等進一步市場化改革。如果這方面沒有突破性進展,那么我國金融市場體系也很難完善。
2013年金融改革的重點:第一,利率市場化應該加速推進;第二,鼓勵金融創新;第三,鼓勵金融機構多元化。放開新型金融機構的發展;第四,政府金融的發展。如今政府金融面臨很大的問題,特別是地方政府,面對缺錢的現狀,必須要發展債券市場,包括市政債、公司債;第五,中國金融機構要努力創造條件走出去,實現跨國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