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新荃
共和國的脊梁——讀謝耀德長篇小說《荒原之戀》
■ 張新荃
謝耀德的長篇小說《荒原之戀》不但是一部具有主旋律特質的石油工業題材小說,更是一部兼具戰爭、愛情、人生磨難、創業傳奇的精彩小說。這部三十六萬字的作品集史詩性和傳奇性于一體,是愛情、親情、友情的真誠演繹,是對石油人、石油精神及愛國主義精神的完美呈現。
這是一部真實的歷史畫卷,作者把半個多世紀的歷史滄桑凝注于筆端,以雷霆萬鈞之勢,由時間和地域兩個層面傾瀉而出。
時間跨度層面:從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抗日戰爭,到蘇聯時期的衛國戰爭,從解放初的工業建設,到文化大革命及改革開放新時期,每個歷史時期都和主人公李長庚、愛蓮的人生命運相關聯,使整部小說有了歷史的縱深感。
地域跨度層面:從中國的山東到東北,到蘇聯的西伯利亞,從黃土山(獨山子) 油礦、克拉瑪依油田開發,到獨山子石化建設,每個地區都有獨特的傳奇故事,豐滿了小說的傳奇性。不論是中國東北的熊瞎子溝金礦,還是蘇聯的西伯利亞伐木場,到后來的莫斯科、阿亞古斯、新疆獨山子油礦,作者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利用風土人情,利用場景構思故事,使故事更加可讀、可信,巧妙地結合地域環境營造西部傳奇氛圍,塑造人物硬漢形象。
更為可貴的是,作者在大跨度的時間和地域范圍內,將國際和國內兩個舞臺的歷史事件緊密結合,將二戰期間的蘇聯衛國戰爭,中蘇石油合作,以及中蘇關系惡化等歷史事件有機地融合在故事情節中,將人物的命運和歷史政治背景緊密結合,在大時空內穿插迂回,從而達到故事的史詩性。
這是一段真實的人物傳奇,在那個動蕩的歷史時期,什么事情都可能發生;在那個風云莫測的年代,發生了什么事情都不奇怪。故事極盡曲折,看似個例,卻又是時代的必然。李長庚命運中所折射的,是人這種個體被群體的劫持,一般來說個體必須服從服務于群體,唯大智慧者能超脫并獨立于群體,李長庚能成功超脫嗎?
《荒原之戀》以新疆石油工業發展史為背景和歷史素材,以李長庚和愛蓮的跨國愛情為線索,講述了獨山子油礦幾十年的發展歷程,塑造了李長庚、秦經理、愛蓮、袁蕭然等一批為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無私奉獻的第一代石油人栩栩如生的感人形象,猶如一座英雄群雕,展現在讀者面前。
獨山子油礦的發展本身就是一個傳奇,也是一個文學創作的金礦。作為一名挖掘金礦的作家,謝耀德巧妙地把獨山子的石油發展歷史和傳奇故事融合在一起,精心構造,細致打磨,使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充滿了傳奇色彩。
愛情故事的獨特傳奇是故事的另一個顯著特色。青年農民李長庚為了生計闖關東當淘金客,被迫當土匪,誤入蘇聯境內來到西伯利亞,巧遇被流放的愛蓮父母,為救愛蓮誤殺闊闊夫而逃亡莫斯科,參加了蘇聯反法西斯的衛國戰爭。和愛蓮的相遇、相知、相愛到結婚,以及后來因中蘇兩國關系惡化,而導致李長庚和愛蓮的相離、相思,最終病死異國而不能相聚,演繹了一場忠貞不渝的生死戀歌,濃聚著傳奇的凄美苦楚色彩。
《荒原之戀》選題視角獨特,歷史背景宏大,題材多元豐富,人物形象鮮明,故事生動感人,人物命運坎坷多舛,愛情忠貞凄美。整部作品語言流暢,情節生動,故事結構獨特,人物真實可信,弘揚了人間的真情美、愛情美、親情美、友誼美,還原了五六十年代中蘇石油合作時期的某些鮮為人知的真實故事,再現了獨山子油礦每個歷史階段發展的真實場景,展示了老一代石油人可歌可泣無私奉獻的愛國情操,深度挖掘了石油工人心靈深處的真善美,是一部展現西部石油工人真性情的佳作。
小說不但描述了李長庚和愛蓮跨國之戀的愛情神圣美,還描述了李長庚和烏克蘭姑娘茱莉亞的愛情悲壯美,以及李長庚和袁蕭然間的真情美。
你會敬佩烏克蘭姑娘茱莉亞在戰火中大膽追求真愛,也會為她的壯烈犧牲而惋惜。你會同情袁蕭然為追求幸福和愛情而遭遇謠言和白眼,也會被她全身心照顧心上人的奉獻精神所折服。你會被愛蓮為了神圣的愛情,告別父母及深愛的祖國,毅然決然地相伴丈夫李長庚奔赴中國,為了中國西部的石油開發建設奉獻青春年華所感動,并心生敬仰。你也會被清潔工依克萊姆無私照料愛蓮母女的人間真情所感動。
小說中還穿插了俄羅斯小伙雅科夫斯基同哈薩克族姑娘薩伊拉的忠貞戀情,同樣打著時代凄美的烙印。
社會動蕩,人生磨難,恰能體現出人性的光輝。小說里寫了李長庚闖關東在熊瞎子溝的淘金客生活,寫了李長庚被迫當土匪的遭遇,寫了蘇聯姑娘愛蓮一家人受當局的政治迫害,被流放西伯利亞的苦難以及后來在莫斯科的逃亡生活。小說里寫了李長庚回國后和秦經理、依布拉英,以及蘇聯專家沙德羅夫之間的關系,期間發生的許許多多平常人的平常事,不乏親情、友情、人間真情。可以說,整部作品就是一部人性光輝的贊歌。
獨山子是中國石油工業的發祥地之一,歷經了七十多年的坎坷發展。五十年代初期,獨山子油礦原油年產量占全國的四分之一以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1960年,獨山子煉油廠煉油加工能力達到120萬噸,成為新中國第一座百萬噸煉油廠。1995年,獨山子11萬噸乙烯工程建成。2009年,隨著千萬噸煉油和百萬噸乙烯項目建成投產,獨山子踏上了新世紀石油工業發展的快車道,成為中國西部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獨山子石油工業的發展是新中國石油發展的一個縮影,對中國石油工業發展具有不可磨滅的功績。
作為獨山子的一名石油人,新疆作協青年簽約作家謝耀德耳濡目染,不斷被石油工人的奉獻精神所激勵。多年來他四處走訪獨山子第一代石油工人和老領導,深入了解五六十年代的生產生活情況,廣泛收集素材,精心構思,激情創作,終于完成了首部反映獨山子創業史的史詩性長篇巨著。
小說重點講述了獨山子油礦的開發建設和煉油廠建設,由獨山子油礦開發建設初期的中蘇石油合營,到九十年代初期的中哈石油合作,千萬噸煉油和百萬噸乙烯項目的建設,在講述三代石油人愛情婚姻生活的同時,也如實記錄了他們所面臨的艱難困苦,并高度贊揚了開拓者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無私奉獻,頑強拼搏,永爭一流的精神。
李長庚、秦經理、愛蓮、袁蕭然不僅僅是作者在小說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們是老一代西部石油開發者的真實身影,是他們在荒原上創造了中國石油工業的奇跡,用青春年華,愛情甚至生命,鑄就了西部石油建設的豐碑。他們,是共和國的脊梁。

涌 動 版畫/王洪峰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