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李妍婕 實習記者 張 磊
北川,猶如一座凝固歷史的紀念碑,向世人訴說著中華民族不滅的夢想,這夢想在災難中頑強地生長。
車行遼寧大道,路旁的綠樹郁郁蔥蔥,遠處的塔吊正在施工……北川,這個因“5·12”大地震受到全世界關注的地方,現在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五年過去了,這里人們是否已經走出了當年陰霾,過上了幸福生活?
在巴拿恰的一間店鋪內,我們見到了做古羌水磨漆30 多年的朱紅志。40 來歲的他精神頭十足,一個勁兒地招呼記者坐下聊,“2008年地震的時候,我的廠房、產品都被毀了,當時可以說一無所有。我心灰意冷,想放棄這一傳統技藝。”
“當時,北川縣委縣政府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再說是家傳的手藝,還是有些放不下。”輾轉了一段日子,朱紅志還是決定重拾老手藝。2008年底,他借來了資金,在租來的廠房逐步恢復生產,以前的徒弟們也回來幫忙。通過老顧客的幫襯和當地政府采購等方式,生意慢慢好了起來。
時至今日,水磨漆的產品類型也悄然發生著些許轉變,從當初的坐盤、躺椅、掛盤、花瓶等大型器物發展到現在的小擺件、圍棋罐、首飾盒等多元化產品。朱紅志笑著說,如今他有兩個徒弟深得真傳,一個主攻漆水,另一個主攻工藝美術。產品已經行銷全國各地,每年的銷售額達到200 多萬元。
在巴拿恰步行街口,一群衣著亮麗羌族服裝,正在歡快跳舞的人們引起了記者的注意。“我們跳的是‘沙朗’,現在咱們這兒正在打造AAAAA 級旅游景區、文明城市和綠化城市,為了增加旅游文化氣氛,每個社區都會組織文藝團隊在這里表演。”來自新川社區的許興春說道,社區還組織了大鼓隊,每逢重大節日都去表演。
“現在環境一天天好起來,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許興春高興地告訴記者,原本愛好文藝的他們平均年齡都上了50歲,學著跳“沙朗”,既鍛煉了身體,也為巴拿恰商業街增加了一抹亮色。
吉娜,羌語意為美麗女神。作為災區最早建成的永久性集中安置點,吉娜羌寨的房屋按照羌族傳統石雕房樣式,臨河依山而建,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寨中餐飲、娛樂、購物等服務設施完善,民族特色鮮明。

走進寨中,記者見到了一塊字數很多的牌子:“北川羌族自治縣吉娜羌寨旅游開發專業合作社。”村支部書記王孝虎說,2009年以來,寨子里幾乎家家經營“農家樂”,多以獨立經營和聯合經營形式為主。隨著“農家樂”越開越多,一些問題也浮現出來。
“在寨子入口拉客的,經營過程中相互殺價的,我都快沒心思繼續經營了。”說話的叫王成國,一個黑黑壯壯的羌寨漢子。在王成國的眼里,當時的吉娜羌寨急需新的發展方式。因此,旅游開發專業合作社就應運而生了。
“現在大門口規劃了停車場,有免費的觀光車送游客上來,晚上大家還能參加篝火晚會等互動表演活動。”王孝虎告訴記者,雖然合作社成立時間不長,但已有48 戶參加,日接待游客數百上千,今年清明小長假合作社總體收入達7 萬多元。
五年后的今天,北川災后重建的巨大成果也為當地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四川北川經濟開發區(原北川——山東產業園)、維斯特農業產業示范園等園區拔地而起。
“家鄉的發展越來越好了,盡管外地打工的工資略高一些,但廠區就在我新家的對面,每天下班都能回去照顧孩子和父母,周末如果加班,一個月能拿到4000 多塊錢呢。”對于40 多歲的黃天云來說,在外漂泊打工多年,回到北川是他經過深思熟慮后作出的選擇。黃天云告訴記者,過去他的生活以務農為主,拆遷以前的老房子就在廠區對面,如今的他已在廠區對面的小區住上了新房。
黃天云上班的地方是入駐北川經濟開發區的一家企業,主要生產建筑外墻裝飾用特種玻璃,目前發展狀況良好,訂單不斷。“剛到我們這兒的時候,他還不懂技術,從學徒工開始做起,幾年下來,現在已是教學徒工的師傅了。”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更愿意招回鄉務工的本地人,用工情況相對更穩定一些,目前工廠里有三分之二的員工是本地人。正如這位依戀故土的人一樣,今天的北川,有更多的“黃天云”正紛紛從外地歸來,在本就屬于他們自己的故鄉勞作、生活。
“多難興邦,美麗校園,我們夢開始的地方……”莊嚴的教學樓,平坦的小路,寬闊的籃球場。記者走進新北川中學,正聽見舉行升旗儀式時,學生們唱的校歌,這是一種銘記,也是一種感恩。
“每位加入北川中學的師生,都要在這里完成入校的第一堂課。從中了解北川中學的過去和今天,明白現在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知道身上承載著歷史的重擔,這樣才會更加珍惜時光,更加努力學習。”在高二語文老師廖宇的帶領下,記者來到校史展示廳。這里保留著老北川中學的圖片,銘刻著全國人民為新北川中學建設付出的努力,寄托著大家對新北川中學的希望。廖老師告訴記者:“北川中學是全國最大的人生培訓基地,在這里不僅能感受到愛,也能感受到堅強和信念。
“鈴鈴鈴……”清脆的下課鈴聲響起,學生們三三兩兩離開了教室,純真的笑容掛在他們的臉上。順著學生們出來的方向,記者見到裝有木框的“多難興邦”四個大字,懸掛于每個教室最顯眼的位置。高三三班的朱瀅同學說:“作為一名高三學生,時間就是生命。把握好今天的每一分,每一秒,我一定會在六月創造傲人的輝煌。”“自強不息,奮斗不止”這八個字,不僅是他們敬愛的溫爺爺的寄語,也是他們朝著夢想努力的信念。
只要有夢想,努力去追尋,就一定會實現。(責編:裴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