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雷怡安

“從事人道主義工作的社會救助團體”紅十字會從2011年的“郭美美事件”后風波不斷。
2011年6月21日,新浪微博上一個名叫“郭美美Baby”的網友頗受關注,這個自稱“住大別墅,開瑪莎拉蒂”的20 歲女孩,其認證身份居然是“中國紅十字會商業總經理”,其真實身份一時眾說紛紜,有網友稱她是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郭長江的女兒,由此引發很多網友對中國紅十字會的非議。
郭美美炫富事件后,中國紅十字會立即做出了回應,稱中國紅十字會沒有“紅十字商會”的機構,也未設有“商業總經理”的職位,更沒有“郭美美”其人。
而由此導致的連鎖反應一直在發酵。記者從民政部的統計數據中發現,2012年6月全國社會捐款為10.2 億元,而7月為5 億元,減少了5.2 億元,降幅接近51%。而這一變化,正是發生在6月下旬,“郭美美”事件引發慈善信任風暴的背景之下。
2013年2月,紅十字會社會監督委員會發言人王永正式向中國紅十字會建議,重新調查郭美美事件,并公布調查結果。之后,中國紅十字會否認重查郭美美事件,稱系烏龍新聞。
一連串的消息讓紅會社監委員會站在輿論前臺,也讓慈善事業的未來更加撲朔迷離。
2012年9月,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成為了媒體關注的焦點。中國首個慈善事業管理專業在這里誕生。該專業的老師和學生,都顯得興奮而激動,大家都是“大姑娘上花轎”——頭一回。
年過花甲的中心主任金寶城直稱自己是“公益慈善領域的新兵”,他并不諱言新專業當前的不足,“我們一切都從零開始”。
為學生講述《公益慈善學概論》的何莉君是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慈善專業的在讀博士。為了順利成為“中國第一個學成歸國的慈善學博士”,何莉君還得在11月飛回美國參加畢業論文的開題。
為學生講述《慈善法》、《歐美慈善史》的褚鎣在清華大學NGO 研究所做博士后。國內還找不到一本用來講授中國慈善法的教材。他只得把十多條有關基金會的法例都打印出來,手持A4 紙講課。亟待完善的事情太多太多,但慈善專業的師生們卻熱情高漲。
從金融學轉專業過來的大三學生楊婷婷,開學一個多月后更新了QQ 簽名:“我最不后悔的就是選擇了公益慈善管理”,理由是:“和一群志同道合,有著同樣夢想的人,在一個有力量的群體中前進,很幸運。”
慈善事業管理專業的誕生,預示著中國慈善事業將向更加專業化、規范化的道路前進。
郭美美炫富、河南宋慶齡基金會投資房地產等領域、上海盧灣區紅十字會萬元餐費……中國慈善機構在近幾年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一次次揭露出來的事件顛覆了人們對慈善機構最初的印象。
中國紅十字會被人們叫做“黑十字會”應該還是很委屈的。創辦于1904年的中國紅十字會一直秉承“人道主義救援精神”,在備災救災、衛生救護、青少年教育、國際合作等方面確實做了不少的工作和努力。因此在很多年里,人們提到紅十字會還是會豎起大拇指的。
但如果說“狼來了”的故事是用來教育小朋友,要誠實守信,不要說假話,那么成年人的世界里,卻不斷上演“狼來了”的故事。近幾年,國家對腐敗問題下了重拳,一些慈善機構的腐敗行為終于被曝光。從郭美美開始,一系列的事實讓公眾瞠目結舌,而某些機構組織卻又一次次編造假話來欺騙大眾,試圖掩蓋事實。
揭露問題并不是目的,解決問題才是根本。公開、透明是慈善事業需要秉承的宗旨。2012年11月,四川省慈善總會的四川慈善網正式上線,今后公眾可以在網上查到自己捐助的每一筆捐款的走向。省慈善總會辦公室主任楊偉介紹,定向捐贈會及時在網站跟進,零散捐贈也會在網站進行完整的信息記錄公開。“加大信息公開力度,是提高慈善組織公信力的重要保證。”(責編:彭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