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世良/文
俄羅斯多黨政治的新變化
■ 盛世良/文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第三任期一開始,即加快政治改革步伐,鼓勵多黨政治。俄羅斯合法政黨從2012年之前的8個增加到73個,參加地方政權機關競選并進入地方政權機關的政黨數量也大幅度增加。在普京倡導的平等透明的政治競爭中,主導本國政壇的統一俄羅斯黨依靠妥善的政治舉措,地位得到改善;反對黨努力參與公平競爭,獲得參政機會,逐漸被納入當局設定的政治體制。
普京重新入主克里姆林宮以來,多次強調要改變政權黨沉悶局面,引進政治競爭機制。在總統辦公廳,比較溫和的沃洛金取代主張壓制反對派的蘇爾科夫,主管政治改革和反對派事宜。反對派曾于2011年底在莫斯科成功策劃數萬人參加的反政府示威。當局審時度勢,應對反政府示威,由單純防堵改為疏堵結合,一手修訂集會法,嚴格規范示威和集會,另一手在大城市開辟“海德公園”,為反政府情緒提供可控的宣泄空間。當局還為20萬個非政府組織中的大多數提供財政撥款(2013年30億盧布),以免它們被外國豢養。此舉效果良好。2013年初,反對派幾次召集群眾集會,參加者僅寥寥數百人。
俄羅斯當局對反對派的寬容,源自對社會政治生態的清醒認識。
首先,反對派在人口中的占比很小。社會調查表明,近年來在莫斯科先后參加過各種反政府示威的人,大約共30萬,占莫斯科人口的3%以下。2012年10月份,反對派號召在互聯網海選“全國協調委員會”委員。參加網絡投票的人數雖然多達40萬,但也僅為全國網民數的0.7%。2013年10月19日,反對派協調委員會舉行全會,40名委員僅10名到會,曾競選莫斯科市長的反對派風云人物阿列克謝· 納瓦爾內宣布,無意參選該委員會第二屆委員。
其次,親西方自由派在20世紀90年代當政時政績不佳,人氣不旺,最近十多年來在國家杜馬和總統選舉中屢戰屢敗,目前僅能獲得約一成選民的支持。
其三,絕大多數俄羅斯人關心的不是政治,而是民生。2012年末的輿情調查表明,民主和人權僅有9—10%的人關心,列在居民十大關注之末。
其四,俄羅斯政壇尚未出現能贏得主流民意、挑戰普京的政治家。2013年2月底的民調表明,65%的人對普京再任總統以來的工作持正面評價。
最后,就連“不妥協反對派”的主體,也反對以暴力或“革命”方式改變政權。
有鑒于此,當局對政治競爭由擔心轉為鼓勵,對反對派由防范轉為包容,著手進行政治改革。
2013年7月9日,俄羅斯總統辦公廳第一副主任沃洛金在會見本國政治學家時道出了政治改革目標——形成一種既無須使用“手操縱”和行政杠桿,又能維持穩定和可預見性的政治體制。他說:“政治必須更透明,更有競爭性,應該讓反對派參加競選。即使是當局推出的候選人,也不應逃避競選辯論。”2013年8月25日,沃洛金會見地方議會議長時透露,普京本人主張轉變對反對派的政策,要求體制內政治家增強政治競爭意識。
俄羅斯當局對多黨體制和政治競爭的風險有清醒的認識,而且有深遠意圖——把體制外反對派整合到體制內。這可以從普京在瓦爾代辯論俱樂部2013年年會上的表現看出。體制外右翼反對派的頭面人物——前國家杜馬第一副主席、現俄羅斯共和黨—人民自由黨共同主席弗拉基米爾·雷日科夫,反對派協調委員會委員、電視主持人、普京已故恩師索布恰克之女克謝尼婭·索布恰克,9月初擊敗統俄黨候選人當選葉卡捷琳堡市長的羅伊茲曼,前副總理兼財長、公民倡議委員會主席庫德林,反對派協調委員會委員根納吉·古德科夫等均應邀出席。連反對派頭號人物——俄羅斯共和黨—人民自由黨共同主席弗·雷日科夫也不得不如實承認:“俄羅斯政治生活有進展,政黨自由登記,在當局篩選候選人的前提下實現州長直選,地方選舉引入競爭機制。盡管只是局部改革,沒有涉及體制,但政治改革已經開始。”

2012年2月4日,俄羅斯反對派在莫斯科舉行“誠實選舉”合法游行集會。
對反對派的寬容更體現為讓他們參與政治競爭。體制外反對派的頭面人物幾乎都獲準參加2013年9月8日舉行的地方選舉。
在這種政治生態背景下,推行多黨制可謂水到渠成。
現代俄羅斯政黨制度形成于蘇聯解體后,經歷了無序—嚴控—寬松的三段式發展,至今仍在逐漸完善。根據《俄羅斯聯邦憲法》第13條第3、4款,俄羅斯聯邦承認政治多樣性和多黨制;包括政黨和社團在內的社會組織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對成立政黨的要求,最初非常寬松。根據1995年《俄羅斯聯邦社會組織法》,有三個以上公民提出倡議,即可成立政黨。2001年俄羅斯頒布《俄羅斯聯邦政黨法》,對政黨做出了嚴格限制,此后政黨數量開始下降。以角逐國家杜馬議席的政黨和競選聯盟為例,1995年有43個,1999年減為26個,2003年再減4個,到2007年僅14個參加競選。
《俄羅斯聯邦政黨法》對政黨的組建和活動做出了諸多限制。首先,規定政黨不得在國家政權機關、地方自治機關、武裝力量、護法機關、其他國家機關、國家的和非國家的組織中建立分支機構;不得根據職業、種族和宗教特征建立政黨;禁止建立以進行極端主義活動為目的的政黨。其次,對政黨的建立和活動規定限制性要求: 2004年頒布的政黨法修正案中規定,全國性政黨的黨員人數不得低于5萬名,而且每個分支機構的人數不得少于500名。2010年又把建黨起碼人數降到4萬。政黨還受到《俄羅斯聯邦總統選舉法》、《俄羅斯聯邦國家杜馬代表選舉法》、《俄羅斯聯邦政府法》的約束。2004年10月,《俄羅斯聯邦政府法》修正案取消了政府總理和部長級官員不得擔任政黨領導職務的規定。
俄羅斯當局還通過聯邦財政支持多黨制。在國家杜馬選舉和總統大選中,不論哪個政黨,每得一票即可獲得5盧布的財政撥款。2008年把這一數額提高到20盧布。這一舉措提高了政黨通過合法手段參與政治競爭的興趣。俄羅斯共產黨的財政開支中這筆錢就占到了30%。
2011年普京決定再次競選總統后,開始放寬對政黨的限制。2012年4月2日對《政黨法》的修訂最為激進:一是把建黨所需最低黨員人數從4萬名大幅度地降為500名;二是對政黨地區分布的最低人數不再作出法律規定;三是政黨參加杜馬選舉無須征集選民簽名。
這些舉措調動了各種社會力量建黨的積極性,有力地推動了政治領域的有序競爭。2012年之前,在俄羅斯司法部登記的合法政黨僅8個,2012年一舉增加41個,2013年又增加了24個。截止到2013年9月27日,司法部登記的合法政黨已經達到73個。
俄羅斯實際上已經形成金字塔式的多黨體制。處于“金字塔”頂端的是主導俄羅斯政壇的統一俄羅斯黨。該黨擁有現實政治權力,在聯邦議會和地方議會都保持著法定多數,并控制著幾乎所有州、市和區的行政權力機關。
處于“金字塔”第二層的是進入國家杜馬的其余三黨——俄羅斯共產黨、公正俄羅斯黨和自由民主黨。
位于第三層的是黨員進入地方議會的俄羅斯愛國者黨、亞博盧黨、公民綱領黨、俄羅斯共產黨人黨、右翼事業黨、祖國黨、俄羅斯共和黨—人民自由黨等11個政黨。
處在第四層的是尚未進入各級議會的俄羅斯農業黨、公民倡議黨、公民立場黨、民主選擇黨、蘇聯出生者黨、紅色陣線黨等58個政黨。
“金字塔”外圍還有兩類社會組織。一類是在司法部登記的79個以成立政黨為目標的組織委員會。另一類是爭取俄羅斯人民陣線(前為“俄羅斯人民陣線”)、青年歐亞聯盟、俄羅斯公民聯盟等47個社會政治團體。根據俄羅斯聯邦法律,非黨社會政治團體不得參加政權機關選舉。俄羅斯憲法禁止以暴力推翻現政權。建立政黨,是為了通過合法手段爭取執政機會,第一步是爭取參政機會。2013年9月8日舉行的地方政權機關選舉,表明俄羅斯多黨制漸趨成熟,政治體制的改革由量變進入質變。從中可以看出三個特點。
一是參選政黨多。參加州長選舉的有12個政黨,參加地區立法會議和行政中心城市議會選舉的政黨各有40個,登記參加單席位選區選舉的政黨達34個,參加行政中心市長選舉的政黨有27個。二是選舉公開透明。當局努力保證所有政黨和公民都能公正參加選舉,而不問其對現政權的態度如何。在這種情況下,政黨致力于在競爭中勝出,而不是空口批評當局,或把自己的失敗歸罪于當局“動用行政資源”。從選舉的組織工作看,確實做到了克里姆林宮2012年宣布的基本原則——自由競爭、公正透明、不得人為限制候選人。三是參選政治家增多,有利于新人成長和執政團隊更新。
今后政黨之間的競爭將從“招牌和公眾人物”之爭,轉為意識形態、綱領、決議和政績之爭。
統一俄羅斯黨被稱為俄羅斯的“政權黨”,因為它控制著本國各級政權的領導崗位,從政府和議會兩院,到州長和市長,形成了政壇上一黨獨大的局面。統一俄羅斯黨在450席的本屆(第六屆)國家杜馬中擁有238席,占52.88%。以前,普京雖然從未加入統俄黨,但卻是統俄黨名義上的領導人。后來,改由梅德韋杰夫擔任該黨的名義領導人,但他同樣不是統俄黨黨員。統俄黨黨員人數從2001年成立時的15萬增加到現在的約210萬,其中13.2%的黨員在各級政權機構工作
在今年地方政權機關的選舉中,新選的7個州長中,統俄黨人占了6個,幾乎在所有地方的立法會議選舉中都保持了多數,在11個地方議會中的代表增加,僅在5個地方議會的代表減少。
如今,統俄黨要應對的已經不僅是俄共和自民黨等體制內的老黨,而是近年來出現的幾十個新黨。統俄黨的應對之道是各級政權機關的工作要更有成效,同時加強黨的組織工作和社會發展工作,以適應新形勢。
2013年10月5日閉幕的統一俄羅斯黨第14次代表大會更新了領導層,決心完成普京下達的任務——成為一個有競爭力的現代型政黨,要比對手更好地回應公民的訴求。該黨確定的現實工作方針是,吸收公民參與當局決議的討論,監督總統令的執行情況。
黨代會前,統俄黨內部一連數月討論“形勢變了,我們怎么辦?”
統俄黨總委員會主席團副書記安德烈·伊薩耶夫說:“統俄黨忠于自己的意識形態立場,但根據社會和時代的要求,改變組織手法。”
政治法制和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弗拉基米爾·沙波瓦洛夫認為,統俄黨要成為國家的支柱,加強同政府的建設性關系,發揮社會職能,把統俄黨群眾接待站變成“公民信息支持中心”,吸引更多居民參與立法進程。黨的任務是自身的現代化,把近期綱領變為“與群眾緊密互動的戰略、具體任務的清單”。
早在2011年,俄羅斯政界就風傳普京不滿意統俄黨的政治表現,可能轉而支持新成立的人民陣線。此后甚至傳聞克里姆林宮隨時可能拋棄統俄黨,以平息公眾對政府的不滿。事后證明,這只不過是一場虛驚。2013年10月3日,普京在統俄黨代表大會開幕前特地會見了基層黨組織書記,說他贊同該黨加強同基層黨組織聯系的戰略,認為統俄黨能代表人民,是國家的支柱,他將繼續同統俄黨站在一起。10月4日在黨代會上,普京夸贊該黨坐實了人民多數黨的地位,在各地選舉中幾乎都居領先地位,希望黨的領導不要自滿。
統俄黨還十分注重維護黨內紀律。早在2008年8月,《新消息報》就曾報道,統俄黨一次性地把與黨組織久無聯系的80313人除名,占當時黨員數(約200萬)的4%。最近,統俄黨修改黨章,規定受到刑事起訴的黨員一律停止黨籍,待獲得無罪判決后才能恢復黨員資格。
被稱為“體制內反對黨”的俄羅斯共產黨、公正俄羅斯黨和自由民主黨等三黨坐穩了國家杜馬議席,占據了當今俄羅斯多黨政治體制“金字塔”的第二層。
成立于1990年的俄羅斯共產黨,在國家杜馬擁有92席,占比為20.46%。該黨在全國各地擁有13793個基層組織,黨員人數15.89萬名,比全盛期少了近四分之三。俄共在2013年9月8日舉行的地方政權機關選舉中成績不錯,在16個地方的立法會議選舉中,有14地得票率過5%。俄共中央第一副主席梅利尼科夫認為,當局利用新成立的大量體制外反對黨“攪局”,以削弱體制內反對黨的陣地,俄共需要改進宣傳鼓動技巧。
2013年10月19日舉行的中央全會上,俄共中央主席久加諾夫在做主旨報告時指出,民族糾紛曾被敵人用來搞垮蘇聯,現在又有人利用非法打工者問題制造民族矛盾。他呼吁黨在工作中擺正階級因素和民族因素的關系,加深各族人民友誼,善待來自前蘇聯國家的勞動人民。他明確宣布,俄共的目標是恢復蘇聯。
公正俄羅斯黨是當局為樹立一個中左黨而于2006年支持成立的,它是四大議會黨中的新手。公俄黨在國家杜馬擁有64席,占14.22%。該黨成立第二年,黨員人數即飆升到50萬。2010年,黨首米羅諾夫與普京公開沖突,第二年即失去坐了十年的俄羅斯第三把交椅——聯邦委員會主席職務。此后該黨地位略有下降。在9月8日舉行的立法會議選舉的16個地方,平均得票率為5.63%,有7地未過5%的門檻。黨主席列維切夫在競選莫斯科市長的6人中得票率墊底(2.79%),遠未達到黨內為他定的底線——5%。10月25日黨代會前,該黨激烈爭論,是否應改變反對當局的方針,是否應該撤下列維切夫,讓原黨首、現該黨議會黨團主席米羅諾夫復任。
自由民主黨目前有黨員近4.6萬名,在國家杜馬擁有56席,占12.44%。最近這次地方權力機關選舉中平均得票5.87%,略高于進立法會議的“門檻”(5%)。
體制外反對黨在9月8日的地方選舉中也有收獲。
反對黨公民綱領黨推薦的候選人葉甫根尼·羅伊茲曼,出人意料地當選為俄羅斯中部重鎮葉卡捷琳堡市市長。這在某種程度上得益于地方精英的失誤。本來,葉卡捷琳堡市長最有潛力的候選人是體制內的公正俄羅斯黨人布爾科夫,當局卻執意推出統俄黨人、副州長雅科夫·西林競選,結果兩敗俱傷,羅伊茲曼從中得利。羅伊茲曼雖然體現了社會上的部分抗議情緒,但他生于當地,長期工作在當地,為選民所了解,有很強的“可預見性”,而且一再宣稱要嚴格履行競選諾言,樂意與任何一級的現政權合作,從而成為體制的一部分,而不是體制的破壞者。這樣的反對派聯邦當局當然可以接受。
有18年歷史的亞博盧黨聚集了一群自由派、社會民主派和基督教民主派,自2007年以來一直未能進入國家杜馬。黨首米特羅欣這次角逐莫斯科市長,得票率僅3.57%。但是,在彼得羅扎沃茨克市,從無從政經歷的亞博盧黨人、教員希爾申娜卻以42%對28%的“大比分”擊敗原市長、統俄黨人列文,出任新市長。
葉利欽時期的第一副總理、普京時代的堅定反對派涅姆佐夫領銜俄羅斯共和黨—人民自由黨,突破5%的門檻,得以進入雅羅斯拉夫爾州議會。但由于他在競選中“公開呼吁搞極端主義活動”,觸犯刑法第28條,可能面臨5年牢獄之災或10年不得從事某些職務的處罰。
公正俄羅斯黨中央委員會主席團委員德米特里耶娃得悉地方政權機關選舉結果后,抱怨當局蓄意用大量新建的“攪局黨”來分流體制內反對黨的選票。確實,選舉前突然出現幾十個新黨,黨綱雷同,選舉后銷聲匿跡。面對幾十個不熟悉的新黨,選民難以判斷,容易迷失方向,分散選票。在某些地區,無名小黨“社會公正共產黨”(俄文縮寫為КПСС,與蘇聯共產黨相同)居然直逼進入立法會議的門檻,得票近5%。
俄羅斯的多黨制正處于完善過程中,具有不定型、不穩定的特點。政黨之間的有序競爭加劇,下一屆國家杜馬的政黨構成有可能發生變化。
(作者系當代世界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歐亞社會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責任編輯:劉娟娟)
[1] 沃洛金講述總統辦公廳如何提高俄羅斯政治體制的競爭性和透明度[N].報紙報,2013-07-10.
[2] 沃洛金呼吁,不要壓制統俄黨的競爭者[N].報紙報,2013-08-26.
[3] 統一俄羅斯黨代表大會確定所有重點[N].俄羅斯報,201310-08.
[4] 黨組織建設的奧妙[J].俄羅斯雜志,2013-09-24.
[5] 官僚治黨的時代結束[N].報紙報,2013-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