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大學外國語學院 廣西南寧 530000)
1961年約瑟夫.海勒的長篇小說《第二十二條軍規》問世了,它標志著美國小說有了新的突破。《第二十二條軍規》震動了沉悶的美國文壇,使美國小說走進了“黑色幽默”(Black Humor)的新時代。黑色幽默就是用怪誕的喜劇手法來表現60年代美國社會的悲劇性事件,揭示社會的畸形和人性的扭曲。黑色幽默作家的思想基礎是存在主義,即荒謬的世界造成人的異化。“在某種意義上說,它跟垮掉派小說和詩歌以及荒誕派戲劇是一樣的。他們都是存在主義樹上結出的不同果實。”
小說所寫的是美國空軍的內幕。主人公尤索林要求停飛后復員回國,與軍隊里的官僚集團所做的斗爭是小說的主要內容。第二十二條軍規規定,瘋子可以停飛,但是前提是他自己必須做出申請。于是他假裝瘋,但是二十二條軍規又規定,只要能提出申請的飛行員都不是瘋子,必須執行任務。作品中反復提到第二十二條軍規,可是第二十二條軍規到底是什么呢?隨著小說情節的不斷展開,第二十二條軍規的內容不斷地被變化。它有無數項內容,對一切領域都有效但是又無效。事實上,這條軍規本身就是一個圈套。最后主人公被逼無奈忍無可忍,為了生存逃去了瑞典。
黑色幽默小說具有高度的審美價值和深刻的思想內蘊,而且它在創作手法上也有本身的與眾不同之處。整體上綜合起來,黑色幽默小說具有以下幾個藝術特色:幽默風格的特殊性,作品人物“反英雄”形象和敘事結構的“反小說”化。
一
幽默風格的特殊性。“黑色幽默”截然不同于傳統文學中的幽默風格。在傳統的文學作品中,能明顯的看出悲劇和喜劇:喜劇是著重于諷刺反面人物的丑陋和異化,悲劇則主要是塑造正面英雄的磨難和不幸的遭遇。然而“黑色幽默”文學的出現則徹底打破了這種喜劇悲劇之間的差異,用喜劇的形式手段來呈現悲劇的內容,而且開玩笑的對象則瞄準了磨難和不幸也成,總言之,悲劇的內容穿著喜劇形式的外衣呈現在讀者面前。黑色幽默小說大都運用漫畫式的夸張和寓言式的象征,去極力尋找事物的抽象意義,來表現作家所悟出的某種哲理。他們把現代人的危機意識和荒誕處境看作是一種具有普遍意義或“形而上”意義的抽象本質,是支配和主宰人類命運的某種荒誕“真實”。
黑色幽默屬于喜劇范疇,但這是一種帶有悲劇色彩的變態性喜劇。這類小說的情節缺乏邏輯的內在聯系,作者故意把真理與謬誤、嚴肅的哲理和插科打揮的胡鬧混在一起,給人一種似是而非的印象。在《第二十二軍規》中,小說第三十九章描寫尤索林駕機飛到羅馬時,發現一所房內所有女人都被美國憲兵趕走,只剩下一個老婆子。尤索林問她:“憲兵為什么要這么做?”回答是:“按第二十二條軍規辦。”“他們有沒有拿出來給你們看?”回答是“因為法律有規定,不必拿來看!”“什么法律?”“第二十二條軍規。”
這是荒誕與滑稽的結合。從表層看,這些盡是讓人捧腹開懷的一堆笑料,但從深層體察,實在使人惶恐不安,啼笑皆非。這就是海勒在駕馭黑色幽默藝術所體現出來的非凡功力。
二
“反英雄”的人物形象。黑色幽默小說有意識地打破傳統小說的結構模式,不講求現實的邏輯,只求神似,并常常應用夢幻、科幻手法,把現實生活中的片段和荒誕的幻想拼湊在一起,使故事顯得支離破碎,荒誕不經。人物形象也多為玩世不恭、性格怪癖的“反英雄”。“反英雄的人物和非英雄不是同一回事,非英雄就是小人,或者奸雄,但是反英雄卻兼具普通人的無奈和英雄般悲天憫人的本質和善良。”在海勒的《第二十二軍規》中,主人公尤索林是一個愛國青年,在小說的開頭是富有正義感而且是充滿滿腔熱情的。他不畏艱難險阻,勇敢頑強的作戰,目的是為了出色地完成了上級分配的轟炸任務,被授予勛章,而且被晉升為上尉。但是后來,他親眼目睹了米洛的生意經,斯克斯科夫的操縱術,卡思卡特之流所設置的種種陰謀與陷阱,這才使他對戰爭的意義產生懷疑,進而大失所望,終于駕機逃離。盡管他本質上是一個一個個人主義者,最終走向了保全自己性命的極端個人主義道路。在飛機上,他總是渾身發抖,痛苦不堪地狀態;每次執行任務的時候,扔下炸彈后趕緊拼命地逃命,對他而言有沒有命中目標對他來說沒有關系。顯而易見,海勒筆下的尤索林能認識世界的瘋狂,在瘋狂的世界里,作出自由的選擇,表明他是一個與眾不同的英雄,是一個不具傳統英雄含義的“反英雄”意義上的英雄。作者以他的英勇作戰而提職授勛為開頭,以他怕死開小差逃往自由之邦結束。可見,尤索林同樣是一個帶有悲劇色彩的喜劇性人物。
在黑色幽默的作品中,文中的主人公大多被塑造成都是“反英雄”形象。這些“反英雄”生活在異化變態的社會里,命運坎坷,任憑權威力量的支配,身心備受無理的折磨,變成言行古怪、人性扭曲的“荒誕人”。作者用喜劇手法,將社會生活中的荒謬因素加以渲染和凸顯,使人物在絕望的困境中發出辛酸的笑聲。
三
敘事結構的“反小說”性。在傳統小說里,“講故事”是最基本的敘述方法,在傳統小說里,故事機構是完整的,敘事的章節是有始有終的,而且情節的展開也是符合事理的內在的日常的內在邏輯關系。但是“黑色幽默”文學的出現則徹底打破了傳統意義上的時空上的限制,極力夸張的來描述人物內心世界的漫無邊際;它脫離了時空的制約,“黑色幽默”可以超越傳統的社會道德、超越平常意義上的習俗、超越邏輯層面上的理念。“黑色幽默”小說沒有特定的結構也缺少完整的故事情節,在結構層面就顯得更加淡化。
在結構方面還有另外一個特點就是不斷的強化和重復。在一般的傳統小說故事情節的展開里,事情的始因、中間過程的發展和以及最后的結局結局交代的很清楚明了,但是在“黑色幽默”小說里則這套模式被完全顛覆。例如在《第二十二軍規》的敘述中,描寫了一個人死了又活,活了又死的這么一個場景情節。這種情節在傳統文學中不曾被見到也是不被允許的,但是在“黑色幽默”小說中則俯拾皆是。在布局框架上,作者摒棄了傳統小說的組合模式。全書42章,其中有37章是以人物的姓名或稱呼作為標題的,每章均有一個人物作為描寫的中心,仿佛是一組滑稽的浮雕式的人物畫像展覽。使整個作品沒有一條完整的情節發展線索,也沒有突出的人物形象。沒有中心故事或中心情節,故事不連貫,情節松散凌亂,大量情節互不關聯或顛來倒去甚至支離破碎;場面轉換突然,線索繁多且各自在混亂的時序中延伸、交錯、重合乃至一再重復。這種寫法所造成的雜亂感、朦朧感和無所適從感十分適合于表現作品的思想內容。
在《第二十二軍規》中,整部小說充滿滑稽、喧鬧、粗野、瘋狂、雜亂的氛圍,呈現出黑色幽默的格局。作者摒棄了傳統的現實主義手法,既沒有首尾相接的情節結構,也沒有細膩的人物刻畫與塑造,主要是通過一系列人物畫像的羅列展覽,表現許多似是而非的反語,自我嘲笑,從中寄予嚴肅的寓意,仿佛告訴讀者:在這個世界里,到處都有第二十二條軍規存在,它使人困惑不解,令人啼笑皆非,盡是讓人無法擺脫荒謬的困境。
作為長篇小說標題的“第二十二條軍規”,是演示現代荒誕意義絕妙的藝術載體,是整部小說的命脈和靈魂,也是小說最具恒久魅力的深層結構的生動概括。“它是動態的,不可捉摸的,遍布于小說的每個角落和人際空間。”“第二十二條軍規”這一特定詞語,經過海勒小說的演繹和詮釋,其內涵已得到極大的提升與拓展,表明它已經成為“難以逾越的障礙”或“無法擺脫的困境”的代名詞,也是現代當權者肆意折磨人類的一種權術和圈套。黑色幽默小說經常用荒誕怪異的想象,對人物和環境進行極度夸張的、批判式的、嘲諷性的描寫,以表現當代西方世界的荒謬、冷漠、自相矛盾和殘酷無情。
1.于東云:《多元視野中的歐美文學》,中國華僑出版社,2005
2.南文等譯:《第22條軍規》,上海譯文出版社,1981
3.毛信德:《美國小說發展史》,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
4.朱振武等:《美國小說本土化的多元因素》,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