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大學 北京 100000)
當前時期新媒體還沒有一個完整的定義,但是總結現有的關于新媒體的描述,我們可以發現新媒體具有以下特質,即基于技術變革和技術創新的,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相關的,高互動性的媒體特質。縱觀電影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到,電影雖然是一種藝術的表達形式,但是更加依賴科學技術的進步與創新,從最早的黑白電影、平面電影、無聲電影,到后來的彩色電影、立體電影、有聲電影,每一次電影的進步都需要先進科學技術的推動。只有依靠最先進的科學技術,電影才有更強的藝術感染力、顯示還原力以及群眾影響力。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電影獲得了更好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更多的來自新媒體的挑戰。媒體的變更和發展對電影制作的影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媒體相較于傳統媒體而言,受眾范圍更廣、傳播渠道更多、內容獲取更加便捷,已經影響和改變了當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為適應新媒體,在我國的電影制作與傳播過程中必須與新媒體特質相結合,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應用諸如數字化、網絡化、交互性等新媒體特質優化和完善電影制作的方法和手段。可見新媒體對電影的制作和發展具有非常強大的影響力。
以數字技術為例,應用數字技術,電影制作可以將傳統的視聽效果強化的更加真實,具有更多表達維度,使得觀眾在觀看過程中獲得更逼真、更刺激的視聽盛宴。這種新媒體創新技術為電影藝術帶來了全新的表達理念。隨著經濟和社會需求的發展,我國的電影制作也在逐漸向新媒體特質方向融合,最為明顯的就是電影拍攝設備及后期制作手段的全面數字化。尤其是在2000年以后,我國電影制作中大量吸收和應用了創新性科學技術手段,不斷向觀眾呈現著越來越接近國際制作水平的電影,創造了“中國大片時代”,如《英雄》《十面埋伏》《無極》《夜宴》《唐山大地震》《讓子彈飛》等。
數字技術的應用為國產大片實現現代化高水平視聽制作提供了強力的支撐,推動著我國電影逐漸向虛擬角色真實化、影像內容立體化方向大步邁進。具體而言,利用數字化技術可以很容易的實現電影視覺特效的添加,這種視覺特效不僅僅局限于對影像畫面的美化,更突出的表現為對現實世界的還原和對人們想象力的表現。觀眾在觀看電影時即便知道影像環境是虛擬的,但是仍然愿意去相信該環境的真實性,融入到該環境中去理解電影、體會電影。應用數字技術,電影制作已經拓展了“真實”的屬性界限,解開了制約電影藝術想象力發展和實現的鐐銬,讓人們獲得到更為震撼的觀影體驗。
如利用數字虛擬技術可以建立虛擬人物角色,利用數字傳感技術可以將現實生活中的人的細微動作和表情賦予到虛擬人物角色中,讓人物更為豐滿、更加真實;利用數字影像技術還可以按照創作人員的想象力對空間進行創造,帶領觀眾體驗藝術表現的最高境界。《無極》為我們創造了一個完整的、壯觀的虛擬世界,同時向我們呈現出具有極強震撼力的“大群牛狂追落敗軍隊”的宏偉場面;《唐山大地震》利用震前動物細微的狀態表現、震中如臨其境的房屋倒塌景觀、震后支離破碎的場景讓觀眾獲得真實的、身臨其境般的觀影體驗。
電影通過影像和聲音向觀眾傳達所表達的情懷和理念。影像和聲音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新媒體技術的出現不僅推動了我國電影影像制作的發展,同樣推動了我國電影聲音制作的發展。縱觀我國電影最近十年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看到,當代的中國電影聲音制作已經由原始的將聲音貼到電影畫面中的方式轉變為應用數字音頻技術、聲音合成技術等先進數字技術對聲音進行造型,利用聲音特效效果對電影感情進行表達的方式。這種制作方式豐富了電影的藝術表現力,將更具包圍感、形象感、觸摸感的聽覺印象展現在觀眾面前,配合使用影像制作技術,讓觀眾自然的認為自己是整個電影的一個部分。為配合視覺效果,達到完美的聽覺效果,我國的很多電影在聲音采集、設計、處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功課,通過夸張、變形、失真的手段對聲音進行再創造,讓我們欣賞到豐滿鮮活的人物形象、感受到真實壯觀的自然景觀。
如《英雄》《集結號》等影片作品中出現的極具震撼力的、與畫面完美匹配的聲音效果使得觀眾完全沉浸在電影制作者為觀眾創造的影片空間中。
總之,新媒體技術的出現以及應用極大的豐富了電影表現的手段和電影語言的樣式,讓電影制作者可以以一種更加逼真、更具感染力的方式向觀眾講述一個已經不需要確定是否真實的故事,讓觀眾獲得或美好、或震撼、或傷感的觀影體驗。
電影的空間是與電影獨特的時間緊密地交織在一起的,無論是在作品內部還是在作品外部,都有可能利用新媒體技術對時空觀念進行重組和構建,讓整個影片的情境更加完整和可控,無論是更加逼近觀眾還是更加逼近制作人,都是新媒體環境下的電影發展方向。
首先,觀眾的觀影空間被徹底顛覆。利用新媒體的傳播優勢,觀眾可以根據自身的觀影需求自主的選擇觀影環境和觀影方式;其次,影片的可控性增大。整個電影在新媒體環境下可以按照觀眾意愿進行暫停、回訪甚至是跳躍等操作,這使得整個電影的時空概念被弱化;再次,也是最重要的,影片內容時空觀念得到了大幅度的強化。配合使用新媒體技術,影片制作者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藝術想象力,建立一個完整的,更加真實或者更加虛幻藝術空間,為觀眾呈現出更為精致和細膩的畫面、聲音、情感體驗。
新媒體除了上一節中提到的對影片影音制作方面的影響外,還對影片的制作方式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可用短、小、精、悍四個字來表達。
“短”是指新媒體環境下單元式短片制作成為的電影制作的一個新發展方向。對于某一確定的、統一的表達主題的可以利用多個短片進行多維度描述。這種制作和傳播方式更加適合新媒體環境下受眾多元、創新的生活規律和消費訴求等需求。
“小”是指電影的制作門檻得到了大幅度降低。新媒體電影基本不存在進入障礙,任何人只要具有拍攝工具即可實現對電影的創作。這就使得整個電影行業的參與性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和提高,使得整個電影產業的周邊產業環節得到了極大的活躍。
“精”是指新媒體環境下的電影制作發行及營銷可以以多種方式實現,理論上可以達到所有人對所有人傳播的理想效果。
“悍”則是指新媒體環境下多電影結構體系對整個電影行業帶來的新機遇和新挑戰。數據顯示,我國網民數量已經突破3億,即便按照最低的網絡觀影比例35%計算,規模也是不可小覷的。
新媒體時代,除了追求電影硬件內容制作方面的趨勢外,還應該充分利用新環境和新技術去講述一個情節更為飽滿,故事更為真摯、情感更為突出的結構體系。這就更容易為觀眾帶來諸如《老男孩》《泡芙小姐》之類的微電影的情感沖擊,引起觀眾共鳴。
電影歷來都是技術與藝術的結合。新媒體時代下的技術革新和傳播環境革新對我國電影的存在形態、生產方式以及傳播形態帶來了極大的影響,使得電影具有更強的藝術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但是過度依賴技術手段,容易造成內容、情節、感悟等內在特質的迷失,削弱電影所能夠帶來的觀賞意義。當代我國電影制作和傳播的發展必須立足現實,適當使用新媒體環境下的技術力量、傳播力量、渠道力量等將電影中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呈現在觀眾面前。
[1]姜燕.新媒體對新世紀十年中國電影制作的影響[J].現代傳播,2011(11)
[2]韋笛.簡論新媒體電影的發展及其影響[J].青年作家(下半月中外文藝版),2010(5)
[3]汪黎黎.新媒體電影初探[J].新聞愛好者(上半月),2011(9)
[4]劉艾.新媒體時代下的新影像——淺析數字技術對電影與觀眾的影響[J].大眾文藝,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