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茹 (咸陽師范學院 陜西咸陽 712000)
本論文系陜西省咸陽師范學院音樂學院王華茹校級項目《“亞健康”視域下的90后舞蹈專業學生身心發展現狀研究》項目編號12XSYK076 起止日期2013年1月-2014年12月
我是一名即將踏上工作崗位的大學畢業生,大學四年的學習生活讓我對現今高校舞蹈教育的情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讓我對現今舞蹈教育在普通高校的情況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目前舞蹈教育在高校的現狀,它的發展前景都是值得我們關注和探討的。
我國大學的舞蹈教育比起其他藝術課程,開設的較晚一些。每所大學如何實施舞蹈教育,都有著不同的標準和方法,有的學校把舞蹈教育納入人文素質教育社科部;有的學校設立了獨立的藝術中心,成立了大學生舞蹈團,把舞蹈團歸屬于學校團委;還有一部分學校把舞蹈專業納入了體育系,開設舞蹈選修課等。造成這些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每所大學的管理模式與經濟狀況的不同,硬件與軟件上還不夠完備。
作為普通高校開設舞蹈教育課程的目的并不是要把學生培養成多么專業的舞蹈人才,而是重視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不管是對學生自身氣質的培養還是對整個校園文化風氣的提高都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我們國家一直提倡對高等學校學生進行藝術素質教育,而舞蹈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部分,能走進學生,讓許多和我們一樣的舞蹈工作者感到欣慰,同時如何才能讓舞蹈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真正的發揮它的作用那,也成為了每個從事高校舞蹈工作的人都在思考的問題。
有些學校開設舞蹈課程,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能代表學校參加一些必須要參加的演出活動。雖然說我們當今教育注重的是實踐性,但在實踐的基礎上也需要自身的一些水平和能力。由此就會導致參與舞蹈活動的人范圍的狹隘。高校舞蹈普及度不夠,大多數學生對于舞蹈雖然有一定的興趣但卻敬而遠之。比如:一些對自己身材不夠自信或是性格比較內向有喜歡跳舞的同學,因為他們不夠自信,再加上學校也沒有給予他們參與的機會,所以造成的后果就是自信開朗的一小部分人在舞蹈水平上有成果,而大多數人則不敢參與進來。這樣就會使高校在是否開設舞蹈課程的認識上舉棋不定,對是否保住這一小塊陣地、還是開辟大戰場產生分歧。
舞蹈課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提高文化素養,開發藝術形象思維能力,從而對其專業知識起到一種輔助作用。比如,舞蹈美感對于建筑設計韻律能產生一種靈感,舞蹈塑造的人物形象可以激發許多科技領域的創造思維。正因為舞蹈具有開拓思維能力作用,所以在普通高校開設舞蹈選修課就很有必要了。我國普通高等院校的藝術教育主要是以欣賞和提高技能為目的,來培養學生的藝術思維能力,以及對美感的認識為中心。雖然科學思維的嚴謹與抽象,與藝術思維的感性化和形象化有本質上的區別,但實際人的思維方式是復雜多變的,非線性曲折的,具有復合性的特點。所以,這些作用在一些學校中被忽視,往往沒有考慮到開設舞蹈課程與培養創造性人才的內在關系,就會與素質教育失之交臂。
普通高校在舞蹈教育方面存在問題是多方面的。從主觀上就認識不足,從思想上對舞蹈素質教育并不重視,還有傳統封建的觀念影響,舞蹈專業的發展受到很大的制約。
舞蹈教育在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基礎上,更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藝術評價能力以及對事物特有的藝術洞察力。比如說,在實踐課上要強調舞蹈文化知識貫穿。在專業舞蹈課上,應將課堂內容再延伸一步,啟發學生將學到的專業知識從藝術學、藝術社會學、藝術心理學、藝術哲學等的角度闡述出來,使得學生的知識面更加廣泛。
有科學家認為:左腦具理智、右腦富感情,右腦可參與左腦作出決策,人的一言一行有賴于左右腦的互補作用,這樣才能達到和諧。很多高校普遍存在著對右腦開發不足的問題,情感思維和形象思維的培養相對較弱的事態。而開設舞蹈課程對人腦有開發作用,特別別是對于人的右腦。
首先,學校領導對舞蹈要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要知道高校開設舞蹈課程以及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必要性,因為只有領導懂得舞蹈才知道舞蹈教育在高校課程中的重要性。而老師和學生對高校舞蹈的認識也起著重要的作用,老師是要教育和培養學生的,因此他們自身的素質水平應該達到一定的標準,對舞蹈要有一定深度的了解和探究,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才能對培養學生方面有相應的措施和方法。在普通高校中沒有絕對專業的舞蹈性人才,大多數學生對舞蹈的認識都很淺薄,一些是來源于平時的觀察,一些是來源于教師的傳授,所以這些是遠遠不夠用來提高學生全面素質的。領導、老師和學生對舞蹈的認識才是直接決定舞蹈在高校的地位的關鍵,我們只有明確了舞蹈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并把舞蹈教育正規的納入教學計劃的部分,才能使普通高校中舞蹈教育事業得到普及。
這里所說的氛圍營造主要指的是外部氛圍的營造。外部氛圍,是指高校內部的舞蹈活動的開展情況,可以說是舞蹈教學的土壤。既是學生培養舞蹈興趣的園地,也是學生們施展才華的天地。對于舞蹈教學的發展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高校內的舞蹈活動一般包括:舞蹈團體的組建,如舞協、舞蹈隊、藝術團;舉辦的各類晚會、聯誼會;專場的演出等。這些活動和舞蹈教學是相輔相成的。活動的豐富多彩可以造就豐富的校園文化和對學生舞蹈的熱情,而舞蹈教學又可以更好地促進這些活動的開展,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我們知道學什么都要實踐與理論相結合,舞蹈藝術也不例外。在完成系統的舞蹈教學的同時,學校可以自己組織一些文娛活動,就算是學校小范圍的表演機會對于學生來說也是鍛煉的寶貴財富,比如定期舉行一些才藝大賽,適當設置一些獎項,這樣學生才更有表演的欲望,會更積極的投入到舞蹈學習中,當然更大的價值就是有了上臺表演的機會,這對培養自身膽量,提升自己的自信度也是相當有幫助的。至于參加一些更高級的活動演出則對學生的鍛煉價值更高,學校跟老師要做到的就是盡量讓每一位學生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培養他們的自信。
總之,目前我國普通高校的舞蹈教育,需要確立更合理的培養方案,由以技法、技能教育為主轉向藝術素質綜合發展的教育。首先是素質教育的發展,還需要把舞蹈藝術教育與科學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二者之間的互補,這樣才能培養出新一代復合型的高素質人才。普通高校舞蹈教育在培養方案上的轉向,會影響到課程教學設計、教學進度的設置、以及各種舞蹈活動,也會對舞蹈藝術教育師資提出更高的要求,將把普通高校大學生的藝術素質推進到一個更高的層面,最終全面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
[1]楊仲華、溫立偉:《 舞蹈藝術教育》, 人民出版社,2003.
[2]呂藝生:《 舞蹈教育學》, 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3]王云鍵:《藝術概論》, 文化藝術出版社,2000.
[4]于平:《高教舞蹈綜論》, 文化藝術出版社,2004.
[5]科林伍德:《藝術原理》, 中國社會科學院,2001.
[6]陳康榮:《舞蹈基礎》, 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