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晨光
日前,普華永道《機遇之都2012》將北京經濟影響力排在世界各大城市第一。為了更加全面了解排名情況,我們研究了《機遇之都2012》報告。通過研究發現,這個指標僅僅是整個報告十個分類指標的一項,在本次27個城市整體排名中,北京僅名列第17位,在27個城市中處在中等偏下水平。綜合看,北京與世界先進發達城市的差距還不小,我們需要付出的努力還有很多。
一、機遇之都27個城市總排名
前三名分別是斯德哥爾摩、多倫多、巴黎,北京排在第17位,中國香港位于第8位,上海排在第19位。
二、十項分類排名情況
這次機遇之都的分析排名共分為10大類指標,分別是智力資本與創新、技術滿意度、交通和基礎設施、衛生安全與社會保障、可持續性與自然環境、商務活動便利性、成本、人口與宜居、城市門戶等10個方面。在10個方面里面,北京的經濟影響力、城市門戶兩大類指標排名居前,分別排在27個城市的第1和第3。排名靠后的類別分別是衛生安全與保障、智力資本與創新、運輸和基礎設施、經商便利度、人口和宜居度,其余技術友好性、可持續與自然環境、成本排在中游位置。
三、北京經濟影響力分項排在第一
這次北京的經濟影響力排在27個城市第一,一方面說明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北京的經濟實力在增強,中國的經濟影響在擴大,另一方面也與指標選取有關。普華永道的排名選取全球企業500強總部數量、金融和商務服務就業、吸引FDI新建項目數量、吸引FDI資本性投資數量、勞動生產率、實際經濟增速等六個指標。這些指標總體上偏于現狀經濟增長和活力。因此,受益于中國近年來的經濟高速增長,北京的分項子指標都比較靠前。全球企業500強總部第二,金融和商務服務就業第四(第一是東京),吸引FDI情況第五(Greenfieldprojects),吸引FDI第四(capitalinvestment),實際經濟增速第三。但是北京唯一落后的指標就是勞動生產率,排在27個城市倒數第二,僅高于孟買。這是需要引起注意的問題。
四、北京其余排名靠前指標
從總類看,城市門戶排名第三,是僅次于經濟影響力的大類。主要得益于北京有數量眾多的星級賓館、每年召開較多國際會議,特別是機場距離CBD距離較近,都對提升分項排名起了很大作用。
此外,在智力資本與創新中,北京的數學和理工科學技能成就排在第四位,上海排在第一,香港和新加坡排名并列第二,說明亞洲城市的智力資源還是非常豐富的。在成本方面,北京的消費價格指數(CPI)較低,排在第五位,互聯網成本也處在相對較低水平,排在第六位。在人口與宜居分項中,北京的工作年齡人口最多,排名第一。在經商便利度分項中,北京的外國大使館和領事館數量排在第三位,顯示出首都城市的特殊優勢。在交通和基礎設施分項中,北京的公交成本較低,子項排名位于第三位。在可持續和自然環境分項中,北京的再生水利用、以及公共綠地面積排名也相對靠前。
五、北京的差距指標
這次機遇之都排名,北京大多數指標還是排在相對靠后的位置,說明北京與世界先進城市的發展差距還比較大,我們需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
(一)衛生安全與社會保障所有子指標都落后
這次機遇之都排名中,北京的衛生安全與社會保障分項指標僅排名27個城市的倒數第五位,而且各子指標都不靠前,讓人感覺有些意外。這類指標由五項子指標組成,分別是醫院、衛生系統績效表現、臨終關懷照顧、犯罪、政治環境。北京的衛生系統績效表現、政治環境排名在中游偏下,醫院、臨終關懷照顧、政治環境排名分別排在倒數第6位、第5位和第3位。排名靠前的城市分別是斯德哥爾摩、多倫多、悉尼,北京與他們的得分差距非常大,可能的原因是北京的人口更多,發展階段又處于發展中國家水平。但是北京與紐約、倫敦、東京、巴黎相比也有很大差距,考慮到政治環境的排名有意識形態因素影響,北京的醫療服務滿意度、為老服務水平確實還需盡快提升。
(二)智力資本與創新以及技術滿意性兩類指標尚未體現北京的創新優勢
一直以來,北京都有豐富的創新資源優勢,但是這次排名涉及到創新的兩大類分項指標都沒有體現出優勢。
從智力資本與創新分項看,由基礎教育規模、圖書館的公共可及性、理工科技術獲得性、識字率與中等高等教育入學率、高等教育人口占比、高校研發能力表現、創意城市指數、知識產權保護、企業環境等九個子指標組成。北京的基礎教育規模、識字率與中等高等教育入學率都排在倒數第三位,圖書館的公共可及性排在倒數第二位,屬于失分較多項目。其余子項目都在中等偏下水平。
從技術滿意性分項看,北京的數字經濟得分、寬帶質量得分偏低,分別在第24位和第19位。
(三)經商便利度多數指標落后
這類分項指標由置業難易度、化解債務危機、就業規制、免簽國家數量、簽證旅行的靈活性、大使領事數量、股權所有者保護水平、經營風險環境、工人管理風險等九項子指標組成。除了大使領事數量排名居前外,其余指標多數排名靠后。
(四)交通基礎設施、人口和宜居度以及可持續自然環境三類分項指標都有硬傷
北京的交通和基礎設施排名在27個城市中位于第21位,主要落后指標是公交系統、住房水平和大型建設活動。
人口和宜居度分項排名的主要落后指標主要是文化活力,排在第25位。
可持續性與自然環境分項排名的主要落后指標是熱感舒適度和空氣污染,分別排在第25位和第26位。
六、機遇之都排名對北京的啟示
通過全方位比較北京在27個城市中的排名,可以使我們更加清楚的看到北京城市發展的薄弱環節,也更加清楚的看到全球城市發展理念的一些新變化、新趨勢,對北京下一步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很有啟發和指導意義。
(一)未來城市的競爭是綜合實力的競爭,北京必須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更加重視環境、包容、宜居、文化等要素的提升
此次機遇之都十大類排名,北京除了經濟影響力排名靠前外,多數指標都靠后,不僅與斯德哥爾摩、悉尼、圣佛朗西斯科等相對規模較小的城市有很大差距,而且與紐約、倫敦、巴黎、東京等傳統巨型世界城市也有一定差距。我們的差距比如空氣質量、交通擁堵、經商環境、社會保障,這些都是下一步應該高度重視,并大力發展的方面。如果這些配套不加快發展,那么就不能保持持久的經濟影響力。
(二)把城市資源更多聚焦在創新和文化上
此次排名,首爾在技術滿意度上排在了第一,而斯德哥爾摩在智力資本與創新上排在了第一。兩個城市都不是傳統的世界級城市,但是都有分項排名的出眾之處。首爾多年來一直致力于打造智慧城市,目前城市寬帶覆蓋水平處于世界領先水平,無線熱點覆蓋率很高。通過長期持續不懈努力,城市智慧發展水平終于為世界承認。北京的科技基礎非常好,但是城市的高技術資源一直沒有集中在某個或幾個領域,而是遍地開花,難以發揮出整體效益。結果是什么都想做,什么都沒能做成世界級水平。文化也存在這個問題,文化活力僅排在25位,固然有意識形態的原因,但是弘揚和傳播中華文化,保持文化多樣性是首都北京義不容辭的責任。
(三)在學習一線世界城市的同時,更多關注正在崛起的新興世界城市
新加坡、首爾、多倫多、斯德哥爾摩、圣佛朗西斯科等城市是這次排名中表現突出的城市。這些城市普遍重視特大城市病的治理,有更多的創新元素,更加寬松的創業環境,更可持續的發展模式,受到理論界的關注。作為朝著世界城市目標努力的北京,在吸取已有世界城市教訓的同時,應及時了解新型城市發展的新動向,應該說這些城市更能代表城市發展的未來。特別是新加坡,面積僅有400平方公里,然而卻成功跨越了中等收入階段,目前已穩定在高收入國家行列。北京面積是新加坡的400倍,土地資源短缺不應該成為制約我們發展的大問題,應充分挖掘自身資源,做出特色。
(作者單位:北京市發改委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