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義
同學們都喜歡猜謎語,這里有一個字謎你能猜出來嗎?
“‘皇字頭,‘帝字足”,請猜一字。你可能一時猜不出來,沒關系,讀了下面的故事你就找到答案了。
傳說,明成祖朱棣還是燕王的時候,在一次微服私訪中,他遇到一位測字先生,見此人穿著素白的絲綢上衣,一塵不染,就隨手在測字桌上寫了個“帛”字。
測字先生一看,頓時大驚失色,連忙跪在地上,不停地說:“小人有眼無珠,死罪,死罪!”朱棣不明白怎么回事。測字先生解釋:“‘帛為‘皇字頭,‘帝字足,大人一定不是普通人呀!”朱棣聽了,只是淡淡一笑,并沒放在心上。(謎底:“皇”字頭是“白”,“帝”字足是“巾”,加起來,不就是一個“帛”字嗎?)
后來,事情真被測字先生言中了。朱元璋死后,朱棣發動靖難之變,奪取了皇位,成為明朝的第三位皇帝。
“帛”的由來
上面這個“帛”的故事,多半是后人編造的。“帛”字與“皇帝”,也沒有多少必然聯系。甲骨文“帛”是一個上下結構的字,上部為“白”,意思為無色或白色,下部為“巾”,表明與絲織品有關。“帛”字的本義,是指白色未染的絹或綢。
說來有趣,“帛”的發音和造字原理與“伯”完全相同。“伯”字的本義為“兄弟排行老大”。毫無疑問,“帛”就是“織品中的老大”,因此,“帛”也被稱之為“頂級織物”。戰國以前,人們將錦、繡、綾、羅等絲織物統稱為“帛”。
古代的上流社會把“帛”作為書、畫材料,畫在絲織品上的畫叫“帛畫”,寫在絲織品上的書法作品叫“帛書”。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了漢朝人書寫的帛書古隸,字形工整端秀,筆畫渾厚,值得欣賞。
“帛”與“錦”
說到“帛”,就不能不說“錦”。金文“錦”是一個左右結構的字,左部是“金”,代表金線,右部為“帛”,代表織品。造字本義,指用金絲線織成的閃光絢麗的織品。同學們想一想,“帛”是“織品中的老大”,再加上金線,織出的錦能不昂貴嗎?人們還一度將它作
為貨幣使用。
“錦”也用來比喻美麗美好的事物,如錦繡山河、錦繡文章、錦繡華章、錦繡大地、云彩錦繡等。
讀了以上的內容,同學們了解“帛”了嗎?你還知道哪些相關的知識呢?
(責任編輯:葛肖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