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林 紫瑯職業技術學院
近年來,經濟不斷發展,社會環境也發生了巨大變化,企業對高端技能型會計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對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高職院校要積極與行業企業合作開發課程,圍繞職業崗位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成為各高職院校發展趨勢。本文結合我院《會計職業基礎》課程的實際教學情況,圍繞基于職業崗位模式的教學改革問題進行了探討。
我院會計與審計專業是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掌握扎實的會計、審計專業知識,具備會計核算、財務分析等技能,能適應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會計職業基礎》是該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是會計入門課程,對于初學者在廣度和深度上應該怎樣把握,是一個頗費腦筋的問題,它關系到學生的入門難易和對于學習后續會計課程的興趣。在高職教學過程中存在主要問題如下:
傳統會計教學按理論知識本身的邏輯性和完整性進行組織的方式,按照章節來編排,沒有按工作要求進行設計,總論-科目與賬戶-復式記賬法…--財務會計報告,它割裂了會計基礎知識和核算方法,以致出現“在校學的許多知識用不上,而工作中要用的技術卻沒有學”的現象。
向學生提供的課程沒有按工作要求進行設計,以致出現“在校學的許多知識用不上,而工作中要用的技術卻沒有學”的現象。在校學生只接受過學科系統化的專業培訓,在應用這些專業知識之前,缺少將凌亂的只是組合成符合工作需要的知識系統。
我們的培養過程主要是在學校內部進行的。知識傳授式教學缺少服務于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的載體和情境,不利于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針對高職學生不習慣或不擅長抽象思維和演繹式為主的學習方式,脫離具體職業情境的理論學習困難較大。學校的培養場所缺乏真實工作環境的氛圍,難于培養學生實際工作的技能,從而無法真正實現工學結合的開放式教學。
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和會計與審計專業培養目標的需求,以會計專業的核心課《會計職業基礎》課程為研究對象,對會計崗位群進行調研,采用以會計職業和會計工作過程為導向的學習領域課程模式對課程進行一系列的教育改革,結合實際提出改革的方法、手段、內容,從而提升職業教育的辦學質量,培養可持續發展的具有超強拓展能力的技術人才。針對以上情況,研究思路主要分為以下四個方面:
市場需求是我們培養人才的最終去向,了解當前學生的就業崗位類型在課程改革初期,我們展開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市場調研。目的在于充分了解企業、學生的需求,提升課程設計的實用性,實現與企業需求的“零距離”。收集行業企業經濟技術發展的基礎數據,對該課程的職業崗位和職業教育狀況進行分析,從宏觀上把握行業企業的人才需求和職業教育現狀。通過行業調研和崗位工作任務分析,能夠確定會計課程應該達到的職業能力培養目標。我們專業學生的職業崗位定位為:小型企業的會計主管、中型企業的主辦會計、大型企業或行政、事業單位的各個會計崗位、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項目助理甚至注冊會計師方向。從高職院校的特點和學生中存在學力差異的實際情況出發,要實現以上具體培養目標,可以實行分層教學體現因材施教,努力實現教學效果最大化。
改革后課程教學內容將傳統會計教學中割裂的會計核算方法,轉變為與工作任務相結合的實際運用。同時,在課程中引入了全盤賬務處理觀念,讓學生從接觸學科時就對實際會計工作有個框架性的認識,能自主判斷什么時候該做什么,以及如何完成這些工作。根據會計工作過程來確定課程內容,課程內容直接對應會計崗位需求,將會計崗位的日常工作分解成若干工作項目,根據工作項目確定教學項目,在各個教學項目中以職業能力形成為依據選擇教學內容,按照工作過程的邏輯組織教學內容。這樣在實際工作中才能具備基本的職業判斷能力,既符合我國會計準則中對職業判斷越來越注重的趨勢,也為學生提升全盤賬務的掌握能力,在上崗后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基于以上分析,確定課程計劃,包括:職業行動領域描述、工作與學習內容描述、學習評價。在每一個行動領域情境中,均設計若干項目任務,重視對學生職業能力的訓練。通過校企合作和工學結合,充分開發教學資源,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踐機會,突出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在課程實施時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過程,利用省級會計實訓基地創設真實的工作環境,融“教、學、做”為一體,并將會計從業資格證考試融入教學內容和考核標準,實現“課證融合”。教學效果的評價采用自我評價、小組成員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重點評價學生的職業能力。
在該課程中,根據會計工作各崗位對會計基礎知識的共性需求,對會計學科進行了概述并介紹了復式記賬法,然后以一套模擬企業的賬務資料為背景,按實際會計工作流程,釆用真實的賬證資料,指導學生按實際工作步驟和內容完成一個完整會計循環的各項會計工作,包括會計期初的建賬工作.日常經濟業務發生后的處理方法、會計期末的會計資料加工和會計信息的報送,讓學生在做的過程中掌握操作方法和技能,并在操作過程產生知識需求時以“必需夠用”為度引入相關的理論知識。從而在真實的會計工作任務驅動下,為學生搭建會計工作體系整體框架,并在此框架中注入會計職業崗位需要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方法。按企業真實的運作摸式組織會計核算流程,課堂的所釆用的與企業實際運用的會計方法、技能保持一致。
課程改革是一個曲折、艱難的旅程。課程發展是分步、連續完成的,不能通過一次性改革而完成,也不能通過一次性改革就能制定一個完美無缺的課程計劃。會審專業《會計職業基礎》這門課程的改革希望能為后面的課程也奠定基礎。“未來并不是我們要去的地方,而是一個我們要創造的地方。通向它的道路不是人找到的,而是人走出來的。走出這條道路的過程既改變著走出路的人,又改變著目的地本身。
[1]劉亞男.基于職業崗位意識培養的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教改研究
[2]王昕.基于工作崗位的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J].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