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威 山東大學(威海)
城市經濟是指由工業、商業等各種非農業經濟部門聚集而成的地區經濟,是以城市為載體和發展空間,二、三產業繁榮發展,經濟結構不斷優化,資本、技術、勞動力、信息等生產要素高度聚集,規模效應、聚集效應和擴散效應十分突出的地區經濟。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現代城市迅速崛起,城市經濟成為現代經濟發展的重要表現形式。20世紀初,中國實行西部大開發戰略,中國西部城市迅速發展,以重慶成都等為代表的西部大中城市迅速崛起,成為西部地區發展的成功典范。然而中國西部城市經濟總量小、產業層次低、輻射作用小,遠遠落后于東部城市且西部城市經濟發展中的一些不合理政策和只求速度,不講質量的做法反到阻礙了城市經濟的發展。因此,西部城市經濟的發展方式還有待于改進,實現城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西部城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經濟的可持續是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內容,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首先要合理規劃城市產業布局,符合城市經濟發展空間,使城市功能得到更好的發揮;其次,加快西部城市經濟結構轉型和優化:1.在穩定農業和工業經濟的前提下,積極發展高新技術,提高第一生產力的能級。2.以市場為導向調整城市產業結構,建立以主導產業為支撐的產業高地。3.調整和完善城市所有制結構,推動以產業結構變動為核心的經濟增長;再次,加快建立多層次、多元化的經濟發展模式,西部地區這種多元化的經濟發展現狀和多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情況,在把握好原有地區的區位優勢以及資源優勢的基礎之上積極引進新的產業,發展特色經濟,從而形成一個資源互補、產業鏈銜接、可持續發展的良好局面;最后,實施人才發展戰略,大力培育高素質的人才,為西部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儲備人才。
政治作為國家的上層建筑,對經濟的發展具有反作用,西部城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政治上的正確指導和支持,實現政治的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幾點:1.穩定推進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走國家政策與地方具體情況相結合的道路。2.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公共服務型政府,完善政府職能,大力建設基礎設施工程,完善西部城市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相關機制和法制,妥善解決城市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問題,為城市經濟發展鋪平道路。3.加強政府的公正廉政建設,堅持“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原則,杜絕損害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的腐敗發生。
文化作為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文化的發展也是一個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西部城市文化多樣且底蘊濃厚,有巨大的市場挖掘潛力,然而西部城市文化建設相對落后,沒有形成以西南地區或西北地區為代表文化產業圈。促進西部文化的發展,并大力發展以文化產業為代表的新型產業,不僅可以居民的文化水平,弘揚西部傳統文化,而且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實現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產業結構的轉型。
城市經濟的發展離不開道路交通建設,西部大開發戰略后,西部城市交通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發展的同時許多問題凸顯出來,如西部地區地形崎嶇,道路建設較為困難且投資巨大,許多小城鎮交通閉塞,城市交通擁擠、交通用地不合理、交通污染嚴重等,完善西部道路交通建設是西部城市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實現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措施有:1.加大對道路交通建設的投資,實行政府投資、企業投資與民間投資相結合的投資模式。2.合理規劃城市道路網絡,將城市之間、城市內部各要素之間連接成一個交錯互織的網絡,提高道路利用效率及帶動城市經濟的發展的能力,建設形成大城市為核心輻射范圍的城市功能群。3.發展以公交為主體,各種交通方式和交通技術相結合的綜合型立體交通體系。
城市環境與城市經濟建設相輔相成。經濟發展既是環境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又是解決環境問題必不可少的基礎條件??沙掷m發展觀認為,謀求經濟發展與保護環境相統一,而西部城市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城市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比較嚴重如城市的環境效應、城市的大氣水污染效應等。因此,要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要與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相同步,實現生態環境的可持續要做到以下幾點:1.改革環境管理制度,健全法律法規制度,從立法、執法和守法三個方面加強環境保護。2.發展循環經濟,在物質不斷循環的基礎上發展經濟,在生產和生活過程中運用鏈的技術,建立起不同層次的循環鏈接,實現良性循環,達到經濟、社會、環境相統一。3.推行清潔生產,倡導綠色消費,建設生態住宅,發展環保產業。
西部地區有著豐富的礦產、森林、水能等資源,以攀枝花為代表的資源型城市迅速崛起,近年來,由于城市化建設的需要,許多資源型城市經濟的發展超過了資源的再生承受能力,導致資源的破壞和枯竭,走資源節約型城市的道路是資源可持續的要求,實現資源的可持續要做到以下幾點:1.要因地制宜,制定發展規劃,根據城市礦物資源種類、儲量、開發程度等,制定一個能夠實現社會、經濟、資源、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近期、中期、遠期發展規劃。2.擴展產業鏈,在資源開發的基礎上,延長產業鏈,發展下游加工業和相關的服務業,建立起資源深度加工和利用的產業群。3.建立資源開發補償機制,衰退產業援助機制.完善資源性產品價格形成機制三大機制相結合的制度,有效實現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1]王華東,彭應登.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綜合評價[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1997(02)
[2]馮云廷.城市經濟學[M].東北財經大學.2008
[3]吳濤,熊娜.中國區域可持續發展能力研究回顧[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