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典 申娉婷 王圣弄 西南大學(榮昌校區)商貿系
長江三峽是萬里長江的一段山水壯麗的大峽谷,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區之一。它西起在重慶奉節的白帝城,東至湖北宜昌的南津關,由重慶瞿塘峽,重慶巫峽,湖北西陵峽組成,全長193公里。自三峽工程的竣工,受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的親睞。隨著長江三峽旅游業的發展,農家樂的規模逐漸變大起來。但是三峽景區農家樂現在存在一些問題,要想促進其進一步發展,對其進行研究并提出有效的建議就顯得尤為重要。
三峽農家樂的一個最大優勢在于游客方便觀光三峽景區,這就意味著三峽景區的來訪人數會隨著農家樂的發展而逐漸增多,且有超過三峽景區環境承載力的趨勢。游客隨手亂扔的垃圾漂在河里,未熄滅的煙頭就被丟在樹林中,燒烤的煙霧不斷地增加了空氣中的顆粒物。于是三峽的水不在清澈,藍天不在湛藍,空氣不在清新,就連吃的蔬菜也可能不是綠色純天然的食品。三峽農家樂走上了不可持續的道路。
三峽景區農家樂越來越普遍,競爭力也在加強。為了獲得更多的盈利,商家便開始強買強賣,漫天要價,甚至于用大棚蔬菜來替代自家的蔬菜。這樣違背了公平,平等,誠信的商業原則,農家樂的聲譽受損,也是的三峽景區的游客變少,三峽農家樂正在逐漸的失去大批的客戶。
三峽農家樂本來是要成為城市人的休息放松的場所,讓他們親近大自然,但是現在的農家樂將主要內容放在農家飯上,娛樂內容貧乏。他們只是在附近的農家的池塘釣魚,果園摘果子,沒有去三峽景區去領略大三峽的雄偉霸氣,去了解三峽的歷史和重要地位。三峽農家樂既沒有使城市人愉悅身心,也沒有起到宣傳文化的作用。
三峽農家樂一般是個體家庭獨資經營的,工作人員大都是家庭成員。并且三峽景區的旅游具有季節性,在旅游熱季差人手,而淡季則閑置起來。因此農家樂并沒有很好地將農村的剩余勞動力調動起來。
不僅僅是欣賞美景,我們還要保護和創造風景。農家樂也不僅是注重農家飯,還要關注農家附近的環境。自家種的花卉,進行園藝栽植,修建富有農家特色的農家院這都是可持續發展的體現。并且農家樂的剛工作人員還要時刻對三峽景區的環境進行清理,是三峽時刻給人們呈現魅力干凈的樣子。
例如:中國的農家樂之父甄先堯認為農家樂并不是只有吃飯,麻將和棋牌,農家樂就應該素面朝天,就像一場自然散打的戲。越是個性化越能世界化,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不同的山山水水能成就不同的農家樂,一步一景,主題在客人的心中。
農家樂就是要品嘗到與日常生活中的轉基因食品不一樣的味道,因此農家飯要是真真正正的綠色天然食品,不能偷工減料,從中混進劣質食品。商家的食品要有安全保障,腰圍游客的生命負責。商家不能打出虛假的廣告來騙取游客的期望值
農家樂的娛樂,環境要多樣化。可戲水,可垂釣,可登山,可學藝,內容不再只是局限于小小的棋牌室。當然商家也不能夠因為環境優美就高收費,平心而論,誠信為上,才可以賺取回頭客。
現在社會上有著數不清的農家樂飯莊,要想在為更多的人所熟知,就要具有自己獨特的服務。在三峽景區,結合三峽的旅游資源,開展三峽文化宣傳日,三峽風景半日游,湖北民俗體驗等等。還可以在農家飯莊的建筑上構建特色,比如說:土家族的土房,對唱山歌,土家服飾等等均可以形成農家飯莊的招牌。在此基礎之上,找到屬于自家的發展之路,取一個易記有好聽的名稱,形成品牌效益。這樣即使不出三峽,也是盛名全國。
農家樂的發展屬于服務業,第三產業。在農村還存在著大量的閑置勞動力,他們無法外出打工,在家也沒有可觀的收入。于是農家樂的興起,需要廚師,清潔人員,服務員,導游,甚至是精通少數民族習俗的地道農民。這樣一來。更多的農家樂的發展,可以充分利用剩余勞動力。優化產業結構形成經濟效益,提供就業,減少失業,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帶來較好的社會效益。
雖然三峽大壩為大多數的中國人所熟知,但是真正對長江三峽了解的人很少。長江三峽在我國發電,防洪等方面起到了不容小覷的作用,因此有必要使得更多的中國人了解長江三峽。在農家樂發展的時候,可以普及三峽的作用,讓游客在觀光的同時學到更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讓三峽的一些將要面臨消失的習俗,傳統小吃又重新回到人們的世界,使得中國可貴的三峽文化得到更好地傳承。
現在三峽的農家樂現在還正是處于發展的階段,各個方面就還沒有發展成熟,存在著不少的問題。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的深化,景區管理的進一步完善,商家個人經營意識和素質的提高,三峽農家樂一定可以獲得更大的市場。
[1]吳章文,胡衛華,《“農家樂”旅游開發的經驗、問題及對策》[A],海峽兩岸觀光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學術研討文集[C];2002
[2]王苑,鄢志武,張帆,《淺析農家樂旅游的開發與規劃》,[J],商場現代化,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