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麗娜 中共北票市委黨校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關系到我國發展全局的戰略抉擇。”建國以來特別是經過改革開放的發展,全國縣域經濟保持了持續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已經由以往傳統農業經濟為主、社會發展緩慢的地區逐步發展成為以特產產業為主導、經濟綜合實力較強的中國特色縣域經濟。但在經濟運行中,很多落后地區的縣域經濟還存在著產業結構不盡合理,工業產業層次不高、整體實力不強,農業產業鏈條尚未形成,第三產業難以起到支撐作用等問題,經濟增長仍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入推動。如何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加快落后地區的縣域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切實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是當前面臨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課題。事實證明,經濟增長與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同一過程的不同方面,沒有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就不可能保持經濟的快速穩定增長,也就更談不上經濟運行質量的提升。因此,作為經濟發達程度較為落后地區的縣域經濟要實現發展的新跨越,必須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步伐,促進縣域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解放思想是推進社會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對于發展較為落后的地區而言,解放思想顯得尤為重要。實踐證明,貧困地區的人們往往思想不夠解放,比較安于現狀,缺乏進取精神,這也成為其經濟發展較為落后的最主要原因。縣域經濟所走過的發展歷程深刻地啟示我們:一個城市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所走過的每一步,所取得的每一項成就,都得益于思想的大解放。只有在思想上堅持不斷創新,才能在實踐上形成新的突破,才能帶來經濟社會更新、更快的發展。
近年來,全國各縣市區在不斷解放思想的過程中,經濟社會發展呈現良好局面,老百姓得到了實惠。但是,立足全局來看,縣域經濟發展仍存在著各地發展不平衡等問題,特別是一些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地區與經濟發展較快的縣市相比發展差距非常大。因此,必須要加快落后地區縣域經濟發展,牢固樹立發展是硬道理的思想觀念;牢固樹立加快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促進產業結構優化的思想觀念;牢固樹立優先發展投資環境、服務始終如一的思想觀念;牢固樹立打破常規、立足長遠的思想觀念。必須著力破解影響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制約科學發展的各種陳舊觀念和落后思想,銳意進取,敢為人先,勇爭一流,對照先進找差距,高樹目標求發展,以確保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主動、搶占先機,形成全面發展的態勢。
工業化進程是推進城鎮化建設和實現產業化以及現代化的關鍵。落后地區縣域經濟工業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普遍存在經濟總量少、發展規模小,管理形式粗放、家族式等問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要通過加大投入和自主創新,實現技術領先、設備先進、產能優先,并積極應用現代管理試,將粗放式經營轉變為集約化、科學化、現代化經營,切實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尤其應該注重高新技術產業和特色優勢產業的發展,應制定并落實好扶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不斷壯大高新技術企業的數量與規模,同時,要以現有產業布局及各鎮發展潛力為基礎,培育發展一批特色優勢工業,形成產業集群,以提高產業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優勢,實現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加快產業優化升級。
在發展農業的問題上,經濟落后地區要想實現揚長避短,克服氣候和地理位置造成的不利影響,更需要注重在穩定農業生產的同時,加快發展特色農業,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首先要調整優化農業生產布局,積極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旱作農業向設施農業轉變,促進農村發展、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二是要注重農產品龍頭企業的培養,推進農業向產業化經營邁進。要加快發展一批生產規模大、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通過龍頭企業來擴大“三禽”、保護地、特色農產品等產業基地規模,進一步增強市場競爭力,帶動農民增收。三是要立足優勢,接長鏈條。扶持當地農產品龍頭企業不斷做大做強,進一步接長產業鏈條,提高其輻射帶動能力,鼓勵其它農業企業合理擴大生產規模,提高帶動能力。
從發達國家的發展進程來看,大力發展“服務經濟”是一個國家和地區實現經濟平穩快速發展必須重視的一個問題。而在我國,由于歷史原因以及人們對服務行業的各種偏見,第三產業的發展一直處于相對劣勢,以現代服務業為重點的第三產業在經濟落后地區更是發展最慢的行業。因此,對于落后地區來說,因地制宜大力發展以現代服務業為重點的第三產業,是其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實現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關鍵所在。應從實際縣情出發,大力發展服務業,循序漸進提高其市場化水平。另外,還應因地制宜,開發本地文化風俗、歷史遺跡等特色文化旅游資源,打造具有當地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提高當地知名度,逐步打造出第三產業的優勢。
此外還應注意,在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時,必須從實際出發,循序漸進。應根據本地產業發展所處的不同階段特征要求,確立符合當地發展實際的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目標,根據當地縣情,堅持積極穩妥、逐步推進的方針,量力而行,量入為出,實現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產業結構調整的合理化和經濟平穩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