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彤 遼寧稅務高等??茖W校
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的相關問題分析
■呂 彤 遼寧稅務高等??茖W校
在當今社會經濟的博弈中,企業想要取得優勢就必須具備足夠的競爭力,企業文化的建設能夠迎合企業對于市場的適應和企業發展的需要,也是企業戰略前景的基礎和關鍵,因而搞好企業文化的建設對于企業取得社會競爭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墒窃诋斚碌钠髽I文化建設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問題,本文就企業文化建設方面的幾個問題進行了分析,給出了解決方案。
企業文化 建設 相關問題
企業文化是企業內部凝聚能力和外部開拓能力的結合,一個企業文化繁榮發展的企業無論是在內部工作人員的精神狀態還是面對市場經濟大潮競爭時的生存能力都是樂觀的。精神文化建設和物質文化建設兩個方面共同構成了企業文化建設的主要工作內容,只有企業文化競爭力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夠有所提高。想要提高企業文化競爭力,就必須對企業文化的建設過程中的相關誤區加以糾正。
一個良好的具有競爭力的企業文化對于企業的發展來說是非常有利的,可是,企業文化的建設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很容易出現一些問題。據筆者的分析,主要有以下論述的幾個問題出現在企業文化的建設過程中:
企業文化的建設需要依托于多種多樣的形式和活動,不過并不代表著企業文化的建設過程就是形式上的發展過程。很多企業主和員工并沒有真正意識到企業文化的真正含義,不懂得如何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往往把企業文化的建設當作表面功夫的加強,而忽略了企業的精神內涵,雖然采取了很多方式的措施和手段,但是并沒有真正起到促進企業文化發展的作用。這樣就走入了形式主義的誤區,最終不利于企業的發展和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高。
企業文化建設包括兩個方面的建設,一方面體現在企業內部工作人員的精神狀態上,另一方面體現在企業展示給大眾的企業形象上。只有內部文化建設和外部文化建設同步進行對于一個企業來說才有利于加強文化競爭力。不少企業注重于企業內部對于員工的精神狀態和工作能力的提高,而忽略了將企業文化建設與管理相聯系,這樣就會導致企業在外部形象方面的建設出現許多不完善的地方,總體來說也不利于企業綜合文化的建設。
企業文化與傳統文化之間的關系可以用八個字來概述,那就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傳統文化中積極向上有助于提高人們精神狀態和工作能力的部分可以采用到企業文化的建設過程中,落后消極的傳統文化就要被我們摒棄??墒窃谄髽I文化的建設過程中,企業主并不是能夠清晰判斷企業文化與傳統文化之間的關系,將兩者直接等同,將不利于企業文化建設的因素也帶入了企業,削弱了企業文化對于企業發展的促進作用。
在企業文化的建設過程中還存在不少的問題,那么就亟待我們相關研究人員進行相關的研究以解決企業在文化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問題加以解決:
面對企業文化內涵發展不到位的情況,企業的管理層人員要加強研究和思考,要明確企業發展方向中需要怎樣的企業文化作為動力,然后依據企業發展的現實需要,著重加強有關方面的文化建設。要在精神層面增進企業的文化建設力度和深度,只有企業文化的內涵得到了真正意義上的發展,才可以說企業在文化建設的工作開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企業文化不單純是精神層面的強化,還要與企業的管理相聯系,將企業文化的精神內涵運用到企業的管理上,一方面這樣能夠更新管理手段和方式,使得企業的管理能夠更加符合企業前景要求和市場拓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相結合能夠促進企業的形象建設,使企業以一個更加有優勢的面貌面對社會大眾和經濟競爭,能夠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
以人為本體現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在企業文化的建設過程中也要注意加強這種理念建設,堅持以員工為本,以企業產品或者服務的受眾人群為本。采取多種多樣的文化建設手段,從傳統的中華文化中吸取精華,還要借鑒成功企業的文化發展經驗,結合自己企業的實際情況,創新手段和方法。在企業文化的建設過程中進行創新是方法和意識兩方面的,一方面,創新方法,通過不同于其他企業的文化建設形式來促進自己企業的文化建設;另一方面,創新意識,要緊跟時代發展的大走向,時刻根據市場的發展和需要創新管理意識,這樣才能夠增強企業內部員工的團結能力和廣大受眾人群對于企業的認可程度。
企業文化的建設對于增強企業競爭力,提高企業凝聚力,促進企業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在進行企業文化的建設的過程中要注意企業文化的形式與內涵同步發展,創新管理形式,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針對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糾正,這樣才能有效發展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促進企業進一步發展。
[1]張雪松.淺談中小企業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2(03):95—97.
[2]張麗清.文化概念研究的幾種路向及其分析[J].新視野.2012(05):24—26.
呂彤(1969—),女,漢族,遼寧朝陽市人,東北財經大學碩士,遼寧稅務高等專科學校,講師,研究方向:教育培訓、稅務文化和國學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