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蘊 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文化藝術系
1.地處三縣交界,有交通便利的區位優勢。小坑鎮位于粵北曲江區東北部,北毗鄰始興縣,南接翁源縣,地處三縣交界之要沖。省道S251線和S344線貫通全鎮,交通便利。距離韶關市和曲江區城區約半小時車程,距國道G107和京珠高速公路約20分鐘車程。面積151平方公里,轄5個村委會,1個居民委員會,總戶數1720戶,總人口6000人。
2.自然資源豐富,有特色旅游資源。小坑鎮的地理特點是八山一水一分田,是曲江區較大的林業鎮。全鎮山林地面積21萬畝,森林覆蓋率88%,毛竹基地約10萬畝;森林中野生植物1600多種,其中屬國家重點保護的名貴稀品有33種,名稀罕見的品種三尖杉、小杉、鐵杉、小蓮等;森林中有許多飛禽走獸,其中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有黃腹角雉,二級保護的有穿山甲、水鹿、毛冠鹿、小靈貓、小獺、白鷴等;水力資源豐富,有大小溪(河)7條,鎮中心擁有一個水域面積約3500畝的中型水庫,總庫容0.8448億m3;轄區共有大小水電站23座;東西兩面各有一座海拔均在1360米以上的龍斗峰、七星墩;同地時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和國家第一代杉木種子園等。
3.經濟建設取得一定成效,為全面推進鎮域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1)農業產業的逐步轉向專業化。近年來,小坑經濟發展取得一定成效。目前,農業產業方面已向專業化方向發展,其中上規模的枇杷園3個,楊梅園2個,沙糖桔6個;發展香菇種植戶20戶,開墾荒山發展林業3200畝。
(2)特色經濟已基本具有雛形。目前小坑鎮正在大力發展“一村一品”,將自然資源轉變為經濟效益。黃洞村、和洞村以發展毛竹種植、深加工為主,引進客商興辦竹炭加工廠,提高毛竹附加值;上洞村主要興辦中草藥、優質蔬菜和冬菇種植基地和經濟林場為主;湯湖村以發展漁業養殖和龍斗生態園優質香密橙及有機食品油茶種植加工基地為主;下坪村鞏固發展立體生態種養,走山上種果、山下養雞、塘中養魚、塘邊養豬的山地開發之路。
(3)旅游產業成為龍頭經濟。在發展旅游項目上,正在引進中山客商投資建設大森林溫泉度假村(原小坑國家森林公園旅游中心區),在小坑國家森林公園的基礎上,全面進行改造開發,打造小坑生態旅游的名片,全面提升曲江區的旅游接待水平,加快小坑鎮旅游業的發展。小坑大森林溫泉度假村計劃總投資8億元人民幣,分兩期開發。小坑鎮也以該項目為旅游經濟龍頭,輻射全鎮各個村發展種養業,帶動小坑第三產業發展,幫助農民致富,推動小坑鎮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
1.財政底子薄,城鎮基礎設施落后,城鎮化建設進程緩慢。小坑鎮在2001年與小坑林場分家時,經濟受到嚴重影響,微薄的地方財政已不能維持政府的正常運作(地方財政年收入約10多萬元左右),歷史遺留下來的各種債務587萬元,每年平均要還債務和貸款約40萬元。經過近10年的發展,目前農村經濟年總收入在22000萬元徘徊、農村人均年純收入在4500元上下。財政收入主要依賴小水電站的承包款,小型的簡易竹器加工廠和木材加工廠沒有稅收,服務業受基礎設施的影響,效益很差,經營困難,營業稅也很少。全鎮稅源單一,多年來一直缺少新的創稅企業,沒有新增稅源。
2.產業園區建設滯后,特色產業發展緩慢。由于小坑鎮政府對小坑鎮的經濟發展沒有科學規劃,對特色產業的推動力度不夠,缺乏園區建設意識;再加上受財政困難的影響,籌集資金難度大等多種原因,使得該鎮的軟硬環境競爭優勢不突出。特色產業發展方向不夠明確,在加快現代農業產業方面的努力不夠。林業是小坑鎮的特色資源,由于林政管理缺乏有效性,沒能很好的引導當地農民對林業的進行投資和開發;林業深加工也是傳統的簡易的粗放型,產業鏈沒延長,附加值很低,林業的產業優勢沒能形成特色產業。
3.思想僵化,招商力度不夠,缺乏促進經濟發展的有效措施。小坑鎮的干部和群眾中都流行著一句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家的沒有用科學發展的思維去理解這句話,反而是沒有錢了,就上山偷木頭。最嚴重的是在1998年至2001年,短短的三年時間,曾有原始森林之稱的山林幾何被夷為土丘。如何轉變干部群眾的思想是擺在小坑鎮域經濟發展的首要問題。
1.要把人力資源開發擺在極為重要的位置,按照“強素質、提能力、擴視野、促就業”的思路,提高基礎教育水平,強化職業教育特別是農民實用技能培訓,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辦學,實行補貼或免費培訓、訂單式培訓,鼓勵有一技之長、有一定資金實力的外出人員返鄉創業,開發本地人力資源。
2.狠抓優勢產業,培植特色經濟。山區鎮要立足鎮情,確定幾個優先發展的優勢產業,集中有限財力和生產要素扶持優勢產業,引導各類市場主體發展優勢產業,壯大龍頭企業,擴大產業規模,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產業技術水平,形成鎮域經濟支持產業、骨干財源要積極引導廣大農民立足現有條件,大力發展養殖業、特色種植業、農副產品加工。
3.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不斷優化投資環境。從生產力發展的觀點來看,軟環境就是生產力和競爭力,良好的寬松的投資發展環境是項目建設的重要保障。故此,山區鎮上下要有“發展靠項目、項目靠環境”的思想,強化“一條龍服務”意識,全力打造服務型政府,提升優質的投資服務環境。
4.構造農村小額貸款信用機制,營造良好的金融信用環境。營造良好的金融信用環境,一是要充分利用中央給予的農村金融政策,組建農村民間性小額貸款公司,構建為山區農村、農民服務(提供擔保)的信用機制,活躍農村金融市場。二是要深化農村信用社體制改革,進一步明確產權關系,強化制約機制,立足“三農”,服務“三農”,使之成為支撐鎮域經濟發展的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