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勉,莫抒志,胡列文,黃國爵
(廣東工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廣東廣州510006)
在電子行業,某些場合,印刷電路板、玻璃板只需要單面腐蝕,為了提高效率,把兩塊印刷電路板不需腐蝕的一面合在一起,然后,用防水膠帶把4 條邊包起、密封,然后再送去腐蝕,這樣一方面保護了不需腐蝕的面,同時也提高了效率。目前,把兩塊板疊平對齊以及膠帶的纏繞都是采用手工操作,效率低,纏繞質量不好。為此,作者設計了一種可自動完成包邊動作的專用設備。
該設計如圖1、圖2所示,手動把兩塊板12、13不需要腐蝕的面合在一起,放進由4 塊定位塊18 組成的具有自動對齊功能的定位裝置中,負壓吸盤組件14 把下板12 吸住,頂升氣缸15 把對齊的兩塊板12、13 頂起到膠帶纏繞位置Ⅱ,這時,把接到噴頭24 的負壓斷開,并接通壓縮空氣,使原先吸附在保持板25 上的膠帶端部吹到板12、13 的邊緣上,裝在托板6 上的滾輪16 在恒力彈簧3 的作用下,把膠帶壓緊在板12、13 的邊緣,然后電機22 帶動小齒輪21 轉動,并通過齒輪旋轉臂2 的齒輪減速后,使齒輪旋轉臂轉動,裝在滾珠導軌上的托板組件中的滾輪16 繞著板12、13 的邊緣滾動(對稱布置的兩臂上裝有滾珠導軌和托板組件),轉過180°后,噴頭24 接通負壓發生器將膠帶吸住,熱切斷器26 把膠帶切斷,切斷后的膠帶端部被吸附在保持板25 上,然后,電機22 反轉,使齒輪旋轉臂2 回到起始位置,并通過月牙狀的限位塊4 與托板6 下的凸緣使托板6 上的滾輪16 與板12、13 脫離接觸,頂升氣缸15 把板12、13頂到包邊位置Ⅲ,裝在四邊上的壓緊氣缸10 把膠帶上下突出的部分壓向板12、13 上下兩面,使之密封,然后,氣缸10 內的彈簧使壓緊頭11 退回,斷開負壓吸盤組件14 的負壓,工人把包好邊的板12、13 取出,頂升氣缸15 下降到位置Ⅰ,整個工作循環結束。

圖1 膠帶纏繞包邊機工作原理示意圖(主視圖)

圖2 膠帶纏繞包邊機工作原理示意圖(俯視圖)
為使裝工件時,滾輪不貼在工件上,在原點位置裝了月牙狀的楔塊4,扣住托板6 下的凸緣,為避免對邊的懸臂轉過180°時也被扣住,兩月牙狀的楔塊4和兩臂上托板6 下的凸緣在半徑方向上的位置是錯開的,只有回到原點位置才被扣住。月牙狀的楔塊4 和托板6 下的凸緣位置,可根據工件的尺寸進行調整。
由于工件為非圓形,在膠帶纏繞過程中,旋轉臂與工件接觸處相對旋轉中心的半徑是不斷變化的,但必須保持膠帶與工件邊緣接觸,因此,需要對膠帶施加一恒定的壓緊力。膠帶壓緊力可以采用多種方式實現:一種方式是采用氣缸,可以通過減壓閥控制氣缸壓力來實現壓緊力的調整,但要多用一些氣動元件,此外,氣管要跟隨旋轉臂2 轉動,處理起來比較麻煩;另一種方式是采用彈簧。根據胡克定律,一般的拉、壓彈簧其拉、壓力隨著彈簧變形量的增加而變大。該裝置的行程變化比較大,如果采用普通彈簧,壓力變化很大,彈簧壓縮量小時可能壓緊力不夠,若壓緊力過大又增加旋轉臂轉動的阻力,故采用普通彈簧不合適,因此,作者采用恒力彈簧。恒力彈簧采用不銹鋼或高碳鋼材料卷成一個圓筒形,結構如圖3所示。

圖3 恒力彈簧示意圖
恒力彈簧可按下面的公式進行設計:

式中:b 為彈簧片的寬度;t 為彈簧片的厚度;N 為圈數;D1為簧圈外徑;D2為圓筒直徑;Dn為起始彈簧圈的原有直徑;E 為彈性模量[1]。
由于采用對稱結構,作用在工件上的力相互平衡,不會使工件與頂升氣缸上的負壓吸盤組件產生錯動。
當旋轉臂轉過180°時,使裝在熱切斷器后的小氣缸通氣,把熱切斷器26 前推,將膠帶切斷。為了防止膠帶切斷后膠帶端部在重力作用下下垂,在熱切斷器切斷膠帶前,噴頭24 接通負壓,把膠帶吸附于保持板25 上(保持板上開有若干小孔)。
當把工件放進定位位置對齊后,頂升氣缸15 將工件頂升到膠帶纏繞位置Ⅱ,先是噴頭24 接通壓縮空氣,把膠帶端部吹到工件邊緣,同時,旋轉臂轉動使托板6 上的凸緣脫離限位塊4 的限制,恒力彈簧推動滾輪16 把膠帶粘貼在工件的邊緣,雙輪結構增加了膠帶與工件邊緣的接觸長度,以確保膠帶的粘貼力大于膠帶的松卷力。另外,為了保持旋轉臂在轉動過程中,兩滾輪與工件邊緣接觸,托板6 要能夠在旋轉臂上擺動。
膠帶包邊機原理雖然不復雜,但動作頗多,且有較嚴格的動作邏輯關系,故采用單片機或PLC 進行控制,其動作流程見圖4。值得注意的是,剛開始,由于膠帶與工件接觸的粘貼長度較短,旋轉臂初期不能轉動太快,否則將會出現膠帶與工件邊緣粘不緊的問題。

圖4 控制系統動作流程圖
由于該系統所需轉矩不大,且速度及控制精度要求不高,為了簡化控制,旋轉臂采用步進電機開環控制,僅需在起始位置安裝一個接近開關以消除累積誤差。其他采用氣動驅動,為防止氣缸轉動,所有氣缸均應采用帶導桿的氣缸。
該設計雖然是針對電子行業,也適合其他類似需要包邊的場合。
【1】希格利J E,米什克C R.機械設計通用手冊[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3.
【2】許福玲,陳曉明.液壓與氣壓傳動[M].3 版.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
【3】尚久浩.自動機械設計[M].2 版.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3.
【4】劉海濤,姜海林.一種新的加工橢圓曲線的方法[J].機床與液壓,2010,38(14):15.
【5】南文虎,肖根先,王宏.一種自動定心夾具的設計[J].機床與液壓,2011,39(18):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