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俊霞
(漯河醫學高等??茖W校,河南 漯河 462002)
臨床醫學專業“1+2m”人才培養模式是我校根據鄉鎮社區對醫療衛生人才職業崗位能力的需求和自身辦學特色,進一步深化校院合作、工學結合而建立起來的面向基層培養高素質應用型衛生人才的培養模式[1]。教育模式的改革、教育環境的變化,給畢業生誠信教育帶來了新的課題。針對這種教育模式下誠信教育所面臨的問題,經調查研究后,課題組提出了“三級水平,分層提升”的誠信教育體系構想。一級水平:校內一年級為誠信教育實現誠信意識和誠信行為的積淀階段;二級水平:二年級為誠信教育依托醫院、社會現實的土壤,立足點放在誠信行為、習慣到誠信信念、品格的逐步深化階段;三級水平:三年級生產實習期為誠信情感由外化不斷走向內化的升華階段。筆者就“1+2m”人才培養模式下醫學生誠信教育一級水平的建構,提出了實施策略和具體方案。
首先,誠信教育一級水平建構是基礎,是醫學生誠信意識和誠信行為的逐步積淀階段,所以一級水平的建構成效直接決定著“1+2m”人才培養模式下醫學畢業生的誠信教育水平。同時,誠信教育一級水平構建,應從醫學生踏入校門的第一天抓起,這就像醫學生的誠信教育藍圖上的第一筆,有著重要的作用。其次,誠信教育一級水平建構是畢業生在校接受教育的時期,學生可塑性強,而且這一年的誠信教育最為系統和集中,可有效利用的資源最為豐富。因此,抓好醫學生誠信教育一級水平的建構,可以為今后的誠信教育打下堅實基礎。
2001 年,教育部和衛生部聯合頒布的《中國醫學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強調:“醫學研究的服務對象是人,在醫學教育的過程中必須強調文、理、醫滲透和多學科交叉融合,把醫德和醫術的培養結合起來,加強綜合素質培養?!贬t學生不僅要具備高超的醫術,更要有高尚的醫德。
醫學院校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加強對醫學生入學資格考查,開展誠信品質考查測試。此舉用意主要在于使醫學生從踏入醫學院校的第一天,就深刻感受到誠信意識和誠信品質是對一名醫學生的基本要求。開展新生誠信狀況調查,有針對性地從新生入校開始就開展職業觀教育,增強職業意識,樹立醫學誠信道德理念,并根據新生誠信狀況調查結果,有側重點地開展誠信教育。誠信教育要從學生的思想和心理認知規律出發,增強誠信職業道德教育的心理相容性,激發學生的認同感。
誠信教育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要遵循教育規律,改變以往把誠信教育、醫德教育僅當成一門獨立課程來看待的錯誤思想;改變以往把誠信教育、醫德教育僅看成是教師要承擔的一種教育職責的錯誤認識,樹立將誠信教育、醫德教育全程化、全員化的觀念。讓誠信、醫德進宿舍、進社區、進課堂、進教材、進實驗、進實踐。在宿舍、教室、實驗室懸掛了學生自制的誠信醫德宣傳畫,讓學生時刻銘記醫者的責任;在社區義診實踐服務中,讓學生感悟醫患間真誠相待的溫暖;在定點服務的幼兒園、養老院開展健康知識宣傳、健康體檢中,讓學生體現職業的神圣感、責任感。我們改變以往“運動式”、“暴風雨式”的教育模式,尋求一種“春風化雨式”的誠信教育,讓誠信教育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醫學教育以臨床實踐時間長、實習要求嚴格、服務對象特殊區別于普通高等教育,同時,職業的要求規定了醫學人才的培養必須包括醫療技能的訓練和人文素質的培養。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今天,技術已經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人文素質的培養卻往往被忽視。世界醫學教育聯合會的《醫學教育全球標準》把職業道德界定為醫學生必不可少的一種能力,這種能力包括“知識、技能、態度、價值和行為、保持醫療能力、獲取研究的前沿信息、倫理行為、尊嚴、誠實、利他、服務他人、遵守職業規則、正直、尊重他人”[2]。由此可見,我們應注重醫學教育、醫學職業的特殊性,有針對性地開展醫學生誠信教育。例如在人體解剖課上,教育學生如何莊嚴地對待尸體;在實驗實訓中培養學生嚴謹科學的鉆研態度;在科學研究中保證實驗數據的真實性等。
我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在漫長的歷史積淀中形成了以“仁、義、禮、智、信”為基本觀念的社會倫理傳統。在各種思想文化價值交織的今天,它們依然應該是人們為人處世的精神信條。特別是對于以救死扶傷為職責的醫學生來說,更應該大力弘揚。對醫學生開展傳統醫德教育,要引導他們正確認識傳統醫德中的不足,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而形成“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媸,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的高尚醫德[3]。通過弘揚傳統文化、傳統醫德,深入開展醫學生誠信教育。
結合我校臨床醫學“1+2m”人才培養模式面向基層培養高素質應用型醫學人才的特點,可利用假期組織學生走向基層、走向社區、走向鄉鎮,開展“醫療下鄉”等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了解基層醫療衛生條件、熟悉基層醫療衛生狀況,并與基層人民群眾進行感情的融合和交流,從而更加堅定醫學生服務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的信念。還可以在每年新生入學及畢業生離校、實習生進入實習地時,舉行莊嚴的醫學生宣誓和畢業生宣誓,增強醫學生的職業感和責任感。
從建立以“記錄為主、評價為輔”的學生個人誠信檔案入手,逐步建立起醫學生誠信評價體系[4]。要將醫學生誠信的狀況與評獎、評先、評優、選拔學生干部、學生入黨等結合起來,使誠信的正面力量擴大,使失信的學生受到相應的限制或懲罰,從而形成誠信光榮、失信可恥的良好風氣。
醫療衛生行業是一個極為特殊的行業,關乎人民群眾的安危,關乎千家萬戶的健康。醫學生是未來的醫務工作者,是未來醫療衛生事業的中流砥柱,我們必須開展醫學生的誠信教育,加強醫學生誠信教育的成效建設。只有高度重視誠信教育、有的放矢、與時俱進地開展誠信教育,臨床醫學“1+2m”人才培養模式才能適應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才能培養出德才兼備的“仁醫”。
[1]宋國華,高鳳蘭,王福青,等.以工學結合為主線構建臨床醫學專業MGU(1+2m)人才培養模式[J].中國高等教育,2009(8):108-109.
[2]王一方.敬畏生命:生命、醫學與人文關懷的對話[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
[3]方燕君,鄭曉.加強醫學生職前誠信道德教育的探討[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06(1):50-51.
[4]王洪生.芻議醫學生誠信教育的缺失及重構[J].科技信息,2010(11):14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