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玲,林麗萍
(曲靖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云南 曲靖 655000)
綜合實驗、模擬實驗是近年來全球醫學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建立綜合模擬訓練實驗室,發揮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強調以學生教學活動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已成為教學主流[1]。如何培養既具有扎實兒科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又具備綜合分析處理問題能力的學生是醫學教育者需要思考的問題。綜合實驗是將基礎和專業知識進行有機結合,實驗內容既體現專業特色又注意與實踐應用接軌的實驗教學方法[2]。對我校2009級124名護理專科學生,于2011年下學期開展了兒科綜合設計性實驗教學,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現報告如下。
綜合性實驗是指在學生在具有一定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礎上,運用某一課程或多種課程的綜合知識,對學生實驗技能和實驗方法進行綜合訓練的一種復合性實驗。其目的在于鍛煉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和學生數據處理以及查閱文獻資料的能力[3]。在教學改革中,我們保持原來的教學計劃,只是在兒科護理學課程即將結束時增加了綜合模擬實驗課,將兒科綜合實驗教學分兩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安排的主要內容包括兒科護理學理論知識的系統學習和基本操作技能訓練。理論學習以大班授課方式進行,根據理論學習內容,穿插基本操作技能訓練,理論指導實踐,又通過實踐技能操作來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同時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綜合設計性實驗安排在兒科護理學課程即將結束時,并提前3~4周通知學生準備。
1.2.1 精心選擇實驗素材 實驗素材的選擇關系到綜合設計性實驗課的成敗,大班課的自主設計綜合實驗選題尤其重要。大班課實驗不同于科研課題,其課題不能太專太深,時間不能太長,既要有一定的綜合性,又要有可操作性。一般選擇的實驗課題應該兼顧以下兩個條件:(1)易于開展的、學生易于操作的,且實驗方法是在校內實驗室條件下可行的實驗內容。在兒科學的實驗中,有許多內容都可以作為候選,如:小兒體格測量及評價;奶方配制;混合溶液的配制;10%氯化鉀溶液的配制;小兒頭皮靜脈穿刺;兒科病史采集;臨床病例分析等。(2)實驗內容經過重新設計,綜合部分可行的內容就可達到培養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和擴展視野的目的。我們將124名學生隨機分為12個組,每組指定一名負責人,學生利用已學習的兒科護理學基礎理論知識及基本技能操作,進行綜合實驗課的選題。
1.2.2 周密指導實驗設計 每組學生在明確實驗選題后,教師應指導學生進行實驗設計。首先讓學生完成實驗課題的設計,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到圖書館檢索相關文獻,結合已學習的兒科護理學理論知識及基本操作技能,根據學校現有的實驗室條件,互相協商,共同擬定綜合性實驗課題計劃;其次是總結討論,制訂可行的實驗方案。小組成員在負責人的帶領下,完成實驗課題設計的初稿,并提交給兒科教研室主任,由教研室主任組織全體兒科教師對學生綜合性實驗設計進行討論分析,了解學生設計方法是否科學,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及是否對學生綜合實驗能力的培養有作用;最后組織學生進行討論,進一步修改完善綜合性實驗課題計劃,并確定最終的實驗方案。
1.2.3 嚴謹實施實驗方案 在實施實驗方案的過程中,要求每組負責人認真組織小組成員進行分工合作,嚴格按照最終確定的實驗方案開展實驗。在開展實驗的過程中,有的綜合性實驗需要其他教研室提供幫助,如家兔耳緣靜脈穿刺補液,需要外科及護理教研室提供幫助,因此,實驗分兩個時間段展開。先是在兒科實驗室進行混合溶液的配制及10%氯化鉀溶液的配制,當學生熟練掌握混合溶液的配制方法后,再利用晚自習或周末,在外科實驗室利用家兔耳緣靜脈穿刺代替小兒頭皮靜脈穿刺模型,在護理教師的指導下,模擬兒科臨床靜脈輸液、靜脈補鉀過程。在補鉀過程中,通過調整溶液濃度及輸液速度,讓小組成員仔細觀察家兔的心率變化,從中掌握靜脈補鉀的注意事項。指導教師計劃好綜合實驗課的時間,提前通知小組負責人,由小組負責人召集小組成員協商綜合性實驗的開展事宜,于實驗前一周與指導教師共同制訂實驗時間與場地安排計劃。綜合設計性實驗有別于以往的兒科實驗,以往兒科實驗均由兒科教研室獨立完成,從實驗準備到開展都由教師全程負責,學生參與機會較少。而綜合設計性實驗從準備到開展,均由學生主動完成,教師從中指導,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應用到了不同的實驗操作技術,對實驗過程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從而培養了學生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及協作能力。實驗結束后,學生提交實驗報告及實驗體會。
實驗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4]。通過此次綜合設計性實驗課,我們體會到綜合設計性實驗課有以下優點:(1)有利于實驗資源的綜合利用。傳統的兒科實驗室僅供兒科學、兒科護理學實踐教學使用,實驗室資源未得到充分利用。開展兒科護理學綜合性實驗,在實驗過程中讓學生重溫基礎護理學及其他課程的技能操作,有利于資料共享,提高實驗室利用率。兒科護理學綜合性實驗在原有的實驗基礎上,通過科學地綜合設計,既體現了課程交叉滲透的特點,又體現了實驗創新。(2)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及團隊協作精神。綜合設計性實驗課,從實驗方案的設計、實驗前的準備到實驗計劃的實施,都是以學生為主體,改變了傳統兒科實驗統一的操作流程和要求,每位學生都充分參與了實驗的全過程,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學生從中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實踐動手能力、數據處理能力及查閱資料能力。綜合設計性實驗是以小組為單位,從實驗方案設計到實施,學生既獨立又協作地進行實驗,將單獨學習改為合作學習,個體競爭轉變為小組競爭,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5],培養了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合作精神。(3)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綜合性實驗的開設對教師和實驗人員的專業水平和整體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師不僅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還必須具備熟練的操作技能,了解兒科最新的臨床研究進展,組織設計開展綜合實驗,對學生操作進行具體指導,解決實驗過程中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4)通過綜合設計實驗課,我們發現有些方面有待改進。由于綜合設計性實驗的開展時間安排在學期即將結束時,學生要迎接期末考試,沒有充分的時間準備實驗,從而影響了綜合性實驗的質量;另外,有的小組設計的綜合性實驗中,利用家兔耳緣靜脈穿刺代替小兒頭皮靜脈穿刺模型,實驗難度大,加之部分學生膽小,導致穿刺失敗,從而影響了實驗結果。實驗結束后,學生進行了深入思考,總結了經驗教訓,提出了改進方法,為教師以后的實驗教學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1]楊延桐,李秀杰,文小軍.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深化實驗教學改革[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05(2):198-200.
[2]王智彬.高校實驗教學的改革與思考[J].吉林工程師范學院學報,2005(4):37-39.
[3]周瑾,陳小萍,陳三姝,等.綜合性設計實驗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7(3):262-263.
[4]郭興軍.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教學探索[J].濰坊學院學報,2005(4):153-154.
[5]繩宇,趙雁,張欣.在護理技能教學中實施小組學習方法的實踐[J].中華護理雜志,2004(7):53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