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璽霞
(平涼市第二人民醫院,甘肅 平涼 744000)
對于終末期腎衰竭患者來說,血液透析是腎功能衰竭治療的主要手段之一。初次血液透析的患者心理和身體均有很大變化,常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懼、焦慮、抑郁、絕望等心理障礙[1]。為了使他們能夠順利進入維持性血液透析,我院于2011年6月—2012年6月,對42例終末期腎衰竭患者給予了正確、及時、有效的初次血液透析健康教育,并獲得了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以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腎內科初次行血液透析治療的終末期腎衰竭患者42例為對象,其中男性18例,女性24例,年齡20~75歲,平均年齡46歲,均已建立血管通路,建立內瘺兩例,深靜脈置管40例。
采取一對一的形式與患者及其家屬交談,向其發放宣教資料、健康教育手冊。初次透析患者由于對尿毒癥和血液透析知識的缺乏或者因經濟原因常常無法接受透析事實,往往抱著僥幸心理,想方設法地擺脫透析或減少透析次數甚至拒絕透析。這時,醫護人員要根據患者的受教育程度,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尿毒癥的發生、發展過程,血液透析的目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項等,以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鼓勵新患者與老病友進行交流,吸取老病友的康復經驗,從而逐漸接受透析治療。
由接診護士介紹病區環境,包括主管醫生、責任護士、科主任、護士長的相關情況及透析室的管理制度,血液透析的治療方案、采用的血管通路等,讓患者熟悉治療環境,消除陌生感。
透析治療具有周期長、費用高、依賴性強的特點,患者易產生悲觀、失望及不明原因的情緒波動,如抑郁、焦慮、逆反行為等[2],從而導致生活質量下降。因此,應針對患者的心理反應,對其給予心理指導,并根據患者不同的文化程度,采用不同方式,耐心細致地講解血液透析的方法、效果、注意事項及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等,消除患者的緊張心理,讓患者面對現實,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透析治療。
終末期腎衰竭患者營養不良的發生率很高,嚴重影響著患者的患病率、感染率、死亡率。透析只是對腎功能衰竭的間歇性治療,飲食和液量的控制才是持續性治療[3]。給予患者正確的營養護理,幫助不同患者制訂不同的飲食計劃,并且應選擇優質蛋白質,如牛奶、雞蛋、瘦肉、魚等動物蛋白,限制植物蛋白,如豆制品、堅果類等。補充各種必需氨基酸、鈣及水溶性維生素,限制飲水量、鈉、鉀、磷的攝入,從而改善患者身體功能狀態,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
在身體狀況及病情允許的情況下,鼓勵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患者盡量自理生活,適當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但不能過度疲勞,要注意勞逸結合生活規律,保證足夠的睡眠,防止受涼感冒。
對于中心靜脈置管患者,應做好導管的護理,嚴格消毒,及時更換敷料,保持清潔,防止感染。避免導管扭轉、血栓形成或滑脫。若不小心導管脫落,要立即用紗布壓迫穿刺點,并立即就醫。如出現發熱、寒戰等情形,應立即告知醫師進行處理。對于剛建立內瘺的患者,指導術側肢體活動,以促使內瘺的盡早“成熟”。對已建立內瘺的患者,教會其每日2~3次自我檢測吻合口的瘺管雜音及血管震顫的強弱,講明內瘺的重要性。內瘺側手臂不能受壓、提重物、量血壓、抽血、輸液等,且要保持建立內瘺的部位清潔干燥,以預防感染。
終末期腎衰竭患者常伴有高血壓、貧血等,要向患者介紹降壓藥,促紅細胞生成素及鐵劑的名稱、劑量、作用、用法、注意事項及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4]。要讓患者嚴格遵醫囑按時服藥,特別是降壓藥物,必須長期正規服藥,不能隨便停藥,并要監測血壓。貧血患者要注射促紅細胞生成素,還應注意對藥物不良反應的觀察,并監測血常規。患者在服藥過程中出現不良反應時,應及時通知醫師處理。要指導患者合理用藥,避免使用腎毒性藥物。
終末期腎衰竭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療以維持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他們在精神上和肉體上將承受很大的壓力和痛苦,加上較重的經濟負擔,會使患者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這些問題會對疾病產生負面影響[1]。加強與患者家屬的配合,使其關心、理解、照顧好患者,使患者得到來自家庭、社會的關心與尊重,保證血液透析的順利進行。有研究表明,患者能否安心治療,能否得到有效的照顧和心理支持與家庭密不可分,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統能更好地促進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3]。
通過對42例初次血液透析患者采取個體化、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縮短了醫患、護患之間的距離,增加了醫患之間的信任感,減少了醫患之間矛盾和醫療糾紛的發生。同時改變了患者的不良認知,使患者得到了更多的健康信息,掌握了血液透析的相關醫學知識,避免了許多影響透析的不利因素,從而提高了患者的依存性,使患者從有癥狀的被動透析轉變為無癥狀的主動透析。由于規律透析、合理飲食、營養狀況的改善、藥物的合理應用,減少了患者并發癥的發生,延緩了病情的發展,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
[1]王質剛.血液凈化學[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
[2]張紅梅,駱芬霞.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進行營養管理的臨床觀察[J].中華護理雜志,2001,36(9):654-657.
[3]王愛國,馬蘭妍.家屬健康教育對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現代護理,2009,9(6):93-94.
[4]胡志燕.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3,24(11):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