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力銘
(北京市中醫學校,北京 101101)
職教工作者,尤其是中職護理教師,應把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能力放在教育教學的重要地位,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求新途徑、謀求新思維、尋求新方法,使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能力成為職業教育教學的工作重點。
護理專業學生是未來的白衣天使,身上擔負著“生命至重,服務至上”的責任,因此學生在校內學習過程中,培養良好的合作探究能力能為其養成優良職業品德打下堅實的基礎。
合作探究能力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或在自學過程中能夠自愿地與教師或同學對某一問題進行討論,并主動把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表達出來,與教師或同學進行溝通交流,在討論中逐步形成共識,找出問題的答案或解決的方式、方法的一種能力。
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不僅有利于學生的認知發展,并且通過合作探究情景因素還能促進學生非認知品質的發展,特別有利于學生責任心、人際交往能力的提高。
筆者認為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能力的有效方法是異質分組合作,即根據學生性格、學識、能力的不同,進行有機組合,培訓練習。
每位學生的成長環境、家庭背景、心理素質、智商水平、處事方式都有各自的特定形成因素。因此,不能千篇一律用一個框架來培養學生。如何衡量學生合作探究能力的高低?應根據學生的學識水平和主觀努力程度進行評價。
(1)合作能力強的學生,一般在課業學習上比較有鉆研精神,善于觀察和動腦,有主動交流、探討的愿望。對問題有較清晰的認識和分析,能獨立提出看法,敢于創新,合理接受不同建議和觀點,并善于處理因觀念不同引起的矛盾和爭議。
(2)合作能力一般的學生,主觀上樂于與人商討問題,但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及課業基礎較差,需要取得他人的支持、理解和點撥,但當意見分歧時,常常把握不好自己的觀點,也不太容易接受他人的建議。
(3)合作能力較低的學生,主觀上能夠就某一問題與同學探討,但自身邏輯思維較差,對問題研究熱情不夠,喜歡自己琢磨,不善于溝通交流,對問題的理解也隨自己的意志,不太愿意聽取他人對問題的看法。
因此,要求每位教師必須深入到學生中去了解他們心理發展的階段性特點,解決他們人格方面的成長問題,合理、科學、真誠地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創設積極的探究平臺,培養他們合作探究的精神。
2.2.1 培養組合方式 由于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不同,在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式學習時,要合理調配合作對象,安排探究問題。因此我們將培養方式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強弱型:對于學習興趣濃、合作愿望強、性格開朗的學生,讓他們與在這些方面稍弱一些的學生合作。這樣前者既能提升自我能力,又能帶動他人學習,而后者也得到了幫助,達到了學習目標。如我們在護理實驗課上讓動手能力、學習能力強且性格外向的學生和動手能力、學習能力弱且性格內向的學生合作完成操作,前者總會主動指導后者進行操作練習,而后者也更愿意與前者交流,共同完成操作任務。
(2)互補型:對于學習興趣一般,但愿意探討問題的學生,讓他們和學習興趣濃,不愿探討問題的學生合作,互補完成學習。如在學習“高血壓飲食護理”時,讓學習興趣濃的學生負責前期資料的收集整合,愿意探討問題的學生負責帶領小組成員在這些整合后的資料中探討為什么要給予這樣的護理,找出給予這些護理措施的依據。
(3)平等型:將學習興趣相同、合作愿望相同的學生結合起來。
通過不同的組合式探究學習,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精神和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以后更好地為社會服務打下了基礎。
2.2.2 合作學習的形式(1)長期合作:對自己愿意在一起探究學習的學生,可自愿組成長期合作學習小組,定期、定時向教師告知問題探究的結果,或與教師長期討論學習。
(2)短期合作:自愿組合,只針對個別問題,在一段時間內對問題進行合作學習。
(3)課堂合作:針對教師課堂提出的某個問題,臨時分小組進行探究學習。例如在學習過“缺鐵性貧血疾病的護理”后,就健康教育這個環節,讓學生組成臨時小組,就課堂所學習過的內容設計情景模擬劇,并進行角色扮演,使學生在合作探究中學會靈活應用所學知識內容。
學生在合作探究學習中學會了正確表達自己的思想,包括批評、補充,也包括對對方的贊同、表揚。
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組成了一個“共榮體”,學會了以“組織利益”為重,學會了求同存異的思考方法和處事原則。從不自愿服從到主動地、自愿地協調合作關系。在合作中,建立了友誼,懂得了關愛他人。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容易激發起學生潛在的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