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喜忠
艱苦奮斗是我們的本色,自強不息是我們的脊梁,跨越發展是我們的步伐,做大做強是我們的理想——《邯礦集團之歌》

彈指一揮間,邯礦集團整體改制至今,已經整整十個春秋。十年,僅僅是歷史長河中的一瞬間,而對于邯礦人來說,則是創造歷史的十年、轉型發展的十年、幸福指數快速攀升的十年。站在改制十年的門檻,回望走過的風雨歷程,兩萬名邯礦人既有“敢叫日月換新天”的探索與突破,又有“風卷紅旗過大關”的攀登與跨越,更有“遍地英雄下夕煙”的輝煌與榮耀。
也許數字是最有說服力的注腳:短短十年間,邯礦集團由改制前一個年產煤炭200多萬噸、銷售收入不足10億元的特困企業,發展成為今天的擁有邯鄲、保定、山西三大礦區,具備1800萬噸生產能力、銷售收入達到270億元的大型煤炭企業集團,成為冀中能源集團的主力子公司和全國六大無煙煤生產基地之一。
也許榮譽和光環是最形象的描繪:近年來,邯礦集團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企業信息化標桿企業、全國企業文化建設優秀單位、河北省明星企業、河北省“五一”獎狀、國家AAA級信用等級誠信企業、河北省企業管理創新優勝企業、河北省思想政治工作優秀企業等諸多殊榮。
數字是枯燥的,榮譽是凝固的。然而,數字和光環背后的故事卻異常精彩。回眸歲月,邯礦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班士杰言簡意賅地說:“過去的十年,是邯礦集團持續解放思想、堅持科學發展的十年,是銳意改革創新、倍加奮發圖強、各項工作突飛猛進的十年,是建企以來發展最快、最好的10年,邯礦人在跨越發展的進程中書寫了不斷創造歷史的時代篇章。”
從一個心動的念頭起步
——干就干它個驚天動地,拼就拼它個地覆天翻
當我們回想起10年前那無數個漆黑的夜晚,就會感受到十年后的今天是多么光明輝煌。邯礦集團的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邯鄲礦務局。1985年,全局原煤產量曾突破500萬噸,此后十幾年的產量卻一直在二三百萬噸徘徊,1993年被原煤炭部列為全行業36家特困企業之一。
對于邯礦職工來說,那是一段捉襟見肘的灰暗歲月。當時,企業深陷困境,每年虧損1億多元,拖欠職工工資最多時達8000萬元,相當于所有職工7個月的工資。而當時職工全年人均工資只有4000元,局機關窮得連電費都交不起。每到夜晚,在萬家燈火的邯鄲市中華大街上,只有邯鄲礦務局的辦公樓燈光寥無。
賴以為生的企業淪落到如此尷尬的境地,是邯礦職工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面對困境,不甘落后的邯礦人盼望著早日改變企業的面貌,都憋著一股勁,像沉寂的火山等待著噴發,像初春的江河等待著開凍。用2002年8月上任的邯鄲礦務局黨委書記、局長王社平的話說:“現在是市場經濟,市場不相信眼淚。苦熬不如苦干,窮等不如窮拼,干就干它個驚天動地,拼就拼它個地覆天翻!”
2003年3月24日,邯鄲礦業集團有限公司一屆一次董事會、監事會召開,標志著這個有著45年歷史的老企業邁入改制發展的嶄新階段。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念是實踐的指南。回眸改制十年,邯礦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班士杰說:“邯礦集團改制十年來的奮進歷程,實際上是不斷解放思想的發展過程。”從改制元年“產量翻番,提速進位,全面小康”十年規劃到“打造大集團,提升競爭力,實現企業大跨越”新思路和“跨越發展,五年千萬噸”愿景目標,邯礦集團先后組織開展了三次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冀中能源集團成立后,邯礦集團又適時發起三次解放思想大討論,2008年以“十克服十強化”為主旨,謀劃了“鞏固大本營,堅持走出去,再造新邯礦”的發展目標;2010年以“六破六立”為著力點,催生了“建設三大生產基地,形成三大產業格局,打造兩大品牌,建成冀中能源一流強企”的“3321”發展戰略;2011年通過“百日萬人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為提前一年實現“十二五”規劃掃清了思想障礙;2013年4月開始,以“五破除五樹立”為目的的“三新”解放思想大討論,為實現“五型邯礦、八個一流”奮斗目標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思想的突圍,帶來了實踐的突破。對于邯礦人來說,思想有多遠,路就能走多遠!

云駕嶺礦

陶二礦擴大區建設項目

興縣金地煤業公司
當重組整合成為國企發展大勢,邯礦集團又走在河北省搶抓機遇、資源整合的最前列。回眸改制十年,兩萬名邯礦職工更是深有感觸:大整合帶來了大發展,大集團夯實了百年邯礦基礎。2004年,邯礦集團重組張家口盛源公司,開啟了河北省國有煤炭企業聯合重組的序幕,而后又相繼并購康保、重組涿鹿,2005年12月與邢礦集團聯合重組,成立金能集團,為組建冀中能源集團奠定了堅實基礎。2008年冀中能源集團成立后,邯礦集團西進山西,北進保定,“低成本擴張”之路越走越快,最終形成了擁有邯鄲、保定、山西三大礦區新的發展格局,也為實現“建設一流強企、打造百年邯礦”宏偉目標提供了可靠的資源保障。整合擴張,帶來了經濟總量的飛躍。對于邯礦人來說,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天翻地覆慨而慷”“三軍過后盡開顏”。毛澤東這兩句不同時期的詩句,對于改制十年的邯礦人來說,有著一種異乎尋常的認同感。
從一個心儀的命題落筆
——黑色煤炭的綠色開采之路越走越寬
隨著“十二五”大幕的如期拉開,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命題逐漸明晰,那就是“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作為冀中能源集團舉足輕重的子公司,邯礦集團圍繞“調優結合、科技助推、集約高效、全面升級、科學發展”的總思路,突出“質量、效益”兩大主題,堅持毫不動搖地依靠科技進步、內涵發展、管理創新推進企業發展,有效提升了企業發展質量和效益,使得黑色礦山的綠色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十年來,邯礦人有一個共同的感覺:調優結合出效益。邯礦集團及時把握國家產業政策方向,對非煤產業“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短短幾年時間就使物流產業年營業收入達到200億元,占全公司銷售收入的65%以上。十年來,邯礦集團煤炭主業做大做強,非煤板塊穩中有進,現代物流跨越發展,三大產業鼎足支撐格局初步形成,企業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同時,邯礦集團大力實施精煤戰略,使原煤洗選加工能力達到千萬噸,精煤年產量從201.7萬噸增加到700萬噸,精煤產出率達到63%。另外,邯礦集團啟動了山西汶水煤—焦—電—化—建循環經濟園區建設,打造出云駕嶺礦和陶二礦兩個煤—電—熱力以及金華公司的煤—焦—電產業鏈,提高了產品附加值。
十年來,邯礦人有一個共同的感悟:管理深處有黃金。邯礦集團堅持以推行精細化管理為主線,有機融合預算管理、成本管理、對標管理和風險管理,修訂完善制度217項3000余條,完善工作職責和崗位職責480項6000余條,建立了各專業、各層面、各條塊工作標準、業務流程和工作規范。在邯礦集團層面開發了設備管理信息化系統,先后推行了“三集中一統一”管理等自動化系統;推行分層次績效考核制度,建立健全績效考核體系,全面建立“工作標準化、創新制度化”對標管理機制,穩步提高企業管理效能;強化安全管理,打造了百項礦井質量標準化“精品示范工程”。目前,邯礦集團有9對生產礦井達到一級質量標準化水平,4個礦被命名為“國家級質量標準化煤礦”。
十年來,邯礦人有一個共同的感受:科技也出生產力。邯礦集團持續加快技改步伐,改進采掘工藝,完善六大系統,“一通三防”、瓦斯治理、頂板管理、防治水等一批安全技術成果推廣應用,明顯改善了礦井作業環境,并創出建企54年來最長安全生產周期。在邯鄲百里礦區,充填開采、薄煤開采、沿空留巷、沿空掘巷等新工藝不斷完善,提高了煤炭資源回收率,解放了上億噸呆滯煤量;成功研究和擁有了一批在全國處于領先水平的核心技術,耦合讓均壓、深部高地應力巷道支護等新技術普遍推廣;完成技術創新項目1120項,獲得國家獎1項,獲得專利5項,獲得省部獎14項,累計創造經濟效益5億多元。
十年來,邯礦人有一個共同的感慨:黑色煤炭也能綠色開采。作為河北省節能減排雙“三十”重點企業,邯礦集團以低碳環保、綠色生產為目標,大力推進節能減排,推動高

邯鄲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班士杰(右)春節前走訪慰問老干部

邯鄲礦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韓福明(左)向基層單位發放煤礦知識書籍

集團公司工會檢查團定期檢查職工食堂的伙食
十年砥礪磨一劍,大筆縱橫寫春秋。改制十年,邯礦集團與時代同步,在企業的發展史上寫下了可歌可泣的輝煌篇章。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兩萬名邯礦人瞄準“打造五型邯礦、實現八個一流”的現階段奮斗目標,為實現“建設一流強企,打造百年邯礦”偉業,大踏步地奮進在“不斷創造歷史”的新征途,努力開創著更加燦爛的明天!耗能、高污染設備更新改造,建設“綠色生態礦山”。近五年來,邯礦集團累計投入資金4.48億元,完成重點工程71項,累計實現節能量114446噸標準煤,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煙粉塵排放分別減少1564噸、240噸、393噸,年年提前超額完成節能減排簽狀目標,榮獲了全國煤炭工業節能減排先進企業、河北省“十一五”節能減排“雙優”單位、邯鄲市節能減排實績突出企業等榮譽。
邯礦人升華低碳理念,落筆綠色命題,讓煤礦在低碳中科學運行,使綠色生態邯礦矗立在冀南大地,并開啟了轉型跨越、科學發展的新征程。
從一個心酸的故事開始
——芝麻開花節節高的幸福指數
在改制前的邯礦,有一個舍命不舍錢的心酸故事,震撼了當時的領軍人物王社平的心靈。一位礦工攢了半年的班中餐票,到雜貨鋪換了一口缸,請了兩天假,扛著缸翻山越嶺往離礦30多里地的涉縣家里送。當他在太陽落山前邁進家門時,卻因太累太餓把缸摔成了碎片。這時,懊惱不已的他顧不上和家人親熱,扭頭便向礦上疾奔而去,要在天明前趕上6點的班,把損失補回來。結果,命運和他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為了補回一口缸的損失,他把一條腿丟在了井下。
聽后唏噓不已的王社平決心不讓這樣的故事延續下去,要為企業和職工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讓職工有飯吃、有錢花、過上好日子”的質樸愿景,也成為改制十年來邯礦集團歷任領導班子成員共同的責任和使命。
隨著企業的發展和實力的不斷提升,邯礦集團堅持人本理念,大力實施民生工程,積極為職工辦好事、辦實事,使廣大職工充分享受企業的發展成果,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企業發展,職工為本。邯礦集團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辦企理念,圍繞“建設一流強企,打造百年邯礦”的戰略目標,實施“萬名職工素質攀升”工程,參與職工達6500余人次,掀起了“學技術、提技能、練本領、當尖兵”的熱潮,榮獲了全國煤炭行業職業技能大賽優秀組織獎;充實了“冀中能源書柜”,新添書籍32種1萬余冊,方便了職工學習“充電”;開展提質增效“奪旗爭星”主題實踐活動,掀起勞動競賽熱潮,選樹了一大批技術狀元、技術標兵和創新能手;立足邯礦的搏進文化建設提檔升級,唱響“挺進世界500強,更好更快建強企”的主旋律,把邯礦人的心攏在一起。近年來,邯礦集團13個礦廠先后榮獲“河北省AAA級勞動關系和諧企業”稱號。
職工的心,企業的根。邯礦集團始終堅持企業發展與共建共享相結合,大力實施民生工程,推進和諧幸福礦區建設。近年來,職工年均收入以18.5%的幅度遞增,2012年職工年收入突破6萬元,比改制之初的2003年提高近5倍;努力改善職工生活條件,累計投資近億元,全面改造礦區供水系統,新建3座生活用水凈化軟化處理廠,改善了礦區的吃水條件;提高營養餐補標準,職工宿舍實現了公寓化管理,提高職工住房公積金提取比例,落實了新中國成立前參加工作人員的醫療待遇,為五七工、家屬工辦理了養老保險;“一幫一”送溫暖、金秋助學、大病醫療互助等扶貧助困活動堅持不斷,使困難職工家庭得到及時救助;啟動實施了建企以來規模最大的“兩區”改造工程,使7024戶家庭喜圓安居夢;累計投資360萬元,新建5個休閑娛樂廣場,為職工休閑娛樂提供了場所;舉辦了迎新春京劇戲曲歌舞大型演唱會、“歡歌盛夏·唱響邯礦”消夏晚會廣場活動、“安全·幸福·家”演講以及羽毛球、籃球系列比賽等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豐富了職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近年來,邯礦集團先后榮獲全國煤礦體育工作先進單位、河北省職工文化建設先進單位等榮譽。
這里還有一個充滿溫暖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邯礦集團康成礦準備區職工程學東。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曾經是一名協議工的程學東也不斷成長,由班長被提拔為跟班副區長。2011年9月,他中學畢業的兒子程海順被企業安排到中國礦大就讀。前不久,他又搬進了康城礦區“紫金苑”一套88平方米的棚改新房。住在寬敞明亮的新房里,他由衷地感受到了“三喜”臨門的幸福。其實,這只是邯礦集團兩萬余名職工的一個縮影,改制十年企業跨越發展取得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邯礦集團把職工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正在向著建設和諧型礦山大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