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輝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沈陽市沈北新區區委組織部通過固化黨建工作責任,強化基層組織建設,深化工作載體創新,深度聚合新區發展“正能量”,為實現區委、區政府提出的“二次飛躍”發展規劃,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證。
一是建立“聯述聯評聯考”制度。把基層黨建和黨建推動“二次飛躍”工作作為述職、評議和考核的重要內容,固化責任,切實增強黨建指導“二次飛躍”工作的組織引領,形成了相互促進、整體推進的黨建工作新格局。
二是建立基層黨建工作聯絡制度。完善了《全區社區幫扶工作方案》,要求各幫扶指導單位不僅幫助社區開展黨建工作,還要結合“二次飛躍”發展規劃切實幫助基層解決實際問題,幫助研究和制定黨建工作和經濟建設的總體規劃和階段性工作計劃,明確目標任務及具體要求,落實目標管理責任制。
三是建立基層黨建問責制度。對基層黨組織抓基層黨建和黨建推動“二次飛躍”工作情況進行專項考核,考核結果納入全區總體考核評價體系。尤其是對領導班子、領導干部的綜合考核,適當加大該部分考核分值,在全區進行大排名,作為年終評先評優、評價黨組織書記的素質能力和選拔任用、考核獎懲的重要依據。
強化基層組織建設,全面夯實“二次飛躍”社會基礎
一是干部隊伍整體素質得到不斷提升。將黨的十八大精神與“二次飛躍”目標任務相結合,制定了《十八大精神輪訓活動方案》,對基層黨組織書記進行分批輪訓,強化了隊伍素質。結合創先爭優活動長效機制,健全了《基層黨組織和黨員承諾踐諾工作制度》,激發了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參與“二次飛躍”的工作熱情,提高了凝聚力、創造力和戰斗力。
二是農村社區的黨建基礎性功能得到不斷完善。涉農社區“一聯雙包”和“四方承諾”的各項幫扶措施得到有效落實,共解決制約農村發展問題100余個,注入資金200余萬元,完成落實政策、協調資金等承諾97項。
三是城市社區的黨建服務功能得到不斷拓展。通過強力推行“三有一化”建設,構建區域化黨建格局,實現了有人管事,有場所議事。截至2012年底,社區共有各類用房總面積32495㎡,平均691㎡;專職工作者482人,大專以上學歷占94%。
四是非公企業的黨建推動作用不斷顯現。以“一個支部一個堡壘,一個黨員一面旗幟”活動為基本載體,“共產黨員工程”推動了沈北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黨組織和黨員提出合理化建議103個,開展技術革新項目24個,解決生產工作中的難點重點問題124個,解決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153個,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900多萬元。
一是深化體制改革。建立新型體制:推行經濟區與街道辦事處合署辦公的扁平化行政組織模式,將發展經濟職能集中到經濟區,將社會管理職能集中到從街道轉化成的社會管理服務中心,使分工更專業,責任更明確。推行全員競聘:將街道領導職數和崗位重新核定設置,全面實行“檔案封存、全員競聘、績效考評、獎優罰劣”的用人新機制,對全體干部和職工按照工作業績和貢獻大小進行量化績效考核,考核結果與工資相聯系,并作為評先評優和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據。
二是創新社會管理。借鑒近年來后進村整頓和其他`區(縣)的成功經驗,把“基層群眾路線”作為創新工作的突破口,不斷強化社會管理。深化社區幫扶:通過建立社區幫扶工作三年規劃,區級領導聯社區、區直部門出資出力幫社區、派駐干部常年蹲點包社區,全力幫扶社區解決實際問題。截至2012年底,全區各級黨組織開展社區幫扶指導594次,落實幫扶措施310項,幫扶困難群眾款物合計達55萬余元,引進農業項目39個,吸引各類投資達2億多元。深化為民服務:以基層組織建設年“三幫扶三推進”和“黨員領導干部直接聯系群眾”活動為載體,深化推進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工程,全區近千名機關干部深入基層一線開展為民服務,為群眾代辦各類服務事項38637件,幫助基層解決實際問題12891個,為貧困家庭捐款捐物合計3萬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