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常馨予
社區黨支部書記,官兒不大,但事兒不少,且樣樣勞神,因此人們賦予其“小巷總理”的雅號。能有條不紊地干好這份工作可不是件容易事兒,但白金霞做到了。
這位阜新市海州區西山街道雙躍社區黨支部書記,走馬上任三個年頭,硬是把這個全阜新市最大、卻含有多個物業棄管小區的社區“拉扯”得一團和氣,各種榮譽牌匾掛了滿墻。春去秋來,瑣事萬千,這個許多人不當回事兒的“芝麻官兒”,白金霞卻當得風風火火。
白金霞是2007年走上社區工作崗位的。在有些人的眼中,社區主任就是個干些“雞毛蒜皮”事情的人,雖然整天忙忙碌碌的,但也脫不開“家長里短”的實質。可白金霞不這么認為:“社區工作沒有小事。”在白金霞的眼里,一個“好的社區”,從一定角度來講,是和諧社會的縮影——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社區,而很多情況下,政府職能不會很有效、更直接地滿足居民所需,這就要求社區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務、信息通報、就業咨詢等內容,需要更加完善自己的服務機制和管理模式來適應市場和居民的需求。
帶著這樣的信念,白金霞從上崗的第一天起,就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
在開源社區工作時,白金霞就帶領社區工作人員建立了“愛心家園”,幫扶50多戶貧困家庭解決孩子上學、老人看病陪護、生活照顧等問題。2011年5月,白金霞被調到雙躍社區擔任黨支部書記。管理這么一個含有2700余戶、7800余位居民的社區,白金霞既沒有豪言壯語,也不求轟轟烈烈,她注重的是工作扎實、認真、周到。當白金霞看到幾個被物業棄管的小區里垃圾滿地卻無人問津時,她第一時間走訪了原業主委員會的成員,就小區物業棄管、如何再管理等問題征求了意見,并和社區班子研究決定,重新成立業主委員會。“社區的城建衛生是最基本的服務,搞不好,就是打我的臉!”她態度堅決地說道。
為了把老百姓真正擁護的人選上來,白金霞和社區干部用了十幾個晚上逐樓、逐單元到居民家中了解情況,推薦候選人。就這樣,三個棄管小區相繼成立了口碑過硬的業主委員會。現在,這三個棄管小區的業主委員會都在發揮著作用,有的是自主管理,有的已經聘來了物業公司進行管理。
白金霞的這種執著勁兒用在了方方面面。為了更好地服務社區居民,白金霞實施了一系列“創舉”。她建起“社區公益互助站”,把居民家閑置的物品“盤活”,流轉到有需要的困難家庭;創建了千余戶居民加入的“陽光雙躍”QQ群,實現了“QQ一點,辦事不難”的服務新模式;命名10個黨員示范樓,建立社情民意網格化管理系統,網格員和樓長走家串戶為群眾貼心服務。這些舉措的實施,為群眾解決了很多實際問題,贏得一致好評。
在白金霞眼里,社區是一片天地,只要堅守為公理念,堅持為民之心,“芝麻官兒”也能干出大事業。
每一個社區都存在著一些困難戶,組織捐款、自掏腰包是常見的善舉,白金霞惦記的是,怎樣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社區里有一位老黨員去世了,他的老伴沒有退休金,連取暖費都無法支付,生活一度陷入窘境。白金霞聽說之后,馬上趕到老人家里看望,并且利用午休時間跑到供熱一所,找到所長說明情況。所長被白金霞感動了,派人破例打開了老人家的供熱閥門,送去暖氣。忙完這些,白金霞又主動和街道領導聯系,解決了老人家的低保問題。
類似這樣的困難,白金霞不知解決了多少。她認為,做這些事情都是分內之事。為了幫助社區貧困家庭實現再就業的愿望,白金霞利用業余時間給一家私企(佰富順心食品有限公司)擔任工會主席,條件是——“自己不拿一分錢,但有零活兒想著給咱社區!”
于是,這家廠商的零活被雙躍社區的貧困戶包了下來。像中秋節時,這家公司就把月餅盒包裝加工的活兒就交給社區貧困戶,有的貧困戶家里人手多,一晚上可以疊300個月餅盒,如果按每個盒子5角錢計算,一晚上能賺150元錢,這對貧困戶來說可是一筆不小的創收。
多年的社區工作讓白金霞領悟到:為百姓解憂、為居民謀福,是一名黨的基層組織書記必須肩負的使命。白金霞根據社區直管黨員的特點和群眾的需求,成立了8支黨員志愿者服務隊,設置了“黨員奉獻責任區”、“黨員先鋒模范崗”,搭建起了黨員活動平臺,共為社區辦實事好事130余件。
白金霞還經常發動轄區單位和社區黨支部聯合開展扶貧幫困活動。3年來,累計捐款捐物5萬余元,共幫助100多戶貧困家庭解決孩子上學、老人看病陪護、生活照顧等問題。社區在“熱心”的籠罩下,變得更加和諧、安寧。
黨的十八大結束后,作為黨代表的白金霞在海州區成了名人。本來就沒有休息日的工作,更是“錦上添花”,疏通下水、高齡產婦產檢、鄰里糾紛……更多的瑣事找到她頭上,有些人甚至來自其他社區,理由很簡單:“你是黨代表!”
對此,白金霞永遠是報以溫和的笑容。“黨代表工作室”成立后,白金霞堅持每周專門拿出一天時間來處理百姓生活中的“疑難雜癥”。白金霞坦言,現階段的她,使命感更強,肩上的擔子更重。“從事社區工作,我從沒想過自己要什么,但一定是要干凈做人,清白做事。但作為一名基層黨代表,我必須履職盡責,不辜負人民的期望。”她說。
如今的雙躍社區有老年活動室、乒乓球隊、籃球隊、合唱團、手工編織隊、便民照相館……居民的生活豐富多彩。但白金霞心里有數,許多地方還有待改善。
“我們今年準備協調相關部門,改善辦公用房狀況,建一個含有棋牌室、日間照料室的大社區辦公室;同時選拔一些素質高、會管理又善于化解矛盾的‘復合型’人才充實到服務社區的崗位上……”
社區是社會的基層細胞,是與群眾緊密聯系的橋梁與紐帶。白金霞認為,作為一名社區工作者,最后工作的落腳點還是為居民服好務:“我們的目標就是通過建設一個和諧的社區環境,培養居民的社區歸屬感,緩解人們的社會壓力,并為大家帶來社會安全感,提高人們的生活滿意度。”
人生的價值在于奉獻而不在于享受,人生的榮譽在于業績而不在于權貴。白金霞這位“小巷總理”用她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位最基層干部的為官哲學,那就是——服務居民、無私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