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廣州南沙新區城市規劃結束公開征詢意見。這張“城變”藍圖,清晰地勾勒出南沙未來20年的模樣。瞄準再造一個新城,21個戰略性基礎設施項目正全速開工。2012年9月6日,國務院批復《廣州南沙新區發展規劃》,賦予南沙深化粵港澳全面合作,打造粵港澳優質生活圈、新型城市化典范等重任。
自1992年國務院批復設立上海浦東新區以來,我國已設立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重慶兩江新區、浙江舟山群島新區、蘭州新區以及廣州南沙新區共6個國家級新區。
獲批時間:1992年10月11日,國務院批復,設立上海市浦東新區;2005年6月,國務院正式批準浦東新區進行綜合配套改革試點。
定位及目標:圍繞建設成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功能區的戰略定位,在強化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的環境優勢、創新優勢和樞紐功能、服務功能方面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努力建設成為科學發展的先行區、“四個中心”(國際經濟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國際航運中心)的核心區、綜合改革的試驗區、開放和諧的生態區。
獲批時間:2006年5月26日,《國務院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有關問題的意見》批準濱海新區成為繼上海浦東新區之后,中國第二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2008年3月13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天津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的批復》,原則同意這一方案,天津濱海新區發展改革、開發開放出現新的局面。
定位及目標:依托京津冀,服務環渤海,輻射“三北”,面向東北亞,努力建設成為我國北方對外開放的門戶、高水平的現代制造業和研發轉化基地、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逐步成為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環境優美的宜居生態型新城區。
獲批時間:2010年5月5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同意設立重慶兩江新區的批復》,批準設立重慶兩江新區。2010年6月18日,兩江新區正式掛牌成立。
定位及目標:作為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根據國務院的批復,中央賦予重慶兩江新區五大功能定位: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的先行區、內陸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長江上游地區的金融中心和創新中心、內陸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科學發展的示范窗口。
獲批時間:2011年6月30日,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浙江舟山群島新區。舟山群島新區是首個以海洋經濟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
定位及目標: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的先導區、海洋綜合開發試驗區、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發展目標:舟山群島新區將建成中國大宗商品儲運中轉加工交易中心、東部地區重要的海上開放門戶、中國海洋海島科學保護開發示范區、中國重要的現代海洋產業基地、中國陸海統籌發展先行區。
獲批時間:2012年8月20日,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于同意設立蘭州新區的批復》,同意設立蘭州新區,原則同意《蘭州新區建設指導意見》。
定位及目標:西北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國家重要的產業基地、向西開放的重要戰略平臺和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帶動甘肅及周邊地區發展,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促進我國向西開放。發展目標:到2015年,蘭州新區城市框架及相關配套服務體系基本建成,交通及市政設施相對完善,生態環境顯著改善,具備較強的集聚效應和要素資源吸納能力,產業集聚發展,初步探索形成以城帶鄉和欠發達地區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新模式。到2020年,基本建成特色鮮明、功能齊全、產業集聚、服務配套、人居環境良好的現代化產業新區。
獲批時間:2012年9月6日,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廣州南沙新區發展規劃》。
定位及目標:立足廣州,依托珠三角,連接港澳,服務內地,面向世界,建設成為粵港澳優質生活圈和新型城市化典范、以生產性服務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新高地、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綜合服務樞紐、社會管理服務創新試驗區,打造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
(綜合人民網、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