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
在山東能源肥城礦業集團曹莊礦,人們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動力,倡導“黑色煤炭、綠色開采”,通過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消耗,將傳統的煤礦生產推上了綠色發展平臺,實現了企業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雙贏。
在礦區,有一種固體廢棄物叫煤矸石,不僅占用土地,而且污染環境。現如今,曹莊礦卻讓它變“廢”為“寶”,重回大自然。
“我們實行的似膏體充填開采技術,就是利用煤矸石粉、粉煤灰和膠固劑,通過充填管道輸送到井下工作面采空區,形成以高強度、低壓縮率似膏體為主的覆巖支護體系,有效解決了礦壓顯現、煤層底板破壞造成的突水威脅,置換出煤炭,實現安全開采。”曹莊礦總工程師崔建忠介紹說。
作為一個有著近50年開采歷史的老礦井,曹莊礦煤炭資源日益枯竭、井下生產接續緊張、受水害威脅嚴重等不利因素日益凸顯。為有效破解影響發展的難題,曹莊礦相關部門經過多方調研論證,在肥城礦區率先實施了“礦井承壓水體面充填開采工程”,不僅延長了礦井的開采壽命,而且實現了矸石不上井、重回大自然的“綠色開采”模式。
“目前似膏體充填流速可以達到每秒2.6米,每小時可充填80多立方米。自2010年9月實施充填開采以來,我們已經成功充填采空區20萬立方米,安全采出受水害威脅的煤炭26萬噸。”就此項工程產生的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礦長李明君欣慰地說。
礦井水本是污染源,可是一旦利用好了,它又能變成一種寶貴的資源。
隨著礦井開拓工程的不斷延伸,曹莊礦礦井水疏排量和地下水抽排量日益增多,排污費、電費和水資源使用費支出不斷增加。過去,礦井水排出礦外,煤泥回收量不足25%,既造成了資源浪費,又對周圍環境產生了污染。
為了實現“黑色煤炭、綠色開采”,曹莊礦圍繞礦井水的污染治理和資源回收展開工作,先后淘汰和關閉了一批資源浪費嚴重、工藝技術落后的陳舊設備,建立了井下礦井水處理補給系統,增設了補水泵房和供水管路,有效降低了礦井水處理費用。同時,曹莊礦將升井后的礦井水用作洗煤用水,既解決了水資源緊張問題,又根治了礦井水污染。通過對洗煤廠實施技術改造和煤泥水回收再利用,曹莊礦每年可回收煤泥18萬噸,凈化處理后的礦井水用于綠化灌溉,每年可節約清水100多萬立方米,創造直接經濟效益3000余萬元。
針對礦井戰線長、設備多、噸煤電耗居高不下的實際,曹莊礦進行了節電優化設計,實現了用電計量全覆蓋。
在輸送分配環節上,曹莊礦重點抓好礦井電能的計量監測管理,通過井上井下的231個計量點,時時掌握用電數據,對集中供電系統合理控制峰谷,堅持分時用電,最大限度地減少電能損耗。在使用環節上,曹莊礦層層分解用電指標,實施單機用電考核和每班用電考核,并與個人薪酬掛鉤,同時抓好高耗能設備的節能技術改造,重點對耗電量大的礦井提升、通風、排水、壓風等設備進行變頻改造,月均節電5.8萬度,降低電費支出18.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