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霞
《勞動法》明確規定,工會組織是職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工會維權機制,就是工會在履行基本職責的過程中,以促進和諧社會為目標,積極整合和借助社會力量,對職工的合法權益實施有力維護,實現工會職能作用的最大化發揮。
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侵犯職工合法權益的事件屢屢發生,而工會維權的力量遠遠不能滿足職工對維護其合法權益的迫切愿望,促進工會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就顯得尤為重要。一是要主動匯報,求得公司黨政支持。實踐充分證明,黨政的重視和支持,是做好工會工作,尤其是做好職工維權工作的重要保證。工會要深入基層,深入職工,加強調查研究,摸清職工的所思、所想和所盼,及時反映職工的要求和呼聲,提出解決職工存在問題的合理建議,為黨政解決職工群眾所面臨的問題提供依據,充分發揮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作用。二是要重視源頭參與,對涉及職工重大維權事項的問題,由工會代表通過提交議案、提案的方式,解決相關維權問題。近年來,我們在基層,多次調研,針對公司職工同工種不同薪的情況,進行認真走訪,掌握了第一手資料,退管部工會積極向公司反映,協同公司人力資源部對此問題引起高度重視,把維護職工合法權益落到了實處。三是借助新聞媒體對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工作的支持與配合,建立起提前介入參與維權事故監督的“綠色通道”,為維權工作提供了良好的輿論氛圍。增強職工依法維護自身權利的意識,提高職工通過合法方式維護自身權益的本領,引導職工通過工會代表合法維護其合法權益,為職工隊伍和社會的穩定奠定了基礎。
維權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社會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要做好這些工作,單靠工會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具體要做到“三管齊下”:一是積極求得公司行政財政撥款;二是爭取社會各方贊助;三是加大工會經費的投入。工會不但要維護企業職工的合法權益;包括維護困難職工的合法權益,又要維護高學歷、高職稱、高技能“三高”人員的合法權益。總之,不論從事何種職業、在何種工作崗位的人員,只要合法權益受到侵害,都要得到積極的援助。使維護工作深入到各個角落,使維權工作成為實現以人為本、建立和諧社會的有力體現。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建立和諧社會,工會要積極采取有力措施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保證職工隊伍的穩定。要積極引導職工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開展技術革新、技術比武、技能大賽、合理化建議等活動,主動服從服務于公司經濟建設發展大局,努力為地方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作出貢獻。
近年來,退管部工會始終堅持職代會的規范運作,把職工的呼聲和建議放到首位,大力推進平等協商和簽訂集體合同工作,把工資協商和事關職工福利待遇、安全生產、衛生防病等內容納入其中,解決勞動關系中最要害、職工群眾最關心的問題,穩定了職工隊伍,企業的效益和職工的收入實現了共贏;要加強勞動糾紛調節工作,建立健全工會法律援助隊伍和運作機制。加強工會維權機制建設,重視制度建設,特別是制度創新;要擴大制度的覆蓋面,提升制度的運作質量和實際效果;要建立工會維權制度與相關保障制度,組織職工學習法律、法規,使職工能夠通過法律手段達到自覺維護合法權益的目的。
源頭參與,依法維護,是代表和維護工人階級的利益,維護職工群眾的勞動權益和民主權利最有效的武器,是工會工作的保障與基石。加強源頭參與,依法維護職工和工會的權利,是黨領導的中國工會運動不懈的追求。
廣大職工需要通過自己的組織表達和維護自己的具體利益,黨和政府也需要工會經常反映職工群眾的意見和要求,幫助黨和政府改進工作。因此,維護職工群眾的合法利益和民主權利,既是職工群眾對工會的要求,也是黨賦予工會的任務。工會不但需要保護廣大職工的利益不受侵害,也需要代表職工參與協調社會利益關系,緩解社會矛盾。這是新時期工會工作的一項重要社會職能。
工會代表和維護職工群眾具體利益工作的重點應放在勞動、工資、物價、住房、社會保障、職工福利、職工教育、安全生產、勞動衛生、勞動保護、文化體育娛樂等政策、法規的研究制定方面。這些問題涉及職工生活、工作、學習、休息等多方面的權益,有些具體的問題看似小事,但對職工來說則是大事。工會代表和維護職工群眾具體利益,一方面應重視參與研究社會經濟政策工作,另一方面還應叢實際出發,切實關心職工群眾的生活。
總之,工會代表了職工群眾的具體利益,職工群眾通過工會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要求,經常保護同廣大職工群眾的密切聯系,有利于黨和企業改進工作。這也是使工會真正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的基礎,是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