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紅梅 席亞萍
1.永州市第二中醫院,湖南 永州 425006;2.東安縣人民醫院,湖南 永州 425006
中草藥對耐藥與非耐藥菌株抑菌活性的對比分析
鄧紅梅1席亞萍2
1.永州市第二中醫院,湖南 永州 425006;2.東安縣人民醫院,湖南 永州 425006
目的探討和研究五倍子等十二種中草藥對耐藥與非耐藥菌株抑菌活性的對比分析。方法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球菌以及耐萬古霉素腸球菌這四種菌株進行重要抗菌試驗試管法的測定,進行最低抑菌濃度的統計和記錄。結果五倍子、黃連、大黃、黃柏、黃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有較強的抑菌作用;五倍子、黃連、黃柏、白頭翁、大黃以及敗醬草對腸球菌和耐萬古霉素腸球菌有著較強的抑菌活性。結論此十二種中藥材對于以上四種菌株有著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是對于耐藥菌株和非耐藥菌株并無明顯的差異。
耐藥菌株;非耐藥菌株;最小抑菌濃度;中藥;抗菌效價
中藥材中有許多藥物都有著抗菌消炎的作用,雖然其作用機制尚未十分明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且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相較西藥而言較低,此外,更值得一提的是,這些中藥材的成分較為復雜,能夠對菌株的多個環節產生作用,因此使菌株不容易產生相應的耐藥性。為了探討和研究五倍子等十二種中草藥對耐藥與非耐藥菌株抑菌活性的對比分析,筆者對該院2008年4月—2010年4月期間住院患者的檢驗標本進行了相關的實驗,對五倍子等十二種中藥材進行了相關實驗,現報道如下。
采用杭州會兒儀器設備有限公司所提供的DNP-9082型電熱恒溫培養箱、由常州諾基電子器械有限公司提供的SW-CJ-1FD型醫用超凈工作臺以及產自瑞士的XP6型分析天平。
選取五倍子、黃連、大黃、黃柏、黃芩、蒼術、白頭翁、連翹、紫菀、敗醬草、金銀花、通草這十二種中藥材進行相關實驗。此12種中藥材均由我院中藥房提供。
分別選取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腸球菌及其它們的耐藥菌株,即金黃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球菌以及耐萬古霉素腸球菌。以上菌株從我院2008年4月—2010年4月期間的住院患者的檢驗標本中提取,在進行試驗之前對4種菌株分別采取了不同的形態、染色性、生化反應和抗原性的鑒定。
1.4.1 藥液提取 采用2次煮沸的方法進行藥液提取[1]。先稱取中藥材300g,放入1L蒸餾水中進行浸泡,浸泡時間為30 min。之后將蒸餾水連帶藥材一起用武火煮沸,保持水面沸騰文火煮30 min,之后將藥渣過濾,保留藥液,將藥渣再加入500 mL蒸餾水煮沸,文火煮30 min之后濾除藥渣。將兩次藥液進行合并之后濃縮為300 mL藥液,調整pH為7.4~7.6。置于離心管,將轉速調整為4000 r/min進行離心10 min。之后對藥液進行高壓蒸汽滅菌后制備為實驗藥液。12種藥材均分別采用此種方法進行制備,并分別存放。
1.4.2 菌液制備 在無菌的條件下利用接種環將4種菌株分別接種于瓊脂斜面培養基中,在37℃的環境中培養24 h;之后利用接種環傳種于無菌肉湯培養基,再培養18 h;然后再將培養的菌株傳種于無菌肉湯繼續培養6 h備用。在進行試驗前將菌液濃度按1∶1000稀釋[4]。取12種不同藥液的提取液分別和4種不同的菌液進行混合,采用中藥抗菌試驗試管法進行實驗[2-4]。將實驗結果分別進行記錄并統計分析。
使用SPSS13.0軟件對以上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數據以()來表示,組間比較則采用t檢驗;計數量以百分比顯示,組間比較使用χ2來檢驗。
從實驗結果可以看出,五倍子、黃連、大黃、黃柏、黃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有較強的抑菌作用;五倍子、黃連、黃柏、白頭翁、大黃以及敗醬草對腸球菌和耐萬古霉素腸球菌有著較強的抑菌活性。具體實驗數據見表1、2、3。

表1 12種中藥材抗菌實驗材料統計(藥液、菌液)

表2 12種中藥材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統計

表3 12種中藥材對腸球菌和耐萬古霉素腸球菌的抑菌活性統計
最近幾年,中醫的優越性與重要性開始得到人們的關注,臨床用藥也開始加重中藥比例,中西醫結合治療臨床疾病更是盛行。中藥的種類有很多,有我們日常少見的名貴中藥到家庭常見的一般藥材。中藥種類中有絕大部分藥材都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但臨床研究發現其作用機制尚未十分明確,但其藥用價值是不可忽視的,且與西藥相比,中藥的不良反應較少。更重要的是這些中藥材的抗菌效果并不因為某種菌株的耐藥性的增強而減弱。從以上統計數據我們可以看出,五倍子、黃連、大黃、黃柏、黃芩、蒼術、白頭翁、連翹、紫菀、敗醬草、金銀花、通草12種中藥材對于金黃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球菌以及耐萬古霉素腸球菌這四種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活性抑制作用,而且五倍子、黃連、大黃、黃柏、黃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有較強的抑菌作用;五倍子、黃連、黃柏、白頭翁、大黃以及敗醬草對腸球菌和耐萬古霉素腸球菌有著較強的抑菌活性。該研究顯示,雖然同一種藥材對于耐藥菌株和非耐藥菌株的活性抑制作用稍有不同,但是總體來說耐藥菌株和非耐藥菌株對此種中藥材所起到的活性抑制作用影響并不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就說明對于這些產生耐藥性的菌株而言,同一種中藥材同樣能夠起到抗菌消炎的作用。相信在臨床上加以關注并應用,是對于這些產生耐藥性的菌種的一種新的治療思路,為治療各種感染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療參考和依據。
[1]段勁生,王梅,胡本進.中草藥源殺菌劑的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科學,2007,35(3):755,788.
[2]陳奇.中藥藥理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1:259-262.
[3]杜思邈,馬麗強,孫俊杰,等.苦參提取物體外抗菌實驗研究[J].中醫藥學報,2010,38(3):74-76.
[4]SINGH B S.Effects of some odoriferous organic compounds on the growth of Al-ternatia tenuis auct and Carrularia Hunata(Wakker)Boediln[J].New Bot,1982(9):13-16.
R44
A
1674-0742(2013)02(b)-0143-02
2013-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