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細娣
近年來宮頸癌的發生率呈持續上升趨勢,目前發病率在所有婦科腫瘤中排名第二,臨床上甚至占到了所有女性惡性腫瘤發生人數的25%[1]。宮頸癌病因明確,及早發現、及時治療從而控制病情的關鍵在于宮頸癌篩查。經陰道鏡多點去活體做病理學檢查作為診斷宮頸癌的金標準,長期以來由于操作的過程設備需求高,技術人員的專業性的要求也高,因而不能作為篩查的主要手段。近年來,液基細胞學檢查(liquid-based cytological test,LCT)、高危型人乳頭狀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及聯合LCT和HR-HPV在宮頸癌的臨床篩查上的應用大大提升了篩查的準確性和特異性[2-3]。筆者回顧LCT和HR-HPV兩種篩查方式的病例情況,比較其臨床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06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婦科門診就診并經陰道鏡活檢診斷為“鱗狀上皮內高度病變”及以上的女性1482例,其中CIN Ⅱ794例、CIN Ⅲ688例;年齡25~57歲,平均(36.8±13.2)歲。所有患者均有超過3年的性生活史并自愿同時接受LCT檢查和HR-HPV檢測,排除急性生殖道炎癥、曾接受過宮頸錐切及子宮切除手術、妊娠、有腫瘤史患者。
1.2 方法
1.2.1 標本采集 采集標本時要求所有患者避開月經期并在24h內無性生活。
1.2.2 LCT檢查 采用ThinPrep液基細胞學檢測儀(新柏氏公司,美國),用宮頸刷收集宮頸外口轉化區和頸管的脫落細胞,將收集的細胞洗入盛有ThinPrep保存液小瓶中,經ThinPrep2000系統程序化處理制成為2cm的薄層細胞片,95%酒精固定,傳統細胞學巴氏染色法染色。采用2001年國際癌癥協會伯塞斯達系統報告結果[3,5],即正常范圍(WNL)、意義不明的不典型鱗狀細胞(ASCUS)、鱗狀上皮內低度病變(LSIL)、鱗狀上皮內高度病變(HSIL)、鱗狀細胞癌(SCC)、腺上皮不正常為意義不明的不典型腺細胞(AGUS)和腺癌。根據TBS標準,LSIL即CINⅠ,HSIL包括CIN Ⅱ和CIN III。細胞學LSIL以上病變診斷為陽性。
1.2.3 HR-HPV檢查 本研究采用雜交捕獲Ⅱ代(HC-Ⅱ)技術(DIGENE公司,美國),采用96孔平板法,使用上述收集的液基標本,可一次性檢測13種高危型HPV(包括16、18、31、33、35、39、45、51、52、56、58、59 和 68)。結果判定:診斷陽性指標定為標本中檢出的HPV-DNA≥1.0pg/mL。
1.2.4 篩查方法 此項研究采用雙盲法即參加篩查的診斷醫生互相獨立操作,確保不知其他篩查技術(包括病理組織學)的診斷結果,以保證篩查結果的盲法。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分析內容包括:敏感度(Se)、特異度(Sp)、準確性(E)、陽性預測值(PPV)、陰性預測值(NPV)、約登指數(J)及Kappa值。
2.1 LCT檢查結果 NILM 47例,ASCUS 402例。液基細胞學檢查顯示:病變≤ASCUS者449例,占30.30%(449/1428);LSIL 583例(39.34%) ,HISL 417例(28.14%),ASC-H 24例(1.62%),≥LSIL 1053 例(71.05%),在CIN Ⅱ的患者中,病變≥LSIL 493例,檢出率為62.09%(493/794),在CIN Ⅲ的患者中,病變≥LSIL 560例,檢出率81.39%(560/688)。
2.2 HR-HPV檢查結果 1482例宮頸高度病變中,HR-HPV陰性 60例,陰性率為 4.05%(60/1482),其中CIN-Ⅱ46例,CIN-Ⅲ14例。HR-HPV陽性 1422例,陽性檢出率為95.95%(1422/1482),其中CINⅡ748例,陽性檢出率為94.21%(748/794),CIN Ⅲ674例,陽性檢出率為97.97%(674/688)。66例患者的HPV負荷量≥1000pg/mL,70例患者的HPV負荷量為500~1000pg/mL,在高負荷量的患者中,98例年齡30~40歲,≥41歲者22例。
2.3 LCT與HR-HPV檢查結果比較 LCT檢查的陽性率為71.05%(1053/1482),HR-HPV檢測的陽性率為95.95%(1422/148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宮頸癌一直是威脅發展中國家婦女的公共健康問題,發達國家由于有有組織的、覆蓋面廣的、經常性的細胞學篩查,已使宮頸癌的發病率大大降低,而發展中國家的宮頸癌發病率持續不減,迫切需要有效的篩查程序和篩查方法。
宮頸癌的篩查應該遵循三階梯技術,即第1步細胞學檢查、第2步陰道鏡檢查,第3步組織病理學檢查[4]。我國發達城市已廣泛推廣和應用LCT檢測技術和TBS診斷系統,依靠細胞學對宮頸癌進行初篩,作為宮頸病變規范化三階梯診斷的第1步,非常有必要開展細胞學宮頸癌篩查。雖然目前臨床應用顯示,LCT篩查比傳統的涂片法篩查的敏感性高,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假陰性[5-6]。本組研究中,病變≤ASCUS者占 30.30%(449/1428),分析其原因,筆者認為LCT檢查出現假陰性結果與有些因素有關,如細胞采集的方法不規范,細胞學讀片的醫生的人為因素,宮頸病變的部位等有關系,如宮頸炎癥肥大可增寬轉化區的范圍,采集標本時,液基細胞學刷子不能完全覆蓋病變轉化區,造成遺漏,還有若患者的病變部位位于頸管內,LCT也會出現假陰性結果。
研究已經確認宮頸癌發病的主要原因是HPV感染,近年來有關HPV的研究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促進了HPV檢測在宮頸癌篩查中的應用。據流行病學研究,HPV感染和宮頸癌病變的自然史研究以及陽性HPV病理標本的橫向研究顯示[2-4,7-8]:(1)99%以上的宮頸癌患者都發現有HPV病毒感染;(2)持續感染HPV是浸潤宮頸癌發生的必要條件;(3)HPV檢測的陰性預測值高,特別在細胞學檢查報告陰性時,其預測值可達99%以上;(4)單純HPV檢查的敏感度明顯高于單純細胞學檢查。本組研究顯示,HRHPV檢測的陽性率為95.95%,明顯高于LCT檢查的陽性率為71.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HR-HPV檢測有較高的敏感度。因此,無論是否引入細胞學檢查,HPV檢測對宮頸癌的初篩查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與LCT檢查相比,HR-HPV檢查對宮頸癌的篩查有更好的應用價值,其假陰性率更低,可有效減少宮頸癌的漏診誤診,為患者提供更早的治療的機會,挽救患者的生命。
[1]程嬌影,卞美璐,李敏,等.不同子宮頸癌篩查方案應用價值評價[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12,2(13):115-118.
[2]Roneo G,Brezzi S,Carozzi F,et al.The new technologies for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1.An overview of results during the first phase of recruitment[J].Gynecol Oncol,2007,107(1 Suppl 1):S230-S232.
[3]Ronco G,Giorgi-Rossi P,Carozzi F,et al.Efficacy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testing for the detection of invasive cervical cancers and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Lancet Oncol,2010,11(3):249-257.
[4]Meijer CJ,Berkhof J,Castle PE,et a1.Guidelines for human papillomavirus DNA test requirements for primary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in women of 30 years and older[J].Int J Caneer,2009,124(3):516-520.
[5]李莉.液基薄片細胞學檢查在宮頸癌篩查中的應用[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07,8(2):93-95.
[6]熊小英.HPV DNA/液基細胞學檢測診斷宮頸病變的臨床意義[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06,7(2):97-99.
[7]唐禮榕.HPV-DNA檢測在宮頸病變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癌癥雜志,2006,16(3):217-219.
[8]黃志宏.人乳頭狀瘤病毒負荷量與宮頸癌及宮頸癌前病變的相關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06,21(11):1557-1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