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任健男
8月14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其中重點提出要全面推進三網融合,加快電信和廣電業務雙向進入。三網融合在政策的推動下一定會更好更快的發展。在三網融合大繁榮的背景下,打造全媒體業務成為業內的重大課題。當前,各類運營商都在積極開展全媒體運營相關實踐,電視臺積極探索實踐新聞全媒體互動,通過網絡廣播電視臺、手機電視、IPTV集控平臺布局多網多屏全媒體跨屏運營,有線網絡公司發展高清互動以外、探索實踐OTT模式,實現多屏運營、跨屏互動,同時電信運營商與互聯網運營商也在積極布局全媒體運營。BIRTV2013期間,本刊記者采訪了新奧特(北京)視頻技術有限公司數字傳媒解決方案事業部項目中心副總監舒文琦先生和產品規劃與設計中心副總監呂輝先生,暢談了新奧特在三網融下的全媒體運營之道。
電視技術:幾年前新奧特就提出了全媒體運營的概念,并在CCTV高端島、江蘇電視臺新聞網、歌華有線、軍事頻道等多個項目中得到實踐應用。通過這幾年的實踐,新奧特對于“全媒體”概念是否有更深刻的理解?
舒文琦:在三網融合的階段,用戶渴望通過不同的終端去看到更多的內容,這促使傳統媒體向全媒體發展,也給我們的技術發展提供了動力。新奧特早在2010年就提出了全媒體與全媒體運營的理念,并一直積極致力于三網融合與全媒體運營技術的探索與實踐,如果說從“全媒體”口號提出的過去幾年是國內廣電行業對于全媒體的探索之路,那么接下來的3到5年就是廣電全媒體化的實踐之路,新奧特經過近幾年全媒體的技術積累與實踐,已經有了全媒體相關的完善產品和成功經驗。廣電面向全媒體化流程主要由全媒體的匯聚、全媒體的加工和全媒體的播出構成。以前電視臺做節目幾個“單一”,首先是獲取事件信息的渠道單一,僅通過電話、通告等方式獲??;第二是獲取事件內容的渠道單一,單純靠記者帶著攝像機去拍攝;第三是編輯事件內容的單一,一次拍攝沒有足夠的鏡頭和信息豐富編輯內容;最好是發布渠道單一,老百姓僅從電視機里獲取相關信息。廣電全媒體化后就可以實現在快速傳播互聯網中獲取相關的內容和線索,現在還有一個概念就是“全民皆記者”,比如國內某衛視開發了一個APP應用終端,可以讓粉絲通過這個APP應用終端隨時上傳拍攝到的視頻或圖片消息,電視臺可以快速引用并發布。同時在全媒體的環境下,一個編輯人員剪輯出的內容可以同時向網絡電視臺、視頻網站、手機電視等多個渠道分發,節約了人力成本、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另外,全媒體的智能分析也有重要作用,新奧特的基于全媒體的智能分析系統可以分析電視節目播出后的收視率,協助電視臺規劃節目的發展走勢。
呂輝:目前,傳統的一些王牌新聞節目也逐漸向新媒體領域滲透,《新聞聯播》在節目的結尾處會提示觀眾關注該欄目的微博、微信公共賬號,這樣做既可以讓更多的人觀看到節目,又能夠以此收集受眾的反饋。尤其是一些重要的新聞事件的報道,都可以通過微博、微信先與觀眾建立互動聯系,收集受眾的反饋,及時調整報道角度。綜藝、娛樂節目也是一樣,國內某檔最火的娛樂節目,在搜狐視頻、酷我音樂上都有很多相關的專題,觀眾可以在上面觀看、評論。這些反饋對于節目的策劃與制作都是非常重要的依據。三網融合的形勢下,媒體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各家衛視之間的區域劃分就變得不明顯了。例如某衛視的某檔重點報道海峽兩岸的節目做的非常好,對于全國各地的關注海峽兩岸的時事新聞的觀眾,不能保證都能收看到該衛視頻道,但是觀眾可以通過手機電視、互聯網電視來滿足自己的需求,而且節目還能保證新鮮,這些如果沒有全媒體的播出覆蓋是不可能完成的。
電視技術: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在播出、受眾、形式上是有差別的,新奧特全媒體交互式解決方案是否也適用于新媒體業務?
舒文琦:新奧特全媒體交互式解決方案融合高清主播背景大屏、全媒體內容聚合展現、前后景虛實結合、多屏融合、多平觸控、智能交互控制、全景式拍攝等技術,能夠解決人員重復投資、資源浪費等問題。國內某衛視熱播的大型生活服務類節目正在使用新奧特全媒體交互式解決方案,可以實現多機位錄制、多通道編輯、多版本輸出,最多可支持28個機位,28路信號回采,并統一時碼,后期剪輯時28路信號同時回放,讓后期制作人員有更多的素材進行選取,從而編輯出更精彩的節目,同時也可以更加發布的終端不同和受眾不同編輯輸出不同內容版本的節目,也就是說以后在手機上和在電視上看到的同一期節目從鏡頭、切換等方面是完全不同的,更適合不同終端的收看特點。這樣對于觀眾而言,每看一次都有不同的新意。
呂輝:傳統的電視臺發展新媒體業務,除了從業務上要實現資源融合、生產融合、播出融合外,臺內的組織結構也要適應這種融合的潮流,不能各自為政,做到統一策劃、統一部署,這樣才能從業務上真正融合。新奧特全媒體新聞共享云平臺News Sphere就是以新聞出“臺”為視角,著力打造面向全媒體的資訊匯聚、面向多屏化的新聞生產、以及面向多渠道的內容發布、播出,統一任務管理和分配、統一資源調度,真正實現全媒體融合新聞生產。
電視技術:對于電視臺內新媒體業務和全媒體運營的發展,新奧特能否給出一些建議?
舒文琦:做新媒體,首先流程必須有突破,將傳統電視制播流程扁平化,其次形式要生動靈活,內容要豐富多樣,誰抓住受眾,誰就能盈利。目前的各個電視臺,新媒體業務做的比較好的有SMG和湖南電視臺。2005年3月,SMG成立了中國大陸首家運營IPTV業務的新媒體公司BesTV百視通,開辦有寬頻電視、互動電視、高清電視、手機電視和IPTV業務,并經營有多種報刊、雜志和新聞網站,其“東方衛視”、“第一財經”等品牌位居中國傳媒業前列。2006年,湖南廣播電視臺成立了新媒體平臺——湖南快樂陽光互動娛樂傳媒有限公司,在互聯網領域,公司通過打造核心品牌和產品,構建了“芒果網絡生態圈”,打造“芒果新媒體”產業鏈,具體有金鷹網、芒果TV、他在網(tazai)、芒果游戲等。所以,面向全媒體對于電視臺有兩大創新和突破,第一是體制機構的創新和突破,建立專屬的新媒體業務部來完成臺內內容全媒體的運營;第二是技術支撐平臺的創新和突破,結合傳統電視制播業務構建適合全媒體業務發展的技術支撐平臺。
呂輝:前一段時間騰訊召開了2013智慧峰會,邀請了美國《連線》(Wired)雜志創始人、著作《失控》作者凱文·凱利在2013騰訊智慧峰會廣州站上分享互聯網未來十年的大趨勢,他將四大趨勢概括為四個關鍵詞:屏幕(Screens)、分享(Sharing)、注意力(Attention)、流(Flow),這四個關鍵詞也恰恰代表了未來廣播電視媒體的發展方向,其中的“屏幕”就包括電視機、電腦屏、手機屏、移動終端屏,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四屏”,說明了內容的傳播渠道的多樣性。同時他還提出了“媒體是一個生態圈”的觀點。我們認為,既然是生態圈必定存在優勝略汰,未來如果媒體還過于封閉,就將成為一潭死水,所以傳統媒體電視臺要向全媒體發展,就要與外界保持密切聯系,開放、融合的去發展。關于“流”,強調的是電視媒體人不能僅限于關注“視頻流”,還需要了解和探索發展“文字流”、“圖片流”等,文字流和圖片流是視頻流很好的輔助工具,能視頻內容更好更快的傳播,從而獲取更多的受眾人群。
電視技術:新奧特全媒體運營具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有哪些?
舒文琦,呂輝:截至目前,在新聞領域,已經承擔了SMG新聞共享平臺,江蘇省臺新聞網、福建省臺衛視頻道新聞網、云南省臺新聞網等大型新聞網絡系統,另外,新奧特已承擔建設的有線運營商內容集成運營項目有江蘇有線、歌華有線、吉視傳媒、貴州廣電網絡、湖南有線、新疆廣電網絡、武漢市廣電網絡、陜西廣電網絡、中數傳媒等項目;承擔的網絡廣播電視臺項目包括黑龍江網絡廣播電視臺、湖北網絡廣播電視臺、河南網絡廣播電視臺、河北網絡廣播電視臺、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承擔的試點城市IPTV內容服務平臺包括湖南、安徽、貴州等地的項目。新奧特通過與多家有線運營商、網絡廣播電視臺、IPTV及移動電視等多種運營商項目的建設與合作,創造出適合多種業態的全媒體融合生產運營總體解決方案,也為傳統內容的網絡化處理以及新媒體在傳統媒體形式下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戰略規劃、業務布局、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