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歆宇
(蘇州廣播電視總臺 技術中心,江蘇 蘇州 215006)
物聯網是以互聯網為基礎,利用各種信息傳感設備獲取需要連接的各種物體信息,通過多種協議進行通信整合并進行網絡傳輸處理,實現管制的一體化泛在網絡。關鍵技術包括射頻識別(RFID)技術、傳感器技術、嵌入式系統技術、網絡技術、智能化信息處理技術等。
近幾年物聯網的覆蓋范圍與時俱進,遍及交通、居家、安防、工業、農業、環境、醫療等方方面面,用“智慧”的力量改變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
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中國電視通過不斷改革探索,迅速成長為受眾最廣、影響力最大、市場份額最高的“第一媒體”。進入21世紀后,廣電抓住中國電視大發展所帶來的機遇,依托各地強勢的經濟實力,不斷改革創新,迅速提升公共服務水平,以達到管理創新和價值回歸的目的。
強化內部基礎管理是管理創新的重要一環,是將精細化管理貫穿于管理的每一個環節。隨著目前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如何將這一最新技術應用到內部精細化管理的各個環節,是體現創新的重要步驟。
強化內部管理,重點體現在人員績效管理、成本資產管理等方面。結合技術部的工作職責,針對物聯網相關技術來實現具體的工作創新管理,在以下幾個方面提出一些應用管理初識。
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既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識別技術,也是一種通信技術,通過無線電訊號識別特定目標并讀寫相關數據。區別于傳統的識別技術,通過射頻信號可自動定位、識別大量移動的標簽并獲得數據,且識別率高、操作便捷。
傳統門禁系統的解決辦法是使用考勤機、指紋、道閘和視頻監控等,這些系統的都存在著一些問題。在物聯網技術背景下,結合RFID工作牌定位到員工進行考勤,也可對外出人員進行考核巡檢,特別是對非本臺外來人員的管理,發放臨時RFID出入證可以及時記錄進出時間和所在位置,對全臺的安保工作提供了極大的便捷。建立基于RFID技術的系統,應具備完善的安全管理與通行許可證機制,采用多系統聯動技術與人性化設計理念,通過非接觸式刷卡實現人員的放行、拒絕、記錄等操作,有效控制人員出入,實現對出入口的安全管理。
目標:建立自動的考勤門禁管理;建立人員流動軌跡的定位回放;提供靈活方便的外出人員考勤巡檢方式以及外來人員管理方式;建立統一人員管理數據庫,提供考勤查詢和統計分析功能。
原理:在辦公場所布設多個RFID讀寫設備,實現無接觸式自動記錄人員工作時間、地點;在外出車輛配置RFID讀寫設備及GPS定位設備,及時記錄人員的活動軌跡及工作時間。
關鍵技術包括互聯網相關技術、數據庫技術、中間件技術等。
系統功能包括:1)自動檢測考勤:開放式通道結構,無須停留,系統自動讀卡并認證人員身份,提高通行效率,記錄時間、地點;2)電子地圖功能:用戶可以導入管理區域的平面圖和3D圖片,可以進行區域劃分,添加通道、攝像頭操作,及時記錄特定通道、區域相關信息,報警信息結合地圖進行顯示;3)非法闖入報警:未經合法認證暴力開門將觸發非法闖入報警功能;4)圖文監控:圖文監控門狀態及各類刷卡、報警等事件,具備視頻監控,刷卡抓拍和短時錄像功能;5)外出人員定位巡檢:及時記錄外出工作人員的位置、時間信息,并能將軌跡回放;6)系統設置及權限設置功能:設置系統參數及設置權限、角色、密碼等功能;7)統計查詢功能:查詢統計相關的管理信息,為決策管理提供依據。
系統結構圖如圖1所示。

圖1 人員考勤巡檢系統結構圖
隨著廣電機房設備種類、數量的增加和不斷更新,如何科學有效地管理這些儀器和設備,是一個重要課題。通過整合管理系統和運用物聯網技術、射頻識別技術,實現儀器設備采購、入庫、識別、清查、跟蹤、報修、定位等功能,可以實現儀器、設備的高效管理。
目標:建立基于RFID的設備管理,實現設備的采購、入庫、識別、清查、跟蹤、報修、定位等功能,提高設備的精細化管理。
原理:每個設備和RFID標簽進行對應,由設備巡檢人員記錄設備的狀態。同時,進行設備的跟蹤定位,數據自動記錄在系統數據庫中,為管理決策提供依據。
關鍵技術包括互聯網相關技術、數據庫技術、中間件技術等。
系統功能包括:1)設備自動入庫管理:對應的具有唯一識別號的設備自動錄入系統,可以通過手持式讀入器進行;2)設備報修管理:提出報修申請,現場采集設備信息并錄入,進行報修的登記、修理等工作;3)設備自動清查管理:通過手持設備進行自動清查管理,記錄設備臺數、狀態等信息;4)設備跟蹤定位管理:跟蹤定位設備的去向,完善設備使用制度;5)設備使用率管理:統計相應的設備使用率;6)設備采購審批管理:提供流程化的設備采購審批手續;7)統計查詢管理:查詢統計相關的報表數據,包括即時數據信息;8)系統權限管理:管理系統的操作權限、角色、資源等數據的集中管理。系統結構圖如圖2所示。

圖2 基于RFID的設備管理系統結構圖
機房運行安全是保障播出的重要基礎,如何實現機房的安全運行是目前安全播出的重中之重。裝備和嵌入傳感器并運用物聯網技術來對機房進行管理,實現了對機房的立體監控,包括對UPS、供配電系統、精密空調、消防設施(煙感、水浸)、安防系統(門禁、紅外)、溫濕度、視頻監控系統等一系列的機房軟硬件設施。物聯網技術架構可分為三層: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其中感知層的主要功能是識別物體、采集信息,它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就是傳感器,常見傳感設備包括攝像機、火警探測器、數據采集器等。當機房環境出現漏水、溫度過高、供電不足等異常現象時,由感應層相應的傳感器技術獲取告警信息,網絡層傳遞和處理感知層獲取的相關告警信息并通過應用層接口將信息第一時間反饋給值班人員,從而保障各設備、業務系統的高效運行,大大降低了業務系統運行中產生的風險。
目標:實現對機房的全方位監控,技術獲取異常告警信息,保障及時處理。
原理:利用溫濕度、煙霧、漏水、電源、氣體濃度、紅外等傳感器采集信息,并結合門禁、視頻監控、空調及UPS等機房動力環境監控設備進行告警管理,提供綜合分析、智能展現等手段,實現機房的管理。
關鍵技術包括互聯網相關技術、傳感器技術、數據庫技術、中間件技術等。
主要功能包括:1)溫濕度監控:對機房溫、濕度進行實時監控,顯示實時告警信息。2)UPS監控:實時監測、顯示UPS的工作狀態,如電池狀、旁路及其他負載保護、在線模式、負載過載,并實時記錄和處理各種報警狀態。3)電流、電壓監控:監控市電每個支路開關輸入/出電流電壓的實時信息,支持電流、電壓越限報警。4)空調監控:實時監控、顯示空調當前溫濕度、壓縮機、除濕、風扇、每日當前/最高/低/當前溫濕度等,并實時記錄和處理各種報警狀態。5)煙感、水浸監控:傳感設備實時對機房的煙霧狀態、積水、漏水的地方進行監控,并在第一時間報警。6)視頻監控:通過視頻監控機房的實時狀態并記錄,支持視頻預覽、錄制、回放、抓圖和存儲。7)紅外監控:通過紅外感應器保證某一區域的安全,當有被紅外保護的區域接收到異常的感應情況,及時的產生告警,系統并記錄告警時間和告警次數。8)門禁監控:通過門磁開關直接監控當前門的狀態和開關門的次數、當前門的狀態、輸入密碼及密碼錯誤次數等。
系統結構圖如圖3所示。
通過對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及結合實際的工作經驗以及廣電業需求,本文提出了相關的一些技術應用,為廣電內部精細化管理提供信息化創新管理手段。通過調研、設計,開發、運行相應的管理平臺系統,可以提高管理業務水平,提高人員工作效率,保障生產的安全高效運行,為科學管理決策提供依據。

圖3 基于傳感、視頻機房監控系統結構圖
[1]曹鋒,張敏明,劉德明,等.適用于物聯網的網絡視頻監控器的設計[J].電視技術,2011,35(1):103-106.
[2]劉強,崔莉,陳海明.物聯網關鍵技術與應用[J].計算機科學,2010(6):1-4.
[3]崔莉,鞠海玲,苗勇,等.傳感器網絡研究進展[J].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05(1):16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