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大容量、高安全性鋰離子電池的關鍵技術及其應用”項目榮獲天津市科學技術獎勵一等獎。這項突破性技術開創了“智能”電池之路,突破了動力鋰電池發展瓶頸,能大幅提高動力電池的安全性、容量、使用壽命和比能量。
據項目負責人、天津大學教授唐致遠介紹,該技術首次將人工神經網絡理論和容錯控制技術引入鋰離子電池的研究和制備中。目前這項技術已經開始產業化,應用于許多電池企業,在該技術的指導下誕生了很多電池中的“超級戰士”。比如基于該技術研發的圓柱形單體400Ah鋰離子電池,創造了世界單體圓柱形電池容量之最,被譽為電池界的“巨無霸”。
以12米長33座大巴車為例,應用傳統技術至少需要數千塊10Ah小電池進行串并聯組合,而采用“巨無霸”電池只需200塊,減重1/3,并且大大減小了控制過程中實現均衡的難度,提高了汽車的安全性和使用壽命。同時行駛費用也會大大降低:一輛12米長33座大巴車一般百公里消耗柴油25升,以每升柴油7元計算,總費用175元;而同樣大小的電動大巴車使用這種“巨無霸”電池,則行駛200公里需充電一次,每次6小時,約需用電150千瓦時,百公里費用為40元左右,還不到柴油大巴車的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