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宗強(qiáng)
死不可怕,因為黃河有死亡,大山有死亡,死亡是絕對的,生
卻是相對的。古人把死亡稱為回歸,回歸何痛之有?
當(dāng)我來到家鄉(xiāng),我不能不去拜謁那條河——一條被北去黃河丟失
,已經(jīng)死亡的河。嚴(yán)格地講,叫黃河故道。它無水,但我們?nèi)越?/p>
它黃河。
生和死是相對的,但死是永恒的。沒有這條河的死亡,就沒有北
方黃河的生。
黃河故道如北方黃河丟失的一件衣裳。丟失是死亡的一種。丟失
應(yīng)是黃河的大智慧。
這條從清雍正年間開始,流了二百多年的黃河,已經(jīng)沒有了水。
沒水的河還叫河嗎?它仍叫河。家鄉(xiāng)人有時見面問:“家人到哪
里去了?”“到黃河沿去干營生了。”或者說:“去河南、河北有事
了。”家鄉(xiāng)人講“下田”不叫“下田”,叫“下湖”。我沒有考證過,這
地方也許曾經(jīng)被黃河淹成一片水域,后來逐漸成湖,再后變?yōu)榱?/p>
田。我理解家鄉(xiāng)人的心理,為了記住黃河自我丟失的恩惠,所以
才把“下田”叫“下湖”。它活在家鄉(xiāng)人的心里,是家鄉(xiāng)人心中的河
;它活在我的心里,無論走到哪里,它都使我夢魂牽繞。
去年秋天,有個會議在家鄉(xiāng)召開。會議結(jié)束后,我回到離市區(qū)二
十多公里的老家。回家的目的是想到黃河邊蹓蹓,去看看黃河,
去看看那片遼闊。
每次去看黃河,我不愿有人相陪,更不愿結(jié)隊,愿獨往。上午九
點多鐘,我來到了黃河邊。放眼望去,黃河兩岸的溝溝峁峁,就
像大地的褶皺。緊盯那些褶皺,你會看到母愛一樣的大度和慈祥
。我會覺得它在向我笑,那笑牽動了溝峁褶皺在蠕動。在溝峁中
,一條寬七八里的河套在一片蒼茫中從上游逶迤而來。我不知道
它從哪里來,也不知它向哪里去。那氣勢、那動感,雖然無水,
但我仍覺得它洶涌。
黃河兩岸那些樹、牛羊、古鎮(zhèn)、近村、遠(yuǎn)山,還有在空中啼叫的
鳥,都被黃河眷顧著。那攻不破的空曠與沉寂,它影響著生命的
成長。無論怎么變,都夾帶著黃河的蒼涼和大氣。當(dāng)你聽到黃河
兩岸的嗩吶,母親喚兒的長調(diào)和青年人常哼的情歌,總能聽出一
種空曠、悲情和渺遠(yuǎn)的味兒,與江南小調(diào)的纏綿悱惻迥然不同。
每次來到這里,我總是淹沒在天籟與人間野聲野調(diào)相合的氛圍之
中,令我感嘆,又叫我激動。面對一條無水的河,這里天高,山
遠(yuǎn),村小……一切感覺都充滿著蒼古意。風(fēng)與陽光,陽光與黃河
……風(fēng)從河套里吹來。這時,我似化作一絲風(fēng),一縷陽光,或是
故道里的一絲蒼涼。我會感到生命每前進(jìn)一步,都更接近蒼涼,
接近一絲渺遠(yuǎn)、一縷可有可無的聲。我不信佛,但每在這時,我
總感覺到這黃河充滿著佛意——是萬能的佛。不然我的心如何有
歸宿?我的靈魂又如何皈依?
我穿行在溝溝壑壑、時隱時現(xiàn)的小路上,隨道路起伏。在遠(yuǎn)人的
眼里,我或許像黃河里的一絲未熄滅的浪花。在黃河原野的風(fēng)里
,我可能轉(zhuǎn)瞬會被蒸發(fā)。風(fēng)越吹越大,從河套吹來的風(fēng)吹過壑峁
,掠過河床殘存的水面,它毫無阻擋,勇往直前,無聲。它就像
海里的大涌,涌無聲,浪是涌運動時能量的燃燒。聽船老大講:
不怕浪就怕涌。涌可以摧毀和掩埋任何阻擋它的物體。這銹跡斑
斑古老的風(fēng)啊,它歷盡了擁抱、熱吻、推搡和丟棄,仍然是那么
的強(qiáng)悍和熱烈!我身心被這風(fēng)裹挾,就像一枚半干的枯葉,被它
吹起拋下。我無力與它較勁,我被黃河里的風(fēng)親昵。當(dāng)我置身在
黃河的風(fēng)中時,我總覺得黃河的風(fēng)就是莊子《逍遙游》所說的“
鯤”。在風(fēng)來時,風(fēng)之大,不知其幾千里:“化而為鳥,其名為鵬
,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怒而飛,其翼如垂天之云……,扶搖而
上九萬里……”而我亦是“蜩”與“鳩”,繼而化為烏有。如沒有這空
曠古老的黃河,又哪來這強(qiáng)勁的風(fēng)?在我進(jìn)城后,常聽風(fēng)起于夜
半,它過小巷,穿孔隙,呻吟門前、窗后,悲鳴于耳。黃河的風(fēng)
與城里的風(fēng)大相徑庭,黃河的風(fēng)是自由的風(fēng)。
我在風(fēng)中飄搖,陽光依舊。黃河的風(fēng)從我幼時就這樣吹打著我,
給我恐懼,給我力量,也給我些許的叛逆。我只是黃河里的一粒
沙、一枚葉、一絲生命的孤獨。河里的水沒有了,風(fēng)還在;風(fēng)停
了,土還在;黃河的故道沒了,它飄蕩在原野上的空曠、蒼涼還
在。我喜歡遼闊與蒼涼,不喜歡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或許,當(dāng)
我無力在風(fēng)中存在時,我將化作黃河故道里的一絲風(fēng),飄搖于天
地之間。
想到我在城里度過的每一天,每天都有日出日落。我每天走同一
條道,來到同一間屋子里,重復(fù)著做一件相似的事,重復(fù)說一些
不新鮮的話……只有這重復(fù),我才能感覺到我的存在。某一天,
我失去了以上的感覺,我或許會慌亂?在不斷的慌亂中,我也許
會不時地拉拉自己的耳朵,問我自己:“你是否存在?”我不能保
證我有黃河該丟失就丟失的那種智慧。
每一天對生命來講,不是重復(fù),是丟失。你不丟也得丟,這是無
法抗拒的自然法則,只是人感覺不到而已(這也許是上天給每個
人所注入的麻醉劑吧)。丟失的是利益,所以丟失有痛苦。大到
國家利益,小到個人利益;丟失的還有習(xí)慣,改變習(xí)慣也痛苦,
大到國家文化習(xí)慣,小到個人生存習(xí)慣。不記得是歐洲哪位哲學(xué)
家曾經(jīng)說過:人死于習(xí)慣。人類不愿意丟失、害怕丟失,所以在
丟失中有斗爭有流血,就要改革,甚至革命,才會有孫中山、陳
獨秀、魯迅……也才會出現(xiàn)像鄧小平那樣的偉人群體。他們不怕
丟失,都有黃河的大智慧。
我走在無水的黃河上,卻感覺不到它的死亡。無水,我仍感到有
水在涌、在浩蕩。不然它如何給我這種蒼涼與悲情呢?這片平原
是它的創(chuàng)造,是它的財富,那遼闊是它的神韻。死不可怕,因為
黃河有死亡,大山有死亡,死亡是絕對的,生卻是相對的。古人
把死亡稱為回歸,回歸何痛之有?如果在死亡前,將死的人全然
不知,有人為他輕輕拉上生命的窗幔,在輕音樂中飄來一股濃濃
的咖啡香,讓生命與那股咖啡香味融入黃河吹來的風(fēng)中,我想這
種死亡比莊周夢蝶更為浪漫。
風(fēng)吹來,穿越壑峁,在黃河故道里激蕩,替代了當(dāng)年的驚濤駭浪
,替代了黃河的嗚咽,也替代了黃河船公蒼涼的號子。那黃河故
道的坑坑洼洼,峁峁壑壑,古廟、遠(yuǎn)山、古鎮(zhèn),以及萬物相生相
克的秩序,這一切的一切,包括黃河的風(fēng),都是它的創(chuàng)造。死亡
是一種運動,是一種物質(zhì)變化的運動。創(chuàng)造有新的誕生,亦有舊
的死亡,死亡是運動中的一環(huán)。黃河從源頭流出,就是邊丟失邊
創(chuàng)造。珍惜生命,人皆有之。但人每走一步也跟黃河一樣在丟失
。人就像是一條河。它原是雪山上的一片雪,而后化為涓涓細(xì)流
,再后它激浪奔騰、洶涌澎湃,越流越慢,水衰一痕,繼而干涸
。人在死亡的時候會驚恐萬狀、痛苦萬分,但黃河的死亡是安然
的,自覺的,無聲無息的。
站在死亡的黃河故道上,我看到黃河故道,就像看到莫高窟,看
到羅馬的角斗場、北京故宮一樣。它是一個時代的凋瑟,一個生
命的終結(jié)。它還是那樣的蒼茫、雄渾、博大和睿智。
你還在丟失,我心中偉大的河。你,因丟失而偉大!只因你的偉
大,你才會不斷地丟失!
黑夜
我喜歡黑夜,黑夜中我能睜開眼睛。
我愛黑夜,黑夜中我能將靈魂攤開,攤開的靈魂將成為夜色中的
夜色。
生命來自黑暗,又回歸黑暗。
每到夜晚來臨,黑夜就在西邊的地平線上將太陽絞殺(噴薄的血
色染紅了天地),使之讓位于星星與月亮。難道自然的更替也是
這么慘烈?
黑夜如期而至,沸騰的白晝被冷卻,赤裸的丑陋被遮掩。黑夜處
子一樣寧靜,一樣朦朧。看近村、遠(yuǎn)山,在夜色中化作凝重的色
塊,風(fēng)吹而不散。
一次散步,我異想天開,想抓一把夜色將自己的臉涂黑,引來一
陣自嘲的輕笑。黑夜是抽象的,它有影而無形,又是具象的,它
使世界萬物改變了韻致。后來我知道藝術(shù)家是如何抓住黑夜中的
夜色。
黑夜是大自然的哲思,是詩人的詩情,是畫家的色彩,是音樂家
的音符。
唐人張若虛漫步在月明星稀之夜,他看月下春江,文思如潮。聽
潮像天外傳來,聲如裂帛,縹縹緲緲,余音不絕如縷。其潮又似
從腳下漾去,浩如月色,漣滟萬里。
被人稱作世界上最孤獨者之一的瘋子梵高,行在夜色之中,心在
星空之上,他不斷地捕捉夜色,他創(chuàng)作了《星月夜》不朽畫作。
黑夜行云如河海奔流,漩渦涌動,喧囂不已。而夜空下的山、樹
、鄉(xiāng)村和教堂充滿肅穆與沉靜。
住在東普魯士的智者——康德,星空下散步的他,不斷地仰望星
空,他的哲思像星空一樣浩瀚。他飚起了18世紀(jì)人類哲學(xué)風(fēng)暴,
因他的哲思太博大,太深邃,曾使人類哲學(xué)進(jìn)入了思考的荒漠,
繼而又卷起了一陣哲學(xué)的旋風(fēng)。
我喜歡肖邦的鋼琴獨奏曲,尤其是他的《小夜曲》。黑夜像水一
樣空靈和寧靜,聽他的鋼琴獨奏曲,能使我雜蕪的靈魂得到凈化
。
正如奧地利詩人萊納奧利亞·里爾克說:“藝術(shù)乃是萬物的朦朧愿
望。”黑夜是上帝創(chuàng)造的藝術(shù),這是藝術(shù)家在黑夜中實現(xiàn)了靈魂
的袒露,并與自然萬物交感產(chǎn)生共鳴,創(chuàng)出千古之絕唱,以怡后
人之性情。
因為有了黑夜,才會有充滿幻想的夜空。所以漢曹丕對黑夜就情
有獨鐘,他在《與吳質(zhì)書》中說,“古人思秉燭夜游,良有以也
。”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中能夠流傳下來的不朽著作,哪件能
離開黑夜?
人生一半是黑夜,一半是白天,生命只有在黑夜中才會拔高。
孤燈是夜色的衍生品,我喜歡夜色中的孤燈。沒有黑夜就沒有孤
燈。黑夜中孤燈是夜的眼睛,是夜的靈魂。每盞燈下,都有一根
挺直的脊梁,一個不屈的背影。他們的生命在黑夜中燃燒,在黑
夜中延續(xù),在黑夜中智慧。在中華民族夜空中的每個時間點上,
總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在孤燈下像星星一樣長明。在中華民族的文
化史中才會有老子、莊子、孔子、司馬遷、酈道元,才會有李白
、王實甫,才會有蘇東坡、朱熹等,伴隨著他們的著作,永遠(yuǎn)活
在一個民族的心中。孤燈為中華民族留下了燦爛的文化,這燦爛
的文化如長河流水不斷蕩滌了中華名族的塵垢,養(yǎng)育了中華民族
幾千年。
黑夜是生命寧靜的港灣。白天生命中常鑲進(jìn)委屈、疲倦、攻訐與
壓抑……這時你渴望黑夜來臨。帶著白日所留下的傷痕,脫掉沉
重的鎧甲,露出傷口。是戰(zhàn)士的,就像魯迅先生所說:躲在草叢
中舔干傷口上的血跡,窺測方向繼續(xù)走下去,決不慟哭而回。是
弱者的,向家人或朋友傾訴一番,痛飲幾杯,嘆口氣自嘲說:“
唉!還要活,沒有過不去的坎。”不愿說或者沒有朋友傾訴的,
會選最簡單的方法,躲進(jìn)黑夜躺在床上,四肢舒展嘆口氣罵了一
句:“去他媽的!”閉上眼。這時四壁漸漸隱去,一行淚從眼角無
聲地墜落。黑夜逐漸接納了他,身下的床也漸失,只有頸下的枕
和他相擁相親。他化作了色塊與夜共生。睡了一夜,身心得到休
憩,他覺得心情好了許多,于是為了生存,又謹(jǐn)慎地走入那色彩
斑斕、嘈雜如潮、善惡皆有的人流。
黑夜是溫柔的,黑夜隱去了白晝的粗鄙與低俗。黑夜是施愛的最
佳時間。黑夜中擁抱也有雕塑感,月夜中接吻也有朦朧的詩意。
在黑夜中生命用心、靈魂互相撫摸。那親親的私語,就如春雨滋
潤著生命。其擁抱,也如水擁堤岸,其親吻,也如雨打芭蕉。在
黑夜中施愛,如風(fēng)飛掠于心野,如潮澎湃于血,它飄舉激蕩,隆
隆雷鳴。這時你想做奴隸的,匍匐起仰,享受為奴的幸福。想為
暴君的,馳騁風(fēng)云,揮動你手中的權(quán)杖,找回你自己的人格。這
時你會煩惱皆忘,榮辱皆失。
愛孕育了生命,生命在愛中誕生,在希冀中成長。在焦慮等待的
某一個時間,伴隨著驚喜與疼痛,一聲號角般的啼哭響了起來—
—新的生命降臨了。
我愛黑夜,愛黑夜的寧靜與朦朧,愛黑夜的含蓄與風(fēng)雅。我愛在
黑夜中創(chuàng)造出幼小的生命。我更愛黑夜中的孤燈,愛孤燈創(chuàng)造的
不朽的人格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