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軍
(陜西郵電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咸陽 712000)
競走是技術耐力性項目,對于運動員而言,不僅要儲備較好的運動能力,而且技術也要過關,競走項目曾在20世紀90年代出現過輝煌的時刻,但是隨著1996年國際上對競走技術規則進行修改,我國選手在國際國內大賽上不被裁判所看好,技術上不能得到裁判員的認可,以至于頻頻被罰下場;近幾年在保證運動能力條件下,針對競走技術也在不斷地進行探索;國家競走隊聘請意大利競走教練達米拉諾來華,多次邀請俄羅斯名將伊萬諾娃來華講學,國內定期舉辦各種技術研討會和專家見面會,從技術的高度來認識競走,不斷推進競走運動的科學化發展。
陜西地處西部、地形復雜、民族眾多、人口密集,具有很大的人才儲備,國家競走隊在西部建立青少年訓練基地,其考慮其中因素之一就是這里的孩子能吃苦,前國家競走隊有“漢中之王”之稱的女子20km冠軍蔣秋艷就是陜西土生土長的姑娘。為了不斷提高陜西省競走訓練水平和競技能力,在教練員隊伍上和運動員訓練生活上予以特殊關注,在最近2年還需要挖掘人才、培養人才,形成多人、多層次比賽集團,提高陜西競走的奪金實力,彌補當前主力運動員實力缺陷。另外,在男子項目上,要培養人才,為下一屆全運會團體作戰奠定人才基礎。何永強、高妮等一批年輕運動員是將來陜西競走的希望。以上情況分析都是給予初期了解的基礎上,還不太系統全面,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訓練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斷提升陜西競走在全國競走界的影響力。

圖1

表1
陜西省競走隊優秀運動員倪媛媛。
通過查閱相關文獻,了解當前國內針對競走項目著重研究點,并根據研究發展趨勢確定自己的研究思路。
訓練現場拍攝:通過雙方溝通協調相關科研事宜,保證訓練課正常實施過程條件下,針對其訓練現場進行定點定機拍攝:使用松下AG-DVC180AMC攝像機,對訓練現場進行平面定機定焦拍攝。攝像機位于距起點以東400m處,攝像機主光軸垂直運動平面。設定拍攝頻率為50Hz,拍攝距離為10m,機高1.2m,快門速度1/1000。訓練開始前在拍攝范圍內設定比例尺,比例尺長度為2.5m,采用地面黏貼標尺的方法進行標定。
使用Ariel公司(美國)APAS錄像解析系統對運動員動作錄像進行人工數字化處理。選取運動員一個復步(即左著—右著—左著或右著—左著—右著)的動作進行研究,并對動作過程前后分別額外多取10幅畫面進行解析。解析時使用松井秀治人體慣性參數模型,并選取19個關節點。采用低通數字濾波法對原始數據進行平滑處理,截斷頻率選擇8Hz。
使用運用Dartifish4.0運動分析軟件對運動視頻圖像化處理,通過Picasa2圖片處理軟件對分割圖像進行合成處理,保證一個復步(即左著—右著—左著或右著—左著—右著)的技術圖片合成,使運動呈現更直觀,分析運動過程和查找技術漏洞十分關鍵。
使用Microsoft Excel 2003軟件對解析數據進行統計處理和計算。
選取一個復步作為研究對象,步長是決定運動員成績的一個關鍵因素,在歐美一些體育強國,特別是俄羅斯競走軍團,留心比賽觀察可以看出,決定他們在國際競走界長盛不衰的關鍵點就是步長較大,從技術完成程度上還能給裁判以清晰地觀察時間,保證動作完成的流暢性;步頻的大小取決于運動速度的快慢,好的選手能夠有效地控制步頻的大小,順應個體心肺活動的劇烈反映,較好的控制機體完成技術和比賽;復步時間與步長對機體運動有著相似的影響,都是決定運動成績的因素;重心平均速度在競走運動學分析中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訓練現場實驗,獲取第一手訓練影像資料并予以解析,從表1來看其部分技術參數的平均數值,在實驗操作過程中,通過每2km拍攝一次,統計出訓練全程的數據平均值。
競走項目不僅需要好的體能做保證,動作技術也是非常關鍵的,國內外眾多競走專家在技術研討會和專家見面會上一直認定競走“體能是基礎,技術是生命”的看法,一場比賽下來總會有很多選手因為技術有瑕疵而被判罰下場,一切的訓練都是為了比賽能夠順利完成,所以說對于技術判罰一定要引以為重。在競走判罰中,騰空判罰是很重要的一項,裁判根據自己的經驗判定不騰空、模糊騰空以及騰空的表象。根據運動技術特點將從騰空時間、重心起伏距離、頭頂起伏距離、腳離地膝關節角度四個方面進行指標分析,據測試:騰空時間是47.5ms,處在不騰空與模糊騰空之間,重心起伏距離時5.5cm,從一定意義上看這個距離較大,需要在訓練中盡可能保持動作的持續性與穩定性,從膝關節離地角度可以看出角度較大,從目前國際國內對競走的科研情況分析,俄羅斯選手腳離地膝關節角度較大,較大的膝關節角度給裁判“拖地走”的感覺,不容易被判罰,這一點是值得肯定和繼續保持的。
通過運動分析軟件和圖像處理軟件對運動圖像進行處理,直觀感受運動員技術表現特征,倪媛媛是年輕運動員,身體形態指標較好,在技術上也展現出很好天賦基礎,訓練刻苦認真,對教練的安排不打折扣的完成,但是要注意制定培養計劃,做好基礎訓練,不斷鞏固技術優化結構。瞄準2016年奧運會和2017年全運會金牌,打破陜西競走“曇花一現”怪現象,為陜西競走再顯奇葩。從合成復步圖片可以看出倪媛媛技術整體上已經比較規范,但是,在競走技術的經濟性和有效性上需要精益求精,主要問題是上體晃,臂前擺過高。從前擺過程來看,后蹬還是存在“力不從心”的感覺,還需要加強腳部蹬地力量的聯系,以此增大步長是很有希望的(見圖1)。
總之,狠抓競走技術優化是當前訓練和比賽的頭等要事,從國家隊到省隊市隊,無論是教練員還是科研人員,把微小的動作技術漏洞通過專業儀器進行查找尋緣。陜西省競走隊在最近幾年出現了幾個好的苗子,也正是秉著“技術是生命”的訓練理念慢慢地使項目技術成熟化,倪媛媛身體條件好,在訓練上要做好年度季度月度訓練計劃,正確合理跟蹤分析其生理心理狀態變化,把握好技術環節不放松,從能力上注意加強,也希望其早日在國際國內大賽上斬獲佳績。
[1]王林.現代競走技術與訓練[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0.
[2]敬龍軍,王鵬,李愛東,等.中外優秀20km競走運動員運動技術分析[J].中國體育科技,2011.
[3]蔡錫元,張德榮.我國優秀女子競走運動員關鍵技術的生物力學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1997.
[4]宗華敬,蔡錫元,沈連國.我國現役優秀女子競走運動員關鍵技術的生物力學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5.
[5]胡好,翟波宇.我國優秀競走運動員2007—2008奧運備戰年度訓練特征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9.
[6]蘇明理,張勇,王琨.國內外優秀男子20km競走運動員技術的對比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9.
[7]張軍波.北京奧運會中外優秀男子20公里競走選手競技特征對比分析[J].運動,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