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芝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日益深入,對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如何根據教育教學改革的要求,以新的思維方式和管理機制有效地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是近年來我們著力探討和實驗的一項重要課題。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G.J.Posner)更是給出了一個教師成長的簡潔公式:教師成長=經驗+反思。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說“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于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除非善于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么改進。永遠只能停留在一個新手型教師的水準上。”因此,我們特別注重教師反思能力的培養,每周定期組織教師集體備課,談經驗、談不足,寫反思。每月召開班長會,總結班級工作,交流管理經驗,以此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朱業承老師的體育課一直受到孩子們的喜歡。朱老師給孩子們上體育活動《金箍棒》時,模仿的猴哥惟妙惟肖,大大激發了孩子們的運動熱情。孩子們在熱烈的活動氛圍中學會了雙腳跳躍的基本技能。活動結束后,教學主任組織聽課的老師們一起來評課,同時進行反思:怎樣進行這個活動會更出色。大家一起出主意,想辦法,構思新環節,于是提出了“一課三研”的辦法。每上完一次,大家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討論、分析、反思,然后齊心協力推出新的活動教案。完美的創意取決于細節的反思,在成長的道路上,我們所做的不僅是經驗的重復,而是以經驗做基石,鋪一條創新之路,讓每個人都能夠自主學習,提升自我。
隨著一批批新教師的到來,如何使他們盡快成熟起來,成了教師專業發展中一項迫切的任務。新教師光有一腔熱情是不夠的。在接下來的工作實踐中,她們遇到了種種問題,如怎樣面對班里充滿個性的“調皮王”,如何處理孩子們之間的小矛盾,如何與家長真誠的交流孩子的各種情況等等,這一切,都令新教師感到陌生、無措。為了縮短理論與現實的距離,發揮每一位教師的潛能,我們推出了別具一格的“導師制”。所謂“導師制”,是指堪稱“導師”的老師與一個或幾個新教師之間“搭橋”、自愿結成的一種研究共同體。導師負責新教師的全面工作,包括備課與上課的指導,面對緊急事件的應對方法,手把手的傳授工作經驗,一個學期下來,新教師的業務技能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她們不僅能夠充滿自信的帶班、與幼兒互動,還能夠大方的與家長進行交流,在學期末的優質課評比中,都獲得了優秀的好成績。當她們的努力獲得了認可,當她們向著自己制定的目標又邁出了可喜的一步,她們情不自禁的去擁抱可親可愛的導師,那關注的目光,引領的雙手,鼓勵的微笑,毫不保留的付出,讓她們快樂而迅速的成長。此時此刻,她們收獲的不僅僅是工作上的經驗,還有一起攜手走過的點點滴滴。
高靜老師是一名新教師,工作不久,就主動提出干保育員的工作。經過了解,我們終于弄清楚了她不愿從事教師崗位的原因:每當站在孩子們面前,她就會非常緊張,而面對孩子們的提問,明明知道答案,可是一張開嘴就會語無倫次。久而久之,她認定自己不是當老師的材料。面對這位年輕卻失去自信的姑娘,我們沒有放棄。不讓一個老師掉隊!這是我們的原則。經過分析,發現她學歷較高,基本功扎實,比較有內涵,只是臨時的失敗讓她失去了自信,于是,我們為她量身制作了一套活動課程,多聽課,多實踐,給她評課時,以表揚、贊許為主,而且為她找了一名溫柔型的導師,這名導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幫她恢復自信。時間一天天過去,高靜老師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她已經能夠神態自若的給孩子們上課,并能夠靈活機智的回應孩子們提出的問題。有位新教師在學期末的總結中這樣說:感謝所有的領導和老師,是您,讓我快樂的工作!在這里,我不孤單,總有溫暖的力量支持我!我是快樂的,幸福的,我正朝著自己的目標成長著!
教育內涵發展、教師專業成長必須依靠教育科研。就基層而言,必須開展理論聯系實際的研究,基于問題的研究,行走在教改前沿的研究,方能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本著這些原則,我們集思廣益,確定研究方向、內容及題目,以小課題研究、科研論文、教育敘事為重點,開展全員研究。
目前,全國教育技術重點課題“縱橫信息技術實驗研究”正在有序的研究中,山東省教育技術重點課題“信息技術與課程開發的應用研究”和山東省“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嬰幼兒分離焦慮的干預研究”都已順利結題。在以往高水準完成了一批國家、省、市級重點課題之后,利用多年來積累的豐富科研經驗,繼續堅持“科研興校”的方針,促進教育教學的深刻發展與變革。同時,倡導教師立足本職,提高科研意識,積極開展科研活動,在教育實踐中開展行動研究,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名研究型的老師。以教科研帶動教師的專業發展,以教師的發展促進孩子們的發展。在“十二五”課題申報工作中,我園有4位教師完成了市級教師專項課題的申報立項,3名教師完成了區級教師專項課題的申報立項,居全區幼教系統首位,極大地帶動了全園教師科研意識和能力的發展。
為了提高課題研究對常規教學的指導意義,我們定期開展了課題開題會和課題研究中期匯報展示活動,同時結合強化班級特色建設工作的開展,我們開創性地將市、區級教師專項課題與特色班級建設,建立起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和諧關系,進一步強化了科研課題研究的實效性。
在科研中,積極倡導教師自覺地進行課后反思和教后反思,提升總結、歸納和論文撰寫能力。近年來,我們組織教師參加了“山東省第十七屆教育教學百佳論文評比”、“山東省教師繼續教育研究優秀成果評比”、“濟南市電教論文評比”、“區優秀論文評比”和區電教系統的“三優聯評”論文比賽,我園教師榮獲一等獎14個,二等獎40個。多位老師的論文分別發表在報刊上,展現出教師較高的理論素養和文字水準。
管理目標化教學最基本的特點是“三個中心”:以學生為中心,即學生中心;解決實際管理問題,即現實中心;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即管理中心。
教學的核心是“教”或“學”,管理目標化教學的重點是“做”,本質是“教學做合一”。管理被進一步具體化為項目,這樣,管理目標化教學在“教學做合一”的基礎上更近了一步,不僅倡導老師在管理項目活動中教、學生在管理項目活動中學,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的管理思想和行為中獲得管理的“真知識”,并且激發學生管理的愿望,明白管理的原理,學會管理的方法,增強管理的能力。管理項目化教學的管理活動為學生獲得和提高管理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可以推動管理行動和管理思想的結合。也可促進管理計劃到管理行動的轉化,使學生學會管理的計劃、組織、管理、控制的方法。管理項目化教學中的一切活動都是圍繞著激發學生的管理愿望和發展學生的管理能力這一核心目標展開的。
我們依據“制度化、人本化、信息化管理,營造自主開放、和諧互動的工作氛圍,促進師生共同成長”的管理理念,分別從辦學目標、發展規劃、教師專業發展、課堂教學等層面設定目標。
我們經常對辦學現狀進行分析,找出阻礙學校發展的節點,反思經驗與問題,經過全體教職工反復醞釀、論證、制定了中近期發展規劃,確立了“培養好奇、好問、會問、樂于探究的兒童”的育人目標,以努力提升教師素質、優化師資水平為重點的專業發展目標,以提高課堂教學為重點的教學目標,要求教師制定自己的發展目標及實現途徑。
我們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個教師,讓每一個教師都在尊重信任、和諧互助的成長環境中工作,對優點與進步成績及時肯定與表揚,并一一記錄下來,每個學期都設立大量的單項獎來鼓勵鞭策教師的進步與成績,使之發揚光大,如:創新獎、安全獎、金點子獎、奉獻獎……對錯誤與不足及時指出進行個別教育,不在大庭廣眾之下點名批評。在這里她們工作心情舒暢,用老師的話說:雖然工作辛苦但心不累,你可以一心撲在工作上。在教師培養中,創設尊重信任、和諧向上的工作環境非常重要。在贊揚與肯定環境里工作,教師才能找到自信心和成就感,在贊揚與肯定環境里工作,教師才能更健康,更快樂,也只有有自信的老師才能培養出有自信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