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珍玉
(江蘇省徐州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徐州221008)
企業文化是社會文化體系中的一個有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歷史文化和現代意識影響下形成的具有企業特點和群體意識以及在這種意識指導下所產生的行為規范。企業文化將是未來企業的第一競爭力。企業文化為企業的科學發展提供先進的理念,也為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因此,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之魂,企業的科學發展離不開企業文化的科學發展。一個健康且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企業如何塑造和創新企業文化,如何對待和克服企業文化發展過程中的矛盾和困難,如何凝聚文化成果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都是值得研究和探討的課題。本文以徐州工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徐工集團)為例,對這一問題進行闡述。
在發展的過程中,徐工集團在企業文化建設中也曾遇到以下問題:
此“三化”的本質就是形式主義嚴重。有些部門注重喊口號,無論是辦公室、走廊還是車間,墻壁上都是各式各樣的標語口號,其中很多放之四海而皆準,比如團結、求實、拼搏等,既沒有與各部門的實際緊密聯系在一起,無法利用企業的價值取向起到增強凝聚力和激勵的作用,也無法在員工心中產生共鳴。文體化的現象也比較普遍,片面地以為企業文化就是開展文藝活動,于是在節假日和周末都安排一系列的文藝活動,而且把時間安排得非常緊湊,甚至有的單位還把它作為企業文化建設的硬指標來完成。當然,這些活動對企業來說是有益的,可達到增進感情和促進和諧的目的,但單以一些表面活動作為企業文化建設的重點甚至是全部,則是進入了誤區,實際上也是對企業文化的膚淺認識。
企業文化受企業的創建者和管理者的內在素質影響巨大。尤其是企業發展的初期,企業領導人的愛好和素養直接決定了企業文化的層次和高度。同時,出于自我保護和自身競爭力的考慮,不可避免地存在狹隘化和保守化現象。即使有些企業已經形成較為優秀的企業文化,能夠較好地激勵員工努力工作,不斷增強內部凝聚力、發展力,但其目標也僅局限于通過企業文化推動自身發展及提升自身效率上,在利用企業文化帶動社會文化進步上遠未盡如人意。企業文化是一種開放的文化體系,必須與民族優秀文化甚至全世界優秀文化相結合才能持續擁有旺盛的生命力。在知識、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保守、狹隘的企業文化是無法立足的。
雖然企業文化是在企業長期發展過程中,企業全體職工的各種力量統一于企業的同一方向所形成的某種文化觀念、價值標準、行為方式和道德規范,是增強企業員工向心力的綜合,但是卻不能忽視其中的個人價值。在徐工集團,下屬的分公司在發展初期所形成的企業文化模式幾乎都是千篇一律的、格式化的,只有“面”上的統一性,卻沒有“點”上的實踐性。表現較突出的是對員工個人價值認識不足和員工主觀能動作用發揮得不夠,有些企業著重強調集體統一性,重視企業文化的一致性,而對員工個體的尊重卻明顯不夠,缺乏必要的激勵機制,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員工潛力,易挫傷員工的積極性。
“接地氣”就是要求企業腳踏實地,審時度勢,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和發展規律,制定出符合政策規范與組織環境的企業文化。要遵循兩個規律,一個是以小帶大,就是要求企業管理者將自身創建和推崇的理想與信念和組織成員溝通,激發他們內在的工作主動性和積極性,最終形成組織內部統一的價值觀,從而推動企業文化的有效擴容。另一個是從小事做起,既要求普通員工從每一件小事做起,也要求企業的管理者深入現場掌握第一手信息,不斷改善和提高自身經營管理水平。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曾經指出:“一切規模較大的直接社會勞動或共同勞動,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揮,以協調個人的活動,并推動生產的總體運動—不同于這一總體的獨立器官的運動—所產生的各種一般職能。一個樂隊只需要一個樂隊指揮”。就是說,統一的目標性是企業文化發揮作用的終極目標,企業文化必須為企業的最終目標服務。而最終目標的實現必須發揮團隊精神,依靠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來完成,同時各子系統要為優良的管理提供輿論支持、技術支持和信息支持,要求發揮每個員工在團隊中的積極作用。
企業文化的建設與發展離不開企業自身建設的強大,同時也離不開整個體系對外的宣傳與推廣,包括宣傳教育、溝通聯絡等。這種包裝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比如在制度建設、產品設計、廠區規劃、標志、商標廣告等方面都要貫穿和體現企業精神,這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企業文化發揮作用的一個重要陣地。企業文化建設的結果,就是要為企業、為員工,同時也是為社會帶來物質和精神利益,這也是檢驗其經濟績效和社會績效的最終標準。
企業文化有沒有生命力、生命力是否旺盛,能否對企業的科學發展起到推動和促進作用,既取決于產生這種文化的土壤是否健康營養這一先天性的條件,更取決于這種文化的提練與凝聚是否科學創新。世界五百強為什么能夠獲得比較高的效益,關鍵就是企業背后文化力創新的支撐。美國《福布斯雜志》曾指出:“公司出類拔萃的關鍵在于企業文化”。徐工集團在近30年的發展過程中,擔大任、行大道、成大器的核心價值理念,就是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不竭動力。
敢“擔大任”的理念,幫助徐工實現了“中國裝備、裝備中國”的光榮與夢想。比如被稱作“鋼鐵蜘蛛俠”的ET110步履式挖掘機2011年10月18日在北京亮相,它是徐工集團潛心研發的新一代智能產品,顯示出徐工在挖掘機領域的科研和創新實力,創造了中國工程機械品牌在世界前沿科技領域的又一座豐碑。恪“行大道”的擔當,從連續突破市場逆勢,到業績增長持續提速,幫助徐工實現了“強筋健骨、內生增長”的歷史跨越。2011年6月,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史上最大海外訂單開始發車。徐工一舉拿下價值7.5億美元的委內瑞拉項目,震驚全球同行。必“成大器”的胸襟,幫助徐工實現了“破繭化蝶、挺進世界”的產業抱負。徐工集團的管理層知道,文化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最高境界。徐工集團企業文化的核心,是培育和創造了一種適合企業實際、催人向上的企業精神,體現出一種特殊的精神力量?!皳笕巍⑿写蟮?、成大器”的精神力量,大幅提升了員工對企業的綜合滿意度和個人成就感;徐工也收獲了最大的回報,那就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持久凝聚力。
企業文化在企業的整體布局中都是從小到大的,對員工的影響力都是從弱到強的,對企業整體運作的推動作用都是從隱性到顯性的,因此,任何一種有生命力的企業文化都是在坎坷中進步、在曲折中成長的,每一步都是經驗、教訓和探索的總結。從江蘇徐州國企“小個子”成長為世界級的“大塊頭”,徐工集團正是認真吸取每一次成長壯大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化為企業的共同財富,并延伸和拓展這種可貴的財富,使其成為向上騰飛的基石。
1.組建高素質的管理隊伍。由于管理者在企業內部有極強的主導作用,他們的思想認識和綜合素質對企業員工的影響至關重要,因此,提高管理者的素質必然成為企業文化建設的關鍵。管理者要充分認識到好的企業文化是一種無形資本、是一種隱形生產力。管理者只有具備較高的素質,企業文化建設才可能有一個較大的突破。由于企業文化建設面臨的內外形勢是不斷變化的,所以企業管理者的素質要求也必須要與時俱進,并自覺執行企業文化,以自己的身體力行去影響和帶動企業員工,提高企業文化的執行力,努力增強企業對員工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保持一個相對穩定的員工隊伍,使企業文化有承載和延續的主體。
2.創建學習型企業是推進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手段?,F代企業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員工素質的競爭和文化優勢的競爭。而這些競爭因素歸結為一點就是要提高員工素質,而建設健康的企業文化則是其根本保障,落實到操作層面就是要創建學習型企業。應從三方面入手,一是營造有助于員工學習的氛圍,建立一種人人學習、共同進步的文化氛圍;二是倡導“創建學習型企業、爭做知識型員工”活動,使學習成為企業的一種文化和機制;三是為員工搭建多元化的學習平臺,不斷加強對員工的培訓,為員工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機會。最終使企業與員工形成利益共同體和事業共同體,調動員工參與企業文化建設的熱情和積極性,使其成為企業中最具活力的因素。
3.強化企業員工的主人翁意識。企業文化建設的關鍵是不斷強化員工“我與企業共成長”“我與企業共命運”的主人翁意識,促進員工時刻關注企業前途命運。要使企業文化成為一條無形的紐帶,使每一個員工的名利、前途和命運與企業緊緊相連。徐工集團在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多年來,他們通過打造“責任文化”著力于培育員工主人翁意識,取得了積極的成效。他們通過黨團活動等多種組織形式,通過網絡信息等多種手段,通過開展“合理化建議評比”、征文比賽等多種途徑,營造人人關心企業發展的文化氛圍。由于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意識的不斷增強,為企業多做貢獻成為全體員工的一種內在需求和動力。
[1]馮巧彬.當前國內企業文化建設的誤區[J].企業研究,2006(4):57-58.
[2]周軍華.把握企業文化建設的真正實質[J].社會市場,2006(5):144.
[3]王成榮.企業文化大視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羅長海,林堅.企業文化要義[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